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是圆的,不,世界也是平的。当奥运来临,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一点,世界的距离感顿然消失。东方与西方、大国与小国、朋友与敌人,2008年的这个夏天,正是北京,把天涯海角收纳,把世界的梦想汇拢,此时,差异已经显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姿态。姿态,会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载体呈现出来,作为我们待客迎宾、日常起居的家,是呈现姿态的一个最好侧面。从建筑、空间到装饰,家,承载了我们的精神,更体现出作为文化大国、礼仪之邦那种自信而不失开放的姿态。
奥运是一次文化的洗礼。这个时候,我们更明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诚然,全球化已经让我们在某些方面很西化,而无论如何,中国五千年文明早已植入我们的骨髓。我们会看到,那些洋派的住宅,圆了很多人的异国风情梦,但我们更看到,正是很中国很传统的建筑,带领我们走向世界。亭台楼阁点缀的园林、古树矮墙掩映的四合院民居,至今依旧是很多人的居住理想。许多现代的高端住宅,例如北京的观唐、瀛园、晴翠园、紫御府等亦博采古今,把“中国情神”演绎至极,充分书写着本土化的建筑理想。
奥运是一个展示的契机。虽然家居只是我们文化典藏的极小一块,但已能从文化上尽显出它的博大精深和百纳海川。奥运来临前夕,奥组委向社会召集“奥运人家”,作为奥运期间迎接国际宾客的住所之一,其不仅要求安全、整洁、舒适,能否展现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情,也是评判的重要一条标准。事实上,在现代家居中,或多或少地融入民族风情,特别是本国的传统风情,不仅能提升家居的文化和品位,更能唤起我们内在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奥运是一种表态的方式。“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我们的文化风景,建筑之礼数与空间,讲究的是内在的礼。大家之礼,在乎的是尺度、品质、活动空间,更是人性化、服务、礼仪与风范。在礼制中,我们不仅要传承旧有的风俗习惯,更要让时代的创新兼容并蓄。唯有此,才能构成大家风范的家居之礼,构筑在人文关照和精神品质上得以升华的奥运人家。
大国宅·精神中国
选址:天人合一
《黄帝宅经》中讲:“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是独具神韵的东方大地文化。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也一直紧紧围绕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建造住宅,会因天时就地利,而不是与之相抗衡。选宅址,要找到的是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这也是中国人素来理想的居住环境。再比如,选择住所时,古人还有“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之说,就是在选宅地时注意选择有太阳、流水以及空气流动之处所,也就是民间所谓“山水聚会,芷风得水”之处。为了防盗与聚财,外墙很少开窗,采光、通风全靠天井,晴时太阳光自天井泻入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落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时称为“四水归堂”。风水学的积极价值,也正是其在乎选址时根据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作出或优或劣的评价,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创造适宜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这一点,也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节省能源”的世界思潮。
布局:阴阳和谐
“阴阳和谐,万法归一”是中国文化思想的精髓,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中国居住从—开始就有了中轴线文化。紫禁城的朱漆大门,开阖之间收放着一个民族的繁华错落,大门的正中,就是中轴线穿过的地方,皇帝的龙椅,士族的厅堂,百姓的正房,以这个中轴线为基准,一个院落,一个家族,在严格对称的工整分布中,自然分出尊卑长幼的序列,家事国事,在这条线的左右各归其法,井然有度。阳为尊,阴为阜,东阳西阴,南阳北阴,即使一个小小的院落,在围墙之内,也是天地独享,阴阳具备,为家室,为宗族,绵延不绝。院落外是喧嚣俗世,院落内则安静祥和。
景观:因景互借
