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普新区由国务院2014年6月23日批准设立,是全国第10个、东北地区第1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发展战略定位为“一地、一极、三区、两中心”,即: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先行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今年在东北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金普新区呈现“整体稳中有升、结构逐步改善”态势。预计上半年全区(不含保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4亿元,工业增加值485.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30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0.7亿元,外资3.6亿美元,内资2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出口总额39.8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2亿元。
一、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新区的发展动力
金普新区把改革视为牵动新区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一年来,新区相继启动了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等。
(一)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建立大部制、扁平化,实现综合、精简、高效。我们紧紧围绕有利于实现新区战略定位、有利于解放新区生产力、有利于促进新区高效运转来研究设计新区管理体制问题。改革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后,新区设6个党工委部门、15个管委会部门,7个功能区。相对于原金州新区,新区管委会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分别减少30%以上。改革力度空前,15个管委会工作部门,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职能的高度综合。
二是实施“双向选择”,实现干部资源的高效配置。我们确立了双向选择的干部配置原则,由委办局负责人提名副职,由委办局班子集体确定处室机构设置、处室负责人,由处室负责人提名聘任工作人员名单,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在此过程中,注重鼓励、引导和选派年纪轻、学历高、懂外语、能招商的干部到功能区等发展第一线工作;注重选派一批机关干部到信访、涉农街道等岗位强化实践锻炼、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完善运行机制,实现新区、功能区和街道配合有力运转协调。金普新区拥有各类功能区、园区22个。突出功能区作用,使功能区真正回归“经济”功能,工作重心全部放在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我们制定实施了《金普新区行政管理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按照统分结合、联动发展的原则,建立了“新区统领,功能区和街道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运转协调”的管理运行机制。按照充分授权、批管统一的原则,除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跨功能区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外,原则上将金普新区的经济管理权限全部授予功能区。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集中审批事项。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在发改、规划等审批事项较多的部门设立行政审批处,集中办理审批事项。选拔优秀的后备干部到行政审批处,整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去年8月3日,新区当时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18个部门、15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
二是创新审批机制。去年3月17日,新区率先实行“三证一章”一个工作日的审批模式。6月份,又加入社保登记证办理,实现“四证一章”一个工作日办结。10月1号全国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区又提出“五个一”,“一照一码一章一证一个工作日办结”。
三是实施“建设项目联合审批”。规划部门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再造,通过提前辅导、联合审批,使工业项目要件由原来的253个减至184个;办事环节由32个减至5个;审批天数由149天减至25天。行政服务大厅设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区”,将涉及联审的发改局、经贸局、土地局、规划局、环保局、安监局、消防大队集中联合办公。
四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新区相继出台《新区行政审批专用章管理办法》、《关于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网上审批的实施方案》,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并按照要求,持续优化审批流程,逐项编制审批流程图,明确每一个审批事项的审批节点和时限。
五是建设网上审批大厅。创建互联网+审批模式,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系统,在管委会主网站上开通“网上办事大厅”,逐步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申报、受理、审查、反馈、决定和查询告知等全过程、全环节网上办理。目前已全面开通网上预审服务。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2015年全区新注册企业4800户,同比增长62%。今年1—5月,金普新区新增市场主体7311户,同比增长14.18%,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的19.75%。
二、紧紧扭住招商引资,不断夯实新区的发展基础
我们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生命线”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增量调结构,招商、安商、富商并举,推行概念招商、产业招商、全民招商,促进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一)重大项目招商取得新突破
新区半年招商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近千亿。投资170亿元的鲲鹏石化MTO项目等40多个大项目正式签约。6月14日在上海一次性签约6个项目,投资额就达296亿元。新区与英特尔签定投资协议,英特尔增资55亿美元在一期项目基础上建设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6月底将正式投产。投资100亿元的海航旅游产业项目等80个重点项目正在深入洽谈。
(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新区已形成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同时,新区新的经济要素正在快速集中。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经引进阿里巴巴、韩国EBAY等370家企业登记注册。大宗商品及权益类交易中心等金融、类金融机构向小窑湾国际商务区快速集聚,目前已引进368家。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深入
新区围绕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了一批创新载体。目前建成各类企业研发和服务平台7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3家,国家级孵化器2个,市级孵化器6个,创新大厦2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9家。截至目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14.8件,提前五年完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计划2020年预期指标。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新区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多亿元,大窑湾三期、丹大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了新区的发展功能。总投资297亿元的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完成钻探勘察,规划设计全面展开。
三、登高望远,深入谋划新区发展未来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三方面加以重点推进:
(一)深化改革方面
一是继续推进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划清职能部门的事权边界,建立责、权、利相统一,事权、人权、财权相匹配的高效运行机制。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企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制度,做好“个转企”工作,推行“证照分离”试点,加快建立有利于市场要素集中、市场资金集聚、市场流通便利、市场活力释放的服务体系。三是大胆探索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引进及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创业热情,打造人才高地。
(二)扩大开放方面
一是深化研究新区获批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的任务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举措,全力予以推进,确保2年内取得一批可供推广借鉴的新鲜经验和成果。二是复制上海等自贸区政策措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市场准入程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确保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一经批准、立即全面加快建设。三是坚持以日韩为重点、以俄蒙为拓展、以欧美为两翼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大窑湾保税港区功能,助推大连新机场建设,大力发展港航物流、通用航空、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等产业,建设“四个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四是加快大连开发区等功能园区建设,与各类资本合作规划建设中捷产业园等“合作园”“区中园”,重振“神州第一开发区”的雄风,打造一批支撑发展的新引擎。
(三)加快创新方面
一是制定实施新区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立产学研用互促互动、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和政府调控有机结合、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二是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鼓励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推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加速集聚,提升战略性新兴发展水平。三是着力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四级科技孵化体系,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成功的社会环境。
