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初秋,江苏省艺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技能大赛在南京举行。江苏省戏剧学校教师徐静气定神闲地端坐台前,一柄二胡乖巧地蜷伏在她怀中,幽幽地闪着乌木的光泽。调弦,拉弓,闭目,凝神,徐静开始演奏了。优美动听的旋律让观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徐静以无可争议的高分赢得第一。
熟悉徐静的人都知道,她的求艺之路不仅洒满了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更浸透了父母的无数心血,徐家的“陪读故事”十分感人。
望女成凤:徐州娃意外学艺
南京市鼓楼区白云园小学旁边,有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饭店:徐州人家。老板徐永刚今年整六十,是一个仪表堂堂、精明强干的徐州汉子;老板娘楚美娥五十挂九,干净勤快不说,待人朴实,还特别热情周到。
时间长了,大家伙都知道,老徐夫妇有一个拉二胡的独生女徐静,他们当年就是为了这颗“掌上明珠”的前程来南京打拼的。
徐静1979年出生时,老徐和妻子都在徐州煤矿机械厂当工人。眼看着女儿聪明伶俐地一天天长大,老徐夫妇特别担心自己一无所长,会不会把孩子耽误了?每每打开电视,老徐便想:要是咱家娃也能拉会唱那该多好!徐静在家门口上小学时,电子琴正风靡全国,学校教音乐的周老师为孩子们开办了电子琴兴趣班,老徐夫妇不甘落后,也为上二年级的女儿报了名。没想到,女儿徐静灵气非凡,很快就把电子琴玩得溜熟!一年半后参加徐州市电子琴比赛,轻而易举便拿了个一等奖!
这时候,二胡专业出身的周老师又在学校开办了二胡班。周老师对老徐夫妇说,徐静这孩子的确有音乐天赋,让她继续跟自己学二胡吧。老徐夫妇虽然对音乐一窍不通,但他们十分明白女儿能学艺术,是前世修福、今生修缘的幸事。这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就这样,徐静从四年级起改学二胡,而且没过多久就又成了数一数二的潜力学生。
抛家舍业:严管教南京陪读
女儿的出色表现让老徐夫妇有了期盼,他们开始给孩子加码。本来只在学校大班上课,老徐夫妇怕辜负了孩子的才华,特意又请周老师回家“开小灶”。在周老师的悉心调教下,徐静开始进步神速,能把《赛马》等曲子拉得像模像样。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孩子渐渐就有些疲乏了。
俗话说:“神仙难弄两根弦。”二胡之难拉是出了名的,徐静生性活泼好动,小学高年级功课压力又逐步加大,每天雷打不动练琴两小时,还要完成一堆折磨人的作业,徐静觉得自己简直像进了地狱!当时住在筒子楼里,有时候忙完功课夜已经深了,怕二胡出声妨碍邻居,他们就把胡琴蒙上布让孩子练手法。每逢节假日,别的孩子在玩,徐静还在练二胡,有时候听到楼下小朋友嬉戏打闹的声音,徐静恨不得把二胡摔成碎片!
可是,脾气暴躁的老徐决不允许女儿半途而废。“那时候我没少打过她,把手捆起来,用皮带打屁股。打完孩子自己也心疼,躲着孩子悄悄抹眼泪!”前前后后,老徐总共打断了三根皮带!当老徐管教孩子时,楚美娥从不偏袒。但老徐唱白脸,妻子就必须唱红脸,事后的安抚教育工作,全落在楚美娥身上。
徐静五年级时,他们决定报考南京艺术学院附中的民乐班。六年级时,为了向南艺老师求教,老徐带着孩子每周奔波在南京和徐州之间。那时一周只休息一天,老徐请学校老师提前布置好各科作业,周六下午和孩子赶到南京上二胡课。周六晚上在南艺招待所住一宿,周日一早再搭乘火车赶回徐州,孩子就在火车上做功课。过五关斩六将,1992年,徐静终于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附中!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女儿入学后,老徐每周都悄悄赶到南京检查孩子的学业。他发现女儿一个人在南京,自理和自控能力都太差。三番五次发火无济于事,他大胆决定:夫妇俩一起到南京陪读!