在中国古代建筑师看来,中国的空间概念永远是两种对立的力量和谐而又动态地共存于统一体之中:虚实、有无、大小、对隔、曲折、左右、色空、起伏、动静、刚柔、敛放……这些对立的力量始终处于一个互相对峙、转化、周而复始无限运化的关系之中,因此需要相互贯通、穿插、借势。因景互借,就体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整体观。居室、住宅、庭院,小环境和大环境统一在一起考虑,因为一座园林和一组建筑的面积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就需要有意识地把外部的景物“借”到内部视景范围中来,目的是实现一个艺术化的生活环境。像苏州拙政园,就是把建于苏州城中心的北寺塔,巧妙地“借”到园林内部,从而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寻根溯源]
建于礼,筑于居。建筑不单单是砖石土木,更是伦理道德、宗法观念、等级礼制、堪舆风水和艺术美学的综合。上至皇家宫阙宗庙,下至寻常百姓家,作为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中无处不在的居住常态,没有什么,比传统民居建筑包容更多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无论是地基、朝向,还是结构、尺度,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研究和追求无不源于深厚的文化,这种文化正是当代居住理想寻求“中国精神”的渊源所在。
国粹四合院:晴翠园
如同京剧代表戏剧中国艺术,茶经代表中国品味艺术,书法国画代表中国视觉艺术,四合院则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集中代表之一。取“四合万乘”之意,四合院最大程度的展现了东方帝都的王者自信。
在晴翠园“国粹”系列中,十二栋大宅庭院,融古今技法,为热爱四合院的人还原出中国传统的古工法建筑。这种从“瓦作”到“木作”到“石作”到“油漆”的精心施作,力求的是让精雕细刻的古建筑工艺得以继承发扬,让秦砖汉瓦重现青春,更让四合院这一国粹从文化象征转建成新型的别墅院落。
十二座朱红大门,掩映于绿树丛荫中,俨然大族,诗礼家风,已然呈现。在这里,十二座四合院,依二进四合院规模建筑,楼台飞檐层叠起伏,庭院内外格局分明。自屏门入外院,庭树蓊郁,气氛顿然静谧安详。内院为居住舒适考虑,改良了原来的露天形式,以巨形玻璃罩顶,防风雨寒暑,同样,沟通院内空间的走廊也被改良为户内式,这种改良,更靠拢了现代人的宜居标准。
走廊迂回环绕,两重庭院之间,厅堂陈列,上有通透天光,一侧外院海棠树影,一侧后园芍药花香,窗棂古雅,四季变易,皆可入画。可以说,“国粹”是将内空间与庭院空间相互借用,内庭院空间既是室内空间的延续,又是室内空间的补充,而室内空间则是以国际视野构筑的生活情境和结构空间。
现代范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什么其他建筑像民居那样耗费设计心思而满足使用并与自然相和谐,达到功能和意境的相生相容 而 古代集民居建筑大乘者,莫过于北方的四合院民居和南方的苏州私家园林,至今,源于两种建筑形式的经验,最为现代中式豪宅热衷接受。从易郡、紫炉、到观唐、晴翠园;从天伦随园、九间堂到瀛园;这些或以四合院为精髓,或取材苏州园林的现代豪宅,无不表达出现代人对中国古典居住形式的渴望,其中更蕴涵了传统的居住理想及文化的寻根之梦。
意蕴苏州园林:瀛园
无“庭”何以为家,无“园”岂可成宅?中国人对庭院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无论是皇家的深宫后院还是文人雅士的江南园林甚至于寻常百姓的四合院,都用高墙划出一个私密的生活天地,这是东方人独有的深院幽庭情结。
苏州古典园林则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因此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尤为有利。龙山新新家园的瀛园系列,在北方的地域气候条件下,创新地复原了苏州园林格局,表达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
粉墙黛瓦、飞檐斗拱、假山叠石、花窗幽径、苍松劲竹、红鲤绿荷,走遍瀛园的墙内墙外,山、水、林、桥、亭、台、楼、阁各得其妙,景门、景窗、砖雕、泥塑绝无雷同。瀛园园林布局及构造背后的文化属性,也从中可窥出一二。如半亭,有意被做成“半”的景致,包括半廊、半山等,实则是表达一种不明确、不纯粹的状态,即可左可右,可进可退的中庸之道。还有花木的丰富寓意,在或幽雅、或挺拔、或傲寒的花木中,传递的是园主的情趣与追求。那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中流露的中国文化神采,透过造园人的悉心揣摩,终于使瀛园成为值得把玩与珍藏的文化大宅。
中式家·风情中国
尺度:精在体宜
建筑是一种围合的艺术,在太空间和小空间里的体验绝然不同。古代宫殿式的建筑群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复制,造就恢宏的气势,而中式空间,则更为小巧而曲径通幽。据史料记载,晚年的隋炀帝,就感叹;宫殿虽好,但曲房小室更舒适宜人。于是设计师项升便为皇上设计了千门万户、幽房曲折的“迷宫”,人一旦误入没人带路就出不来。或许就是从隋炀帝开始,中式家居的布局特点就是巧妙的“曲折、掩映”。
