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实现零,有多远?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n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宣布,将2011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确定为“实现零”(Getting to Zero);同时,2011至2015年期间的“世界艾滋病运动(World AIDS Campaign)”也将以此为主题,以呼应联合国所倡导的“零新增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三大全球抗艾目标。
  
  一份来自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题为《艾滋病30年:各国处于十字路口》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球共有340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过去30年里,有3000万人因为艾滋病死亡。每天的艾滋病新感染者总人数高达7000人。
  这些令人担忧的数字,难免让很多人,尤其是HIV的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感到紧张,认为自己的前景渺茫。
  其实,回顾艾滋病发现以来的这30年,可以说人类对艾滋病的抗击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球新发HIV感染者下降了25%,其中印度和南非作为疫情最重的国家,也分别减少了50%和35%以上;我国虽然感染者和患病人数仍在不断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也呈现下降趋势;成功母婴阻断的广泛开展,更使新感染的儿童数量在10年间减少了26%。
  我们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播途径明确的传染病,目前除了在黑猩猩身上检出外,还没有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身上检出,因此,它并不是一个难以防控的疾病。科学家们经过15年的努力,让艾滋病摘掉了“新世纪瘟疫”、“新型恶性肿瘤”的帽子,并明确告诉公众:艾滋病是一个可以预防、通过科学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尽可能降低传染性的一种疾病。专家提倡避免高危行为,定期咨询检测(VCT),科学预防,及早发现,及早监测和规范治疗。定期地检查,既有利于自己的健康,又可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新方法之——检测
  
  艾滋病的检测,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尽管在通常情况下,确诊还是依赖大家知道的“确证试验”(它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在99.99%以上)。但是,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环境,还需要综合地考虑和评价。如P24抗原的检测,一定意义上可以比普通的抗体检测时间缩短,同时,还可以作为HIV抗体不确定时的补充方法。
  还有很多快速检测的方法,方便易行,尤其适用于公共场所和高危人群中的筛查,还可用于实验室条件有限的地区、难以接触的人群(如静脉吸毒者和暗娼)或偏远地区的人群等。
  如1994年FDA批准并上市的唾液HIV-1抗体检测;1998年上市的HIV-1尿液蛋白印迹法;2002年实现的无须抽血,通过刺破手指快速HIV抗体检测等方法,大多仅需要20分钟左右时间。
  但是这些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均低于血液的检测,阳性结果的预测性较高,而阴性结果的预测性稍低。因此,这些并不宜用于献血员筛查,也不用于确诊,目前还没在我们国家广泛开展。
  
  新方法之——治疗
  
  艾滋病的治疗也同样让人们感到欣慰。
  “鸡尾酒”疗法已经让众多HIV/AIDS患者重获新生,但是更高的理想是完全清除病毒,使患者变成一个彻底的健康人。
  其实,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也是一个微生物的“聚合体”。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或者被机体清除,或者“与机体友好相处”,或者“潜伏下来等待机会”,只有小部分是原发致病的。
  
  病毒入侵拮抗剂
  HIV属于那小部分,它不仅不能靠机体自身清除,甚至在感染的最初时间就开始攻击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根据病毒入侵复制裂解的不同阶段,科学家设法研制了病毒入侵拮抗剂(如CD4拮抗剂、辅助受体拮抗剂)、逆转录酶拮抗剂、融合拮抗剂、整合酶拮抗剂、蛋白酶抑制剂等。目前,除了极少部分人外,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在这些药物的完美结合作用下得到明显的抑制,依从性是关键。遗憾的是,这些拮抗剂大多不能进入到富含HIV的脑脊液、脑组织以及其他很多细胞内,使得病毒不能彻底清除。因此,即使在外周血检测不到病毒,脑脊液中的病毒量小于400copies/ml,仍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
  基于此,科学家开始进一步的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单克隆抗体植入、纳米技术的应用,现在已经初见成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将各种来源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受体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患者正常的造血及免疫功能得以重建。
  这种疗法最早用于肿瘤的治疗,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在慢性肝炎、免疫以及遗传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也看到了一定的疗效。
  艾滋病领域的应用还仅仅是开始和研究阶段。美国艾滋病人布朗因白血病在德国柏林移植骨髓后,体内艾滋病毒奇迹般消失。这一艾滋病治愈的事件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辅助受体CCR5拮抗剂
  2007年,辅助受体CCR5拮抗剂——马拉维诺在美国批准上市,并逐渐在临床应用,或许很快会在国内市场出现。马拉维诺对那些对其他抗病毒药物敏感和抵抗的重组病毒,以及经过多重进化的实验室病毒均有效。这给艾滋病患者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希望。
  其次,还有辅助受体趋化因子衍生物、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肽类化合物等CCR5的拮抗剂,都在研究中,不久可能被广泛应用。这些研究成果使人们看到了艾滋病预防及治疗的新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医学家们极有可能终结这一延续了多年的顽症。
  
  虽然目前艾滋病的形势依然很严峻,不少区域的上升趋势还很明显,甚至还有不少新问题出现。但是看看这些鼓舞人心的研究成果,我们相信,完全克服、抵制艾滋病不是没有可能的。
  
  专家简介
  郭彩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感染一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市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以及艾滋病治疗组专家。1993年以来一直从事传染病临床专业,2003年开始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多次参与全国以及北京艾滋病、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防治手册编写及整理,承担和参与艾滋病相关研究多项。
其他文献
在现有海浪研究的基础上,以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航迹控制系统性能标准(IEC )62065提供的舰船运动模型为基础,模拟分析不同等级海况,不同类型船舶,不同航行条件下的航向角变化情况,
无源干扰是对抗反舰导弹的重要干扰手段。通常,电子战装备主要依靠侦察告警来发现目标,但在实际作战中,仅仅依靠侦察告警是不能满足电子战装备作战需要的。结合多年实际训练经验,对无源干扰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基于指控引导的无源干扰方法,从原理和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分析,得出合理化见解,丰富了无源干扰战术应用手段。
论文设计了一种小型化三馈双频共相位中心微带天线,这种微带天线通过多层介质基板层叠而成,可工作于f_1(1566±15MHz)和f_2(1268.5±12.5MHz)两个工作频带,有效展宽了工
采用普通型瓦特液,按照不同的工艺参数在铜材表面电镀镍,通过SEM对镀层表面进行扫描观察和使用XRD测试对镀层表面进行检测,并且对不同样品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达到研究电
简要介绍了复合膜电极的优点,详细介绍了在Nafion膜上直接化学镀βPbO2催化层的过程.结果表明,用此方法镀制的二氧化铅过程简单、好控制,颗粒细、结合致密、粘附牢固.经X光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