苦尽甘来:有收获也有遗憾
1992年下半年,老徐夫妇办理了停薪留职来到南京。老徐在南艺附中食堂帮忙,妻子在学校里扫地。学校给了他们一间仓库,这就成了他们临时的家。每天傍晚,徐静放学回家吃饭,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完成当天功课,到熄灯时间再回宿舍就寝。由于老徐有厨师证书,不久后,他就带上了徒弟。又过了一段时间,南艺附中同意让他承包食堂,他们的状况有了好转。
1996年,老徐离开南艺附中食堂,在南艺后门开了一个只有18平方米的小吃店。半年下来生意不错,可苦于没有资金,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这时候,老徐又大胆做出第二个决定,回徐州将房产卖了。1997年,“徐州人家”开张。从那以后,老徐夫妇的饭店虽换了好几个地方,但生意始终相当红火。与此同时,徐静的二胡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徐静本科毕业,获得到江苏省戏剧学校任教的机会,老徐夫妇的陪读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回顾女儿的成长经历,老徐似乎遗憾多多:“我不是一个好父亲,脾气不好,经常打孩子,没有尽到心……假如我不是那么逼她,也许她还能有更大的进步……”
总结老徐家的教育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有这几个特点:1、他们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懂得因势利导;2、他们始终坚持陪伴孩子,同时也发挥自身特长打拼事业,为孩子提供生活和受教育的经济保障;3、他们始终坚持清白做人、勤勉上进,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4、他们夫妻在各方面都有分工有协作,但在孩子的教育上,始终保持一致。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熟悉徐静的人都知道,她的求艺之路不仅洒满了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更浸透了父母的无数心血,徐家的“陪读故事”十分感人。
望女成凤:徐州娃意外学艺
南京市鼓楼区白云园小学旁边,有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饭店:徐州人家。老板徐永刚今年整六十,是一个仪表堂堂、精明强干的徐州汉子;老板娘楚美娥五十挂九,干净勤快不说,待人朴实,还特别热情周到。
时间长了,大家伙都知道,老徐夫妇有一个拉二胡的独生女徐静,他们当年就是为了这颗“掌上明珠”的前程来南京打拼的。
徐静1979年出生时,老徐和妻子都在徐州煤矿机械厂当工人。眼看着女儿聪明伶俐地一天天长大,老徐夫妇特别担心自己一无所长,会不会把孩子耽误了?每每打开电视,老徐便想:要是咱家娃也能拉会唱那该多好!徐静在家门口上小学时,电子琴正风靡全国,学校教音乐的周老师为孩子们开办了电子琴兴趣班,老徐夫妇不甘落后,也为上二年级的女儿报了名。没想到,女儿徐静灵气非凡,很快就把电子琴玩得溜熟!一年半后参加徐州市电子琴比赛,轻而易举便拿了个一等奖!
这时候,二胡专业出身的周老师又在学校开办了二胡班。周老师对老徐夫妇说,徐静这孩子的确有音乐天赋,让她继续跟自己学二胡吧。老徐夫妇虽然对音乐一窍不通,但他们十分明白女儿能学艺术,是前世修福、今生修缘的幸事。这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就这样,徐静从四年级起改学二胡,而且没过多久就又成了数一数二的潜力学生。
抛家舍业:严管教南京陪读
女儿的出色表现让老徐夫妇有了期盼,他们开始给孩子加码。本来只在学校大班上课,老徐夫妇怕辜负了孩子的才华,特意又请周老师回家“开小灶”。在周老师的悉心调教下,徐静开始进步神速,能把《赛马》等曲子拉得像模像样。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孩子渐渐就有些疲乏了。
俗话说:“神仙难弄两根弦。”二胡之难拉是出了名的,徐静生性活泼好动,小学高年级功课压力又逐步加大,每天雷打不动练琴两小时,还要完成一堆折磨人的作业,徐静觉得自己简直像进了地狱!当时住在筒子楼里,有时候忙完功课夜已经深了,怕二胡出声妨碍邻居,他们就把胡琴蒙上布让孩子练手法。每逢节假日,别的孩子在玩,徐静还在练二胡,有时候听到楼下小朋友嬉戏打闹的声音,徐静恨不得把二胡摔成碎片!
可是,脾气暴躁的老徐决不允许女儿半途而废。“那时候我没少打过她,把手捆起来,用皮带打屁股。打完孩子自己也心疼,躲着孩子悄悄抹眼泪!”前前后后,老徐总共打断了三根皮带!当老徐管教孩子时,楚美娥从不偏袒。但老徐唱白脸,妻子就必须唱红脸,事后的安抚教育工作,全落在楚美娥身上。
徐静五年级时,他们决定报考南京艺术学院附中的民乐班。六年级时,为了向南艺老师求教,老徐带着孩子每周奔波在南京和徐州之间。那时一周只休息一天,老徐请学校老师提前布置好各科作业,周六下午和孩子赶到南京上二胡课。周六晚上在南艺招待所住一宿,周日一早再搭乘火车赶回徐州,孩子就在火车上做功课。过五关斩六将,1992年,徐静终于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附中!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女儿入学后,老徐每周都悄悄赶到南京检查孩子的学业。他发现女儿一个人在南京,自理和自控能力都太差。三番五次发火无济于事,他大胆决定:夫妇俩一起到南京陪读!
苦尽甘来:有收获也有遗憾
1992年下半年,老徐夫妇办理了停薪留职来到南京。老徐在南艺附中食堂帮忙,妻子在学校里扫地。学校给了他们一间仓库,这就成了他们临时的家。每天傍晚,徐静放学回家吃饭,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完成当天功课,到熄灯时间再回宿舍就寝。由于老徐有厨师证书,不久后,他就带上了徒弟。又过了一段时间,南艺附中同意让他承包食堂,他们的状况有了好转。
1996年,老徐离开南艺附中食堂,在南艺后门开了一个只有18平方米的小吃店。半年下来生意不错,可苦于没有资金,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这时候,老徐又大胆做出第二个决定,回徐州将房产卖了。1997年,“徐州人家”开张。从那以后,老徐夫妇的饭店虽换了好几个地方,但生意始终相当红火。与此同时,徐静的二胡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徐静本科毕业,获得到江苏省戏剧学校任教的机会,老徐夫妇的陪读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回顾女儿的成长经历,老徐似乎遗憾多多:“我不是一个好父亲,脾气不好,经常打孩子,没有尽到心……假如我不是那么逼她,也许她还能有更大的进步……”
总结老徐家的教育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有这几个特点:1、他们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懂得因势利导;2、他们始终坚持陪伴孩子,同时也发挥自身特长打拼事业,为孩子提供生活和受教育的经济保障;3、他们始终坚持清白做人、勤勉上进,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4、他们夫妻在各方面都有分工有协作,但在孩子的教育上,始终保持一致。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