中式空间尺度上的精心设计还有功能上的宜人之处,因为设计总会仔细考量空间长、宽、高的比例,尽量让房屋实现冬暖夏凉、自然通风。
空间:虚实相生
除了体量的把握,中式空间气质还体现在布局的方法上。由于通常是围合院落式布局,所以房宇内会包含厅堂、卧房、书房等区域,在布局上突出礼制的特点。
在单个的内部空间上,空间也相当讲究“隔断”。通常,这种隔断,目的并不在于要把空间切断,而是一个过渡,常常是“隔而不断”。碧纱橱、落地罩、飞罩、屏风、博古架、帷幕,这些用于隔断的形式,不但令空间虚实相生,还有很强的装饰表现性。现代流行的实墙、虚墙,也可从中窥出几分影子。
美感:大美无言
在明清时代,“宜”是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标准。这种“宜”,一方面是因地因人制宜,另一方面则是宜简不宜繁、宣自然不宜雕琢。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如此描述卧室设计:“一般设卧榻一、榻前仅置一小几,几上不设一物:设小方杌二,小橱一:室中清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这种清丽淡泊、朴素简单的追求,实则体现了一种“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的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追求。
[寻根溯源]
奥运来临前夕,奥组委向社会召集“奥运人家”,作为奥运期间迎接国际宾客的住所之一,其不仅要求安全、整洁、舒适,能否展现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情,也是评判的重要一条标准。事实上,在现代家居中,或多或少地融入民族风情,特别是本国的传统风情,不仅能提升家居的文化和品位,更能唤起我们内在的亲切感和自豪感。而家居的中式风格总是有着最为迷人,也是最难把握的魅力,因为中国文化品位的是悠远和淡泊的心态,考量的是内在而含蓄的气质。
现代范本
中国风格的居室,不在于符号的华丽,更多的是气质的融通。在文化韵味浓郁的中式空间中,生活会增添儒雅和隽永,从容和灵性 很多人把中式理解为古板,沉重,可殊不知中式家居装修的灵气和韵味,却是任何一种装修风格难以比拟的。当然,在现代空间中体会古老文化的韵味,前提还是良好的设计。但是,弄几扇旧门,立上红柱、装个花窗、铺点青砖、摆设几件古董、挂些书画、门口放对石狮……这并非完整意义上的中式设计,只是对中式设计符号化的误读。符号并不等同文化,只有为空间注入灵魂,才能形神兼备地完美演绎中国风格。
犹抱琵琶半遮面
开一合、一转一动之间,一道屏风隔开了两个世界,隔出道活动的风景,一幅充满想象的画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朝杜牧的这句诗可说是古人对“屏”浪漫又充满想象的描述。在传统东方居住空间中,“屏”作为一种界定空间,遮挡视线的元素存在,它似隔而非隔,是东方风韵中“尤抱琵琶半遮面”最贴切的表述。
在集美组设计的杭州钱江新城东方润园这个项目中,设计师梁建国以开发、活泼、灵活的手法,特别是以“屏”这一元素,对中式空间进行了区隔,巧妙地将玄关、走廊、会客空间等组织成一种既整合又分开的关系。可分可开的屏风组合,从来让餐厅、家庭既可独立作业,又可以完全融入整体,家庭与走廊隔而不断。与此同时,客厅追求中式对称性的形式,以四片大尺度屏风分割,使会客空间既集中,又大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中式民居的一个特色,是以院子为中心形成向内的庭院,因此,一个独立别墅四周都能面对庭院。丽江悦榕庄的庭院呈对称格局展开在天地怀抱之下,充满民族气息的建筑元素,搭配巨大的圆形沐浴池,完全敞开在自然之中,让人感受不到任何建筑带来的禁锢。且由于庭院面积较大,周边房屋高度适中,便形成了很好的通风和采光。而坊、廊、井之间错落有致的层次,也带来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蕴。
在中式别墅套房中,粉色的石头,灰色的纳西族砖、以金色和黄色为基色的红色原木大梁,民族韵味浓郁。开放式的空间格局不仅再现了纳西古民居灵活多变的建筑精神,也将生活空间与天地景色融合为一,从而构筑起人与自然最真切的联系。
“四合五天井”内两侧耳房被用作书房,四个“小井”位于书房外部,创造了角落里别致而小巧的景观空间,书房内部搭配富有民俗韵味的家具和布艺配饰,也古意盎然。
东方器·元素中国
[寻根溯源]
承载历史厚重、寄托怀旧情绪的中式器物,瑰丽如昔。事实上,中国传统室内陈设,门类庞杂,包括字画、匾幅、挂屏、盆景、瓷器、古玩、屏风、博古架,等等,而无论如何,器物所承载的是主人对修身养
奥运是一次文化的洗礼。这个时候,我们更明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诚然,全球化已经让我们在某些方面很西化,而无论如何,中国五千年文明早已植入我们的骨髓。我们会看到,那些洋派的住宅,圆了很多人的异国风情梦,但我们更看到,正是很中国很传统的建筑,带领我们走向世界。亭台楼阁点缀的园林、古树矮墙掩映的四合院民居,至今依旧是很多人的居住理想。许多现代的高端住宅,例如北京的观唐、瀛园、晴翠园、紫御府等亦博采古今,把“中国情神”演绎至极,充分书写着本土化的建筑理想。
