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樟子松特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北方各地得到广泛引种栽培,是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用材林难得的重要树种之一,此外,樟子松树干通直,树形塔形、树皮红色,并能抗一定的污染,在城镇绿化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樟子松的繁育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樟子松 生物学 繁育技术 要点
1.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
松科常绿乔木。高25-30米,胸径达0.8-1米。树干通直,冠呈卵形或广卵形。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海拔400-900米的山地,小兴安岭北坡海拔200-400米的低山及内蒙呼伦贝尔红花尔基沙地。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新疆等地都有引种栽培。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樟子松喜光、耐寒、耐旱,适应性颇强,在风积沙地、砾质粗沙地、沙壤、黑钙土、栗钙土、淋溶黑土、白浆土上均能生长。材质松软,富含松脂,木材纹理通直,结构中等,耐水、耐蚀、易干燥、易加工,是良好的建筑用材,并可供造船、桥梁、水闸板、桩木、车辆、电杆及家具等用材。
2.樟子松的繁育技术要点
2.1采种
樟子松15年生左右开始给实,40-100年生为结实盛期。每年6月上旬开花,种子于次年9月中、下旬成熟。第三年4月球果开裂,种子分散。所以樟子松来种可在春、秋两季进行。秋季宜在9月中、下旬开始至11月上、中旬结束。春季可在3月上、中旬开始到4月中、下旬止。樟子松球果坚硬,不易開裂,如采种量较大,可采用室内烘干法使球果脱粒。通常将洗过的球果放烘干室内的木架上(架上铺帘子或铁丝网),室内加温至50-55℃,经2-4天球果即开裂。翻动并敲打球果,种子便脱落。对准开裂的球果可用40-50℃温水浸泡5-10分钟,捞出再加热烘干,2-3天即可开裂脱粒。脱粒的种子去翅后再经精选,纯度可达90%以上,千粒重6-8克,发芽率一般在80%左右。由于种皮较薄,去翅时应防止擦伤种皮。
2.2种子处理
樟子松种子极易萌芽,不做任何处理亦可发芽出苗。但由于樟子松种源极少,种子奇缺,为确保每粒种子都能成苗,且出苗快而整齐,仍需在播种前做好催芽工作.
2.2.1混雪催芽
北方积雪地区,1-3月间选背阴处挖催芽沟,沟内填雪30-50厘米厚,将种子混以2-3倍的雪,拌匀后装人麻袋或草包,放在催芽沟内的雪上,并用雪盖严。为防早春融雪,还可覆盖杂草等物。于播种前3-5天,将种子取出,置向阳处使雪融化,收集净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捞出后稍阴干即可播种。
2.2.2低温层积催芽
入冬前,将种子混以2倍洁净的湿沙,放入层积坑中,维持0-3℃左右的温度,进行层积催芽。来春播种前1周左右,将种沙取出,去沙留种,用0.3%-0.5%的高锰酸钾消毒10分钟,用清水冲洗一下即可播种。
2.2.3温水浸种催芽
于播种前5-7天,将消毒的种子用50℃温水浸种,搅拌至冷却后浸24小时。捞出放温暖处催芽,每日用30℃左右的温水冲洗1-2次,待有30%的种干裂口,即可播种。
2.3播种
宜在早春播种,当地表温度稳定在8℃以上时,便可播种。播种前先灌足底水,床面稍平时就可播种。一般都用横床条播法,播幅3-4厘米,行距10-15厘米,播后稍加镇压,然后覆土,厚约0.3-0.5厘米。樟子松每公顷播种量约60-75公斤。为节约用种,如第二年留床,可减少播种量。此外,还应大力提倡容器育苗。
