清代“宝伊局”咸丰当百大钱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b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从乾隆至宣统年间,新疆先后在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局、库车、喀叶噶尔、伊犁、迪化七处设立铸钱局铸造红钱,宝伊局便是其中之一,先后铸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共5个年号的制钱,并铸造了一批当十、当百的大钱,前后共铸钱91年。咸丰四年(1854年),宝伊局铸有当五十、当百、当五百等大钱,分别重八钱、一两四钱、二两,三种大钱均有黄铜、红铜两种。现将本人所藏“咸丰元宝”宝伊局当百大钱介绍如下供各位泉友鉴赏。
  此钱绿锈包裹锈蚀较重,经清刮处理后呈现黄铜质,重47.4克,直径5.2厘米,厚0.3厘米,内、外穿1.0厘米。钱币正面为汉文,背面为满文“宝伊”两字。
  在清代文献中关于宝伊局的记述非常简单。《西域图志》卷三十五《钱法》中关于宝伊局仅简单记有一句“伊犁于乾隆四十年设局”。曾担任过阿克苏参赞大臣的舒赫德对设立宝伊局起了重要作用。在乾隆三十六年调任伊犁将军后,他即开始筹划在伊犁设局铸钱事宜。他认为“伊犁为准部汇总之区,兵屯甚众,商贩尤殷,需用钱文较他处为更要”,因而“鼓铸一事必应筹办”。但因当时伊犁并未发现铜矿,从南疆运送铸造钱币用铜所费甚巨,而从内地调运,不仅路途漫长,所需费用更多,只能作罢。宝伊局的设立与当时伊犁的驻军有直接关系,清军驻守伊犁期间,虽然实行了开垦屯田的办法弥补军费的不足,但每年依然要靠内地供银50余万两,绸缎数万匹,与当地的哈萨克族牧民交换牛羊马匹,加上缺乏制钱,当地市场交易相当不便。因此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按伊犁将军伊勒图的建议,才在伊犁开设宝伊局铸造制钱。宝伊局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以来北疆没有铸币基地的历史,同时,也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发展。
  宝伊局设炉2座,开始时每年铸钱1100余串(一串1000文),后每年铸钱1722串,所用铜料除在当地巴彦岱开挖之外,主要靠南疆各地调拨,道光二十年(1840年),宝伊局因铜少而暂停。宝伊局所铸钱币与内地各省局所铸币一致,钱币正面为汉文、背面为满文“宝伊”两字。材质为铜加铅锌,与内地制钱不同的是,内地制钱中铜占六成,白铅占四成,钱币呈黄色,而宝伊局所铸制钱为铜七铅三(黑铅),所以钱币稍显灰色,但仍呈淡红色。
  嘉庆年间,新疆仅有阿克苏、宝伊两局铸钱。宝伊局所铸造钱币主要为“小吉嘉”与“大吉嘉”两种,其中“小吉嘉”铸造的数量大大超过“大吉嘉”。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军费大增,赋税收入减少,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缓解财政困难,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咸丰开铸大钱,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此时发行的钱币版式众多,相继推出“成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等种类繁多的钱币。1853年,宝伊局首先紧随内地钱局在新疆铸造大钱,并成为当时铸大钱的大局之一。大钱分为当四、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干数种。币值除当四比较特别外,其他与内地钱局完全一致,所用材料也比较广泛,有红铜、青铜、黄铜、铁、铅。其中当四钱普通使用红铜,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红铜使用较少,铁质则极为稀少。当干大钱却只见文献记载,至今未发现实物。成丰六年,因铸造大钱使经济混乱,不久废弃不用。宝伊局铸大钱的历史结束。
  宝伊大钱中无论大小,厚度和重量相差十分悬殊,其中直径最大的为60.9毫米、厚5.4毫米、重80.76克,而最小的只有42.2毫米、厚1.3毫米、重19.15克,可见咸丰年间,铸造钱币之混乱,通货膨胀之严重。成丰年间,宝伊局还铸有小部分平钱,后来大多回收改铸大钱或被沙俄掠夺出境外,因此存世极少。
  同治五年(1866年),因农民起义占领惠远城,宝伊局被迫停炉。延续近百年的宝伊局遂成历史。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由于宝伊局铸钱含铜量较高,在侵占伊犁10年中,原有宝伊局制钱被沙俄大量搜刮回国,改铸铜戈比或用作军工原料。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十三日伊犁将军色楞额的奏折追录了当时的事实:“俄国代收代守,纵有制钱,俱贱价买去,消灭无迹……”
  因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文化背景特殊,铸币局虽多,但铸数很少,而且因缺少纯铜,铸钱局往往将回收的红钱又重新回炉铸造,使红钱存世更少。近年来新疆红钱深受海内外钱币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青睐,成了古钱收藏家眼中的珍品。
其他文献
[摘要]宝石山石函路摩崖石刻位于西湖北线断桥附近,在耸峭的崖壁上有着九块涉及儒释道三家学说及英文和数宇内容的摩崖石刻。石刻内容丰富,史料价值甚高。本文试通过对这九处石刻材料的整理、总结,对其历史背景进行梳理,以期为以风景秀丽而著称的杭州西湖再增添一份历史的厚重。  [关键词]摩崖石刻 西湖 佛教 道教 儒家  宝石山石函路摩崖石刻位于西湖断桥北侧,石函路西面宝石山山体上。在延伸近40米的崖壁上,有
颜世举,生于1953年5月,山东临沂人,笔名左岩,号师汉斋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乌金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新加坡新神州书画研究院高级院士,东方美术研究院客座教授。精隶书,擅行草。书法作品先后发表于《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羲之书画报》《洗砚池》《巅峰艺术》《辉煌山东人》和《中外画刊》等多家报刊。《青少年书法报》“国展菁华”栏目曾做专题报道,书法作品入刻《翰园碑林》《圣泉碑林》和《黄河碑林》
在STA449F3型热天平上采用等温热重法研究了加入不同比例粗渣的煤焦在反应温度900~1 380℃的气化反应性。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对煤焦的热行为进行分析,主要考察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