奥运是一个展示的契机。虽然家居只是我们文化典藏的极小一块,但已能从文化上尽显出它的博大精深和百纳海川。奥运来临前夕,奥组委向社会召集“奥运人家”,作为奥运期间迎接国际宾客的住所之一,其不仅要求安全、整洁、舒适,能否展现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情,也是评判的重要一条标准。事实上,在现代家居中,或多或少地融入民族风情,特别是本国的传统风情,不仅能提升家居的文化和品位,更能唤起我们内在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奥运是一种表态的方式。“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我们的文化风景,建筑之礼数与空间,讲究的是内在的礼。大家之礼,在乎的是尺度、品质、活动空间,更是人性化、服务、礼仪与风范。在礼制中,我们不仅要传承旧有的风俗习惯,更要让时代的创新兼容并蓄。唯有此,才能构成大家风范的家居之礼,构筑在人文关照和精神品质上得以升华的奥运人家。
大国宅·精神中国
选址:天人合一
《黄帝宅经》中讲:“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是独具神韵的东方大地文化。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也一直紧紧围绕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建造住宅,会因天时就地利,而不是与之相抗衡。选宅址,要找到的是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这也是中国人素来理想的居住环境。再比如,选择住所时,古人还有“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之说,就是在选宅地时注意选择有太阳、流水以及空气流动之处所,也就是民间所谓“山水聚会,芷风得水”之处。为了防盗与聚财,外墙很少开窗,采光、通风全靠天井,晴时太阳光自天井泻入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落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时称为“四水归堂”。风水学的积极价值,也正是其在乎选址时根据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作出或优或劣的评价,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创造适宜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这一点,也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节省能源”的世界思潮。
布局:阴阳和谐
“阴阳和谐,万法归一”是中国文化思想的精髓,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中国居住从—开始就有了中轴线文化。紫禁城的朱漆大门,开阖之间收放着一个民族的繁华错落,大门的正中,就是中轴线穿过的地方,皇帝的龙椅,士族的厅堂,百姓的正房,以这个中轴线为基准,一个院落,一个家族,在严格对称的工整分布中,自然分出尊卑长幼的序列,家事国事,在这条线的左右各归其法,井然有度。阳为尊,阴为阜,东阳西阴,南阳北阴,即使一个小小的院落,在围墙之内,也是天地独享,阴阳具备,为家室,为宗族,绵延不绝。院落外是喧嚣俗世,院落内则安静祥和。
景观:因景互借
在中国古代建筑师看来,中国的空间概念永远是两种对立的力量和谐而又动态地共存于统一体之中:虚实、有无、大小、对隔、曲折、左右、色空、起伏、动静、刚柔、敛放……这些对立的力量始终处于一个互相对峙、转化、周而复始无限运化的关系之中,因此需要相互贯通、穿插、借势。因景互借,就体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整体观。居室、住宅、庭院,小环境和大环境统一在一起考虑,因为一座园林和一组建筑的面积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就需要有意识地把外部的景物“借”到内部视景范围中来,目的是实现一个艺术化的生活环境。像苏州拙政园,就是把建于苏州城中心的北寺塔,巧妙地“借”到园林内部,从而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寻根溯源]
建于礼,筑于居。建筑不单单是砖石土木,更是伦理道德、宗法观念、等级礼制、堪舆风水和艺术美学的综合。上至皇家宫阙宗庙,下至寻常百姓家,作为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中无处不在的居住常态,没有什么,比传统民居建筑包容更多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无论是地基、朝向,还是结构、尺度,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研究和追求无不源于深厚的文化,这种文化正是当代居住理想寻求“中国精神”的渊源所在。
国粹四合院:晴翠园
