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分析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朗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够帮助学生增进对文章的理解的重要内容。通过朗读部分的进行,学生的想象力和情绪都能够被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出来,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大意,是一种能够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尝试分析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问题 应对策略
  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告诉我们,要勤于朗读,并且以此作为提升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不管是阅读什么样的内容,如果能够通过朗读不断地增进对其中心思想和主旨大意的理解,都将会对阅读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现阶段我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深刻认识到朗读的意义
  囿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依然摆脱不了“一味灌输——一味接收”的死循环,许多本该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最终都不免流于死板和形式化。就比如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朗读环节。学生只是一味地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重复的、机械式的朗读,却并没有真正领悟出朗读的目的与意义,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朗读应有的效果。
  (二)朗读时间太短,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真正高效的朗读可以在预习和复习的环节对学生吸收和巩固知识产生极大的作用和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一节课的时间太短,而教师又急于讲授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真正用于朗读的时间往往不到五分钟,这样一来,朗读的效果就无法真正地发挥出来,学生还没有在朗读中充分地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大意,就已经被教师匆匆打断。朗读变成了一个流于形式的过渡环节,而非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领悟的重要教学手段。
  (三)教师的朗读指导方式过于死板,不够灵活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在什么时候朗读、朗读什么课文、朗读几遍等内容,而对于朗读真正的核心和要领,却全然没有进行正确的指点。比如说对于不同的课文,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如果是有对话内容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或者其他小组,分角色进行朗读;而对于一些古诗词等,可以请一些朗读时情感把握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当众朗读,这样一来可以让大家更好地鉴赏诗词中的意境;而对于一些结构性较强的文章,教师也可以采取集体朗读、层层递进、相互呼应的方式,增进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只有切实把握好对朗读指导的技巧,教师才能通过朗读这一教学手段,真正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朗读面不宽,不足以调动积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更加倾向于将课堂的时间分配给课文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不是学生的朗读。也许大部分教师都存在着“朗读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想法,这样一来,就大大削弱了朗读的作用。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更加重视尖子生的培养,而对于其他水平较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朗读和发言的机会,这样无疑也会大大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如何改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模式
  (一)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要着力于激发出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各种图片,来激起学生对于阅读情境的想象,接着还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比如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等,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或者动画和图片,引起学生对于该情境的想象,紧接着安排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男女声不同的朗读诠释,这样一来,必定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不管是对于处在何种理解和阅读水平的学生,教室都要具备充分的耐心,并因材施教,做好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环节当中,教师完全可以将朗读的机会分配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让他们在这个简单的环节当中都能够有机会参与进来,从而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三)不断练习,增进对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把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切实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分层次分阶段的朗读活动和教学方案,不断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朗读水平。并且结合高科技手段,进行朗读水平的测试,给予学生一定的反馈,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兴趣。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朗读教学始终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朗读对于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想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朗读教学过程当中多下功夫,只有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郝春彦.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教育科学,2014(3)
  【2】倪庆荣.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诵读效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之浅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其他文献
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曾这样讲到:教育就是生活以及生活就是教育等。可见,教育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该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应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教育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这样就能让初中生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内体会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进而使其能更好的理解社会生活,最终促使语文整体素养得到提升。  一、开放性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生活化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阅读教
近年,教育改革在我国得到了深入实施,对语文教学的标准也随之提高,作文写作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却一直困扰着学生.对此,笔者在本文中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
从水力学条件论证了船闸采用4级运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原型调试,采取中间及阐首优化后的输水方式运行,基本消除了闸室第一分流口空化,船闸在超过设计的45.2 m水头下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