2.4幼苗管理
樟子松出苗期极短,一般7-10天即能出全苗。出苗后15-20天种壳才能脱落。此时应注意防止鸟害。同时,由于樟子松适生地区大都是干旱、多风沙地区,为防风沙、干旱危害,应特别注意设置风障或进行地面覆盖(如盖草、地膜等)。幼苗期易受立枯病危害和日晒灼伤。根据沙地特点应注意灌水和喷药。灌水要适量,次数宜多。每次灌水以每平方米2.5-3.5公斤为宜,最好在上午10时灌水。
2.5移植苗的培育
2.5.1移植前的准备
在移植前需要进行整地、施肥和灌足底水。
2.5.3移植方式、移植密度
苗木移植有床作和垄作2种方式。床作苗木产量高,浇水、施肥方便,便于管理。床宽为1.5m左右,垄宽为60cm。床作时行距14~16cm、株距4cm;垄作时采用双行,株距4cm。作业时务必保证苗木不受风吹日晒,栽植时将苗木放在有水的苗木桶中,移栽时宜深、不窝根,植苗后踩实并及时灌水。
2.5.4苗期管理
在夏季应勤松土除草,适当浇水。移植苗一般要追肥,在移植15天左右苗木成活后,每平方米约追施硫酸铵25g,以后每半个月追施1次,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到生长季节结束追施4次即可,一般在8月中旬左右追施1次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
2.6切根苗的培育
樟子松切根不移植育苗技术是将当年播种苗秋季留床,第二年进行切根。5月上旬切主根,深度12cm左右,6、7月各震荡1次。切根或震荡后应立即对苗木进行充分灌水,防止苗木因根系失水死亡。切根苗对氮肥需求较多,应适当多施氮肥。
2.7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是利用一定规格的容器(杯、袋),进行播种或移植苗木的方法。容器苗虽成本较高,但因其成活好、缓苗快等仍被广泛采用。容器苗的培育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培育好的苗木装到营养杯内再装入配置好的营养土中培育;二是先将容器杯或容器袋装好营养土后置于架子上,进行工厂化播种育苗。
2.7.1作床与营养土配制
床的深度低于容器杯高度5cm左右、宽度以150~170cm为宜。放置的容器杯上口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在配制营养土时,一定要加入一定量的肥料。一般采用如下配方进行配制,即苗床土40%~50%,主要为耕作层的熟土;粘土20%~30%;厩肥15%,猪粪、羊粪最佳,厩肥要充分腐熟,防止烧苗;草炭15%。
2.7.2选苗、装杯
樟子松容器苗既可以采用种子直播,多数是工厂化育苗,也可以采用1年生播种苗或2年生苗装杯两种方式进行培育。培育造林用容器苗,选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健壮的2年生苗。苗木选好后进行装杯,装好的苗木一行一行地摆放在已经做好的下床中,然后进行灌水、覆土封闭。第一次水要灌透,在缓苗期内,要每隔3~5天浇1次水。
2.7.3起苗、运输
起苗前5~7天避免浇水。起容器苗时,应先将床的两端挖开,深至杯的底部。运输时,要分层摆放,以防止容器苗散袋,损伤苗木。
2.8圃地培育法
将苗高20~50cm、地径0.6~1.2cm的樟子松苗,直接移栽到圃地。北方最佳时间是春季土壤解冻后。株行距依据培育年限确定。
3.苗木出圃
苗木出圃是最后一项圃地作业,也是育苗与造林衔接的重要过程。作业质量的好坏对造林的成活和幼树的生长极为重要,因此必须高质量地进行起苗、选苗、假植、包装和运输等工序。2年生樟子松苗,最好在春季苗木出圃前,先灌足水,等苗木体内水分得到恢复后,再进行起苗,苗根长度保留18~20cm。苗木起出后要及时捆包,切忌苗木遭受风吹日晒降低造林成活率。秋季起苗后应及时进行假植,做到深埋、稀摆、踩实并灌好水,在封冻前用碎土把苗木埋严防止透风、苗木被吹干。翌春3月末或4月初将覆土撤除。裸根苗需要打包才能出圃,在打包前一定要蘸好泥浆或保湿剂以保持苗根水分。
