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务。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也要通过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英语去思考和表达,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创设真实或仿真的情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只在一定的情境中语言才能发挥信息传递的功能。“《课标》(教育部,2012)倡导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课程论专家本杰明·布鲁姆(B. S. Bloom)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话题或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去运用英语。
如六年级下册Unit7 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的Let’s talk教学时,在导入环节通过课件创设学校电视台播放广州人文明有礼的新闻,然后设问: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people in Guangzhou?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由于同是广州人,话题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乐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拓展环节,创设“争当学校电视台小主持人活动”,小主持人播报学校里面不文明的行为现象,并提出规劝和建议。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框架如下:Hello,I’m from…school TV news.Yesterday/Today, I saw….He/She should/shouldn’t….Don’t…. News from…TV. Thank you.在小组播报和班级播报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的真实见闻并提出建议,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上所述,通过以学生喜闻的人物、熟悉的话题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情景,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并运用已学的语言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已学的语言知识在活动中逐渐转化为语言运能力,也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结合思维的训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工具。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必要手段。
第一,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口头、笔头语言运用能力。
复述课文、描述人物故事等都属于语言实践活动之一,教师可结合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开展这类活动。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尽快地抓住中心,有计划地归纳和提炼出表达的思路,让学生对语言的输出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口头和笔头的语言运用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二,在提问的互动下,促进思维与语言的提升。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但很多教师常用自己的提问主宰课堂,而真正的思维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教学。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不仅在于能回答问题,还在于能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诱导学生提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更多的语言运用机会。学生在这种主动提问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迸发着思维的火花,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不在教师预设之中,让人眼前一亮。可见,只有通过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把所学的语言运用于实践,在英语教学中表现为能用英语做事情。
第一,设计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体验实践性。
“《课标》(教育部,2012)倡导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1]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贴近生活的语言实践任务,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锻炼、提高和活化。
第二,设计有“信息差”的语言实践任务,突出互动性。
真正的语言交际是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没有信息差就不可能有真实的语言交际。学生在有信息差的实践活动中用英语交流信息,思考和判斷信息的真实性,关注相互间信息的反馈,以填平相互间的信息沟。这不仅能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智慧,让学生在接近生活的情景中进行语言交流,结合思维导图练习语言,在提问互动中实现语言与思维的提升,在有信息差的任务中分享语言、活用语言,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创设真实或仿真的情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只在一定的情境中语言才能发挥信息传递的功能。“《课标》(教育部,2012)倡导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课程论专家本杰明·布鲁姆(B. S. Bloom)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话题或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去运用英语。
如六年级下册Unit7 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的Let’s talk教学时,在导入环节通过课件创设学校电视台播放广州人文明有礼的新闻,然后设问: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people in Guangzhou?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由于同是广州人,话题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乐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拓展环节,创设“争当学校电视台小主持人活动”,小主持人播报学校里面不文明的行为现象,并提出规劝和建议。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框架如下:Hello,I’m from…school TV news.Yesterday/Today, I saw….He/She should/shouldn’t….Don’t…. News from…TV. Thank you.在小组播报和班级播报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的真实见闻并提出建议,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上所述,通过以学生喜闻的人物、熟悉的话题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情景,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并运用已学的语言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已学的语言知识在活动中逐渐转化为语言运能力,也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结合思维的训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工具。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必要手段。
第一,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口头、笔头语言运用能力。
复述课文、描述人物故事等都属于语言实践活动之一,教师可结合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开展这类活动。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尽快地抓住中心,有计划地归纳和提炼出表达的思路,让学生对语言的输出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口头和笔头的语言运用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二,在提问的互动下,促进思维与语言的提升。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但很多教师常用自己的提问主宰课堂,而真正的思维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教学。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不仅在于能回答问题,还在于能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诱导学生提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更多的语言运用机会。学生在这种主动提问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迸发着思维的火花,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不在教师预设之中,让人眼前一亮。可见,只有通过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把所学的语言运用于实践,在英语教学中表现为能用英语做事情。
第一,设计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体验实践性。
“《课标》(教育部,2012)倡导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1]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贴近生活的语言实践任务,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锻炼、提高和活化。
第二,设计有“信息差”的语言实践任务,突出互动性。
真正的语言交际是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没有信息差就不可能有真实的语言交际。学生在有信息差的实践活动中用英语交流信息,思考和判斷信息的真实性,关注相互间信息的反馈,以填平相互间的信息沟。这不仅能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智慧,让学生在接近生活的情景中进行语言交流,结合思维导图练习语言,在提问互动中实现语言与思维的提升,在有信息差的任务中分享语言、活用语言,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