今年在东北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金普新区呈现“整体稳中有升、结构逐步改善”态势。预计上半年全区(不含保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4亿元,工业增加值485.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30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0.7亿元,外资3.6亿美元,内资2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出口总额39.8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2亿元。
一、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新区的发展动力
金普新区把改革视为牵动新区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一年来,新区相继启动了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等。
(一)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建立大部制、扁平化,实现综合、精简、高效。我们紧紧围绕有利于实现新区战略定位、有利于解放新区生产力、有利于促进新区高效运转来研究设计新区管理体制问题。改革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后,新区设6个党工委部门、15个管委会部门,7个功能区。相对于原金州新区,新区管委会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分别减少30%以上。改革力度空前,15个管委会工作部门,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职能的高度综合。
二是实施“双向选择”,实现干部资源的高效配置。我们确立了双向选择的干部配置原则,由委办局负责人提名副职,由委办局班子集体确定处室机构设置、处室负责人,由处室负责人提名聘任工作人员名单,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在此过程中,注重鼓励、引导和选派年纪轻、学历高、懂外语、能招商的干部到功能区等发展第一线工作;注重选派一批机关干部到信访、涉农街道等岗位强化实践锻炼、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完善运行机制,实现新区、功能区和街道配合有力运转协调。金普新区拥有各类功能区、园区22个。突出功能区作用,使功能区真正回归“经济”功能,工作重心全部放在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我们制定实施了《金普新区行政管理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按照统分结合、联动发展的原则,建立了“新区统领,功能区和街道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运转协调”的管理运行机制。按照充分授权、批管统一的原则,除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跨功能区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外,原则上将金普新区的经济管理权限全部授予功能区。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集中审批事项。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在发改、规划等审批事项较多的部门设立行政审批处,集中办理审批事项。选拔优秀的后备干部到行政审批处,整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去年8月3日,新区当时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18个部门、15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
二是创新审批机制。去年3月17日,新区率先实行“三证一章”一个工作日的审批模式。6月份,又加入社保登记证办理,实现“四证一章”一个工作日办结。10月1号全国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区又提出“五个一”,“一照一码一章一证一个工作日办结”。
三是实施“建设项目联合审批”。规划部门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再造,通过提前辅导、联合审批,使工业项目要件由原来的253个减至184个;办事环节由32个减至5个;审批天数由149天减至25天。行政服务大厅设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区”,将涉及联审的发改局、经贸局、土地局、规划局、环保局、安监局、消防大队集中联合办公。
四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新区相继出台《新区行政审批专用章管理办法》、《关于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网上审批的实施方案》,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并按照要求,持续优化审批流程,逐项编制审批流程图,明确每一个审批事项的审批节点和时限。
五是建设网上审批大厅。创建互联网+审批模式,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系统,在管委会主网站上开通“网上办事大厅”,逐步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申报、受理、审查、反馈、决定和查询告知等全过程、全环节网上办理。目前已全面开通网上预审服务。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2015年全区新注册企业4800户,同比增长62%。今年1—5月,金普新区新增市场主体7311户,同比增长14.18%,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的19.75%。
二、紧紧扭住招商引资,不断夯实新区的发展基础
我们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生命线”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增量调结构,招商、安商、富商并举,推行概念招商、产业招商、全民招商,促进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一)重大项目招商取得新突破
新区半年招商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近千亿。投资170亿元的鲲鹏石化MTO项目等40多个大项目正式签约。6月14日在上海一次性签约6个项目,投资额就达296亿元。新区与英特尔签定投资协议,英特尔增资55亿美元在一期项目基础上建设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6月底将正式投产。投资100亿元的海航旅游产业项目等80个重点项目正在深入洽谈。
(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新区已形成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同时,新区新的经济要素正在快速集中。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经引进阿里巴巴、韩国EBAY等370家企业登记注册。大宗商品及权益类交易中心等金融、类金融机构向小窑湾国际商务区快速集聚,目前已引进368家。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深入
新区围绕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了一批创新载体。目前建成各类企业研发和服务平台7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3家,国家级孵化器2个,市级孵化器6个,创新大厦2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9家。截至目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14.8件,提前五年完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计划2020年预期指标。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新区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多亿元,大窑湾三期、丹大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了新区的发展功能。总投资297亿元的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完成钻探勘察,规划设计全面展开。
三、登高望远,深入谋划新区发展未来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三方面加以重点推进:
(一)深化改革方面
一是继续推进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划清职能部门的事权边界,建立责、权、利相统一,事权、人权、财权相匹配的高效运行机制。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企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制度,做好“个转企”工作,推行“证照分离”试点,加快建立有利于市场要素集中、市场资金集聚、市场流通便利、市场活力释放的服务体系。三是大胆探索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引进及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创业热情,打造人才高地。
(二)扩大开放方面
一是深化研究新区获批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的任务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举措,全力予以推进,确保2年内取得一批可供推广借鉴的新鲜经验和成果。二是复制上海等自贸区政策措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市场准入程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确保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一经批准、立即全面加快建设。三是坚持以日韩为重点、以俄蒙为拓展、以欧美为两翼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大窑湾保税港区功能,助推大连新机场建设,大力发展港航物流、通用航空、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等产业,建设“四个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四是加快大连开发区等功能园区建设,与各类资本合作规划建设中捷产业园等“合作园”“区中园”,重振“神州第一开发区”的雄风,打造一批支撑发展的新引擎。
(三)加快创新方面
一是制定实施新区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立产学研用互促互动、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和政府调控有机结合、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二是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鼓励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推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加速集聚,提升战略性新兴发展水平。三是着力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四级科技孵化体系,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成功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