参考文献:
[1]梁苗苗.樟子松沙地实生苗培育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2013(8):25
[2]萨日古拉.樟子松容器苗播种繁育技术要点[J].内蒙古林业,2014(5):28
关键词:樟子松 生物学 繁育技术 要点
1.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
松科常绿乔木。高25-30米,胸径达0.8-1米。树干通直,冠呈卵形或广卵形。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海拔400-900米的山地,小兴安岭北坡海拔200-400米的低山及内蒙呼伦贝尔红花尔基沙地。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新疆等地都有引种栽培。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樟子松喜光、耐寒、耐旱,适应性颇强,在风积沙地、砾质粗沙地、沙壤、黑钙土、栗钙土、淋溶黑土、白浆土上均能生长。材质松软,富含松脂,木材纹理通直,结构中等,耐水、耐蚀、易干燥、易加工,是良好的建筑用材,并可供造船、桥梁、水闸板、桩木、车辆、电杆及家具等用材。
2.樟子松的繁育技术要点
2.1采种
樟子松15年生左右开始给实,40-100年生为结实盛期。每年6月上旬开花,种子于次年9月中、下旬成熟。第三年4月球果开裂,种子分散。所以樟子松来种可在春、秋两季进行。秋季宜在9月中、下旬开始至11月上、中旬结束。春季可在3月上、中旬开始到4月中、下旬止。樟子松球果坚硬,不易開裂,如采种量较大,可采用室内烘干法使球果脱粒。通常将洗过的球果放烘干室内的木架上(架上铺帘子或铁丝网),室内加温至50-55℃,经2-4天球果即开裂。翻动并敲打球果,种子便脱落。对准开裂的球果可用40-50℃温水浸泡5-10分钟,捞出再加热烘干,2-3天即可开裂脱粒。脱粒的种子去翅后再经精选,纯度可达90%以上,千粒重6-8克,发芽率一般在80%左右。由于种皮较薄,去翅时应防止擦伤种皮。
2.2种子处理
樟子松种子极易萌芽,不做任何处理亦可发芽出苗。但由于樟子松种源极少,种子奇缺,为确保每粒种子都能成苗,且出苗快而整齐,仍需在播种前做好催芽工作.
2.2.1混雪催芽
北方积雪地区,1-3月间选背阴处挖催芽沟,沟内填雪30-50厘米厚,将种子混以2-3倍的雪,拌匀后装人麻袋或草包,放在催芽沟内的雪上,并用雪盖严。为防早春融雪,还可覆盖杂草等物。于播种前3-5天,将种子取出,置向阳处使雪融化,收集净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捞出后稍阴干即可播种。
2.2.2低温层积催芽
入冬前,将种子混以2倍洁净的湿沙,放入层积坑中,维持0-3℃左右的温度,进行层积催芽。来春播种前1周左右,将种沙取出,去沙留种,用0.3%-0.5%的高锰酸钾消毒10分钟,用清水冲洗一下即可播种。
2.2.3温水浸种催芽
于播种前5-7天,将消毒的种子用50℃温水浸种,搅拌至冷却后浸24小时。捞出放温暖处催芽,每日用30℃左右的温水冲洗1-2次,待有30%的种干裂口,即可播种。
2.3播种
宜在早春播种,当地表温度稳定在8℃以上时,便可播种。播种前先灌足底水,床面稍平时就可播种。一般都用横床条播法,播幅3-4厘米,行距10-15厘米,播后稍加镇压,然后覆土,厚约0.3-0.5厘米。樟子松每公顷播种量约60-75公斤。为节约用种,如第二年留床,可减少播种量。此外,还应大力提倡容器育苗。
2.4幼苗管理
樟子松出苗期极短,一般7-10天即能出全苗。出苗后15-20天种壳才能脱落。此时应注意防止鸟害。同时,由于樟子松适生地区大都是干旱、多风沙地区,为防风沙、干旱危害,应特别注意设置风障或进行地面覆盖(如盖草、地膜等)。幼苗期易受立枯病危害和日晒灼伤。根据沙地特点应注意灌水和喷药。灌水要适量,次数宜多。每次灌水以每平方米2.5-3.5公斤为宜,最好在上午10时灌水。
2.5移植苗的培育
2.5.1移植前的准备
在移植前需要进行整地、施肥和灌足底水。
2.5.3移植方式、移植密度
苗木移植有床作和垄作2种方式。床作苗木产量高,浇水、施肥方便,便于管理。床宽为1.5m左右,垄宽为60cm。床作时行距14~16cm、株距4cm;垄作时采用双行,株距4cm。作业时务必保证苗木不受风吹日晒,栽植时将苗木放在有水的苗木桶中,移栽时宜深、不窝根,植苗后踩实并及时灌水。
2.5.4苗期管理
在夏季应勤松土除草,适当浇水。移植苗一般要追肥,在移植15天左右苗木成活后,每平方米约追施硫酸铵25g,以后每半个月追施1次,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到生长季节结束追施4次即可,一般在8月中旬左右追施1次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
2.6切根苗的培育
樟子松切根不移植育苗技术是将当年播种苗秋季留床,第二年进行切根。5月上旬切主根,深度12cm左右,6、7月各震荡1次。切根或震荡后应立即对苗木进行充分灌水,防止苗木因根系失水死亡。切根苗对氮肥需求较多,应适当多施氮肥。
2.7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是利用一定规格的容器(杯、袋),进行播种或移植苗木的方法。容器苗虽成本较高,但因其成活好、缓苗快等仍被广泛采用。容器苗的培育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培育好的苗木装到营养杯内再装入配置好的营养土中培育;二是先将容器杯或容器袋装好营养土后置于架子上,进行工厂化播种育苗。
2.7.1作床与营养土配制
床的深度低于容器杯高度5cm左右、宽度以150~170cm为宜。放置的容器杯上口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在配制营养土时,一定要加入一定量的肥料。一般采用如下配方进行配制,即苗床土40%~50%,主要为耕作层的熟土;粘土20%~30%;厩肥15%,猪粪、羊粪最佳,厩肥要充分腐熟,防止烧苗;草炭15%。
2.7.2选苗、装杯
樟子松容器苗既可以采用种子直播,多数是工厂化育苗,也可以采用1年生播种苗或2年生苗装杯两种方式进行培育。培育造林用容器苗,选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健壮的2年生苗。苗木选好后进行装杯,装好的苗木一行一行地摆放在已经做好的下床中,然后进行灌水、覆土封闭。第一次水要灌透,在缓苗期内,要每隔3~5天浇1次水。
2.7.3起苗、运输
起苗前5~7天避免浇水。起容器苗时,应先将床的两端挖开,深至杯的底部。运输时,要分层摆放,以防止容器苗散袋,损伤苗木。
2.8圃地培育法
将苗高20~50cm、地径0.6~1.2cm的樟子松苗,直接移栽到圃地。北方最佳时间是春季土壤解冻后。株行距依据培育年限确定。
3.苗木出圃
苗木出圃是最后一项圃地作业,也是育苗与造林衔接的重要过程。作业质量的好坏对造林的成活和幼树的生长极为重要,因此必须高质量地进行起苗、选苗、假植、包装和运输等工序。2年生樟子松苗,最好在春季苗木出圃前,先灌足水,等苗木体内水分得到恢复后,再进行起苗,苗根长度保留18~20cm。苗木起出后要及时捆包,切忌苗木遭受风吹日晒降低造林成活率。秋季起苗后应及时进行假植,做到深埋、稀摆、踩实并灌好水,在封冻前用碎土把苗木埋严防止透风、苗木被吹干。翌春3月末或4月初将覆土撤除。裸根苗需要打包才能出圃,在打包前一定要蘸好泥浆或保湿剂以保持苗根水分。
参考文献:
[1]梁苗苗.樟子松沙地实生苗培育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2013(8):25
[2]萨日古拉.樟子松容器苗播种繁育技术要点[J].内蒙古林业,201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