如同京剧代表戏剧中国艺术,茶经代表中国品味艺术,书法国画代表中国视觉艺术,四合院则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集中代表之一。取“四合万乘”之意,四合院最大程度的展现了东方帝都的王者自信。
在晴翠园“国粹”系列中,十二栋大宅庭院,融古今技法,为热爱四合院的人还原出中国传统的古工法建筑。这种从“瓦作”到“木作”到“石作”到“油漆”的精心施作,力求的是让精雕细刻的古建筑工艺得以继承发扬,让秦砖汉瓦重现青春,更让四合院这一国粹从文化象征转建成新型的别墅院落。
十二座朱红大门,掩映于绿树丛荫中,俨然大族,诗礼家风,已然呈现。在这里,十二座四合院,依二进四合院规模建筑,楼台飞檐层叠起伏,庭院内外格局分明。自屏门入外院,庭树蓊郁,气氛顿然静谧安详。内院为居住舒适考虑,改良了原来的露天形式,以巨形玻璃罩顶,防风雨寒暑,同样,沟通院内空间的走廊也被改良为户内式,这种改良,更靠拢了现代人的宜居标准。
走廊迂回环绕,两重庭院之间,厅堂陈列,上有通透天光,一侧外院海棠树影,一侧后园芍药花香,窗棂古雅,四季变易,皆可入画。可以说,“国粹”是将内空间与庭院空间相互借用,内庭院空间既是室内空间的延续,又是室内空间的补充,而室内空间则是以国际视野构筑的生活情境和结构空间。
现代范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什么其他建筑像民居那样耗费设计心思而满足使用并与自然相和谐,达到功能和意境的相生相容 而 古代集民居建筑大乘者,莫过于北方的四合院民居和南方的苏州私家园林,至今,源于两种建筑形式的经验,最为现代中式豪宅热衷接受。从易郡、紫炉、到观唐、晴翠园;从天伦随园、九间堂到瀛园;这些或以四合院为精髓,或取材苏州园林的现代豪宅,无不表达出现代人对中国古典居住形式的渴望,其中更蕴涵了传统的居住理想及文化的寻根之梦。
意蕴苏州园林:瀛园
无“庭”何以为家,无“园”岂可成宅?中国人对庭院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无论是皇家的深宫后院还是文人雅士的江南园林甚至于寻常百姓的四合院,都用高墙划出一个私密的生活天地,这是东方人独有的深院幽庭情结。
苏州古典园林则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因此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尤为有利。龙山新新家园的瀛园系列,在北方的地域气候条件下,创新地复原了苏州园林格局,表达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
粉墙黛瓦、飞檐斗拱、假山叠石、花窗幽径、苍松劲竹、红鲤绿荷,走遍瀛园的墙内墙外,山、水、林、桥、亭、台、楼、阁各得其妙,景门、景窗、砖雕、泥塑绝无雷同。瀛园园林布局及构造背后的文化属性,也从中可窥出一二。如半亭,有意被做成“半”的景致,包括半廊、半山等,实则是表达一种不明确、不纯粹的状态,即可左可右,可进可退的中庸之道。还有花木的丰富寓意,在或幽雅、或挺拔、或傲寒的花木中,传递的是园主的情趣与追求。那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中流露的中国文化神采,透过造园人的悉心揣摩,终于使瀛园成为值得把玩与珍藏的文化大宅。
中式家·风情中国
尺度:精在体宜
建筑是一种围合的艺术,在太空间和小空间里的体验绝然不同。古代宫殿式的建筑群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复制,造就恢宏的气势,而中式空间,则更为小巧而曲径通幽。据史料记载,晚年的隋炀帝,就感叹;宫殿虽好,但曲房小室更舒适宜人。于是设计师项升便为皇上设计了千门万户、幽房曲折的“迷宫”,人一旦误入没人带路就出不来。或许就是从隋炀帝开始,中式家居的布局特点就是巧妙的“曲折、掩映”。
中式空间尺度上的精心设计还有功能上的宜人之处,因为设计总会仔细考量空间长、宽、高的比例,尽量让房屋实现冬暖夏凉、自然通风。
空间:虚实相生
除了体量的把握,中式空间气质还体现在布局的方法上。由于通常是围合院落式布局,所以房宇内会包含厅堂、卧房、书房等区域,在布局上突出礼制的特点。
在单个的内部空间上,空间也相当讲究“隔断”。通常,这种隔断,目的并不在于要把空间切断,而是一个过渡,常常是“隔而不断”。碧纱橱、落地罩、飞罩、屏风、博古架、帷幕,这些用于隔断的形式,不但令空间虚实相生,还有很强的装饰表现性。现代流行的实墙、虚墙,也可从中窥出几分影子。
美感:大美无言
在明清时代,“宜”是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标准。这种“宜”,一方面是因地因人制宜,另一方面则是宜简不宜繁、宣自然不宜雕琢。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如此描述卧室设计:“一般设卧榻一、榻前仅置一小几,几上不设一物:设小方杌二,小橱一:室中清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这种清丽淡泊、朴素简单的追求,实则体现了一种“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的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追求。
[寻根溯源]
奥运来临前夕,奥组委向社会召集“奥运人家”,作为奥运期间迎接国际宾客的住所之一,其不仅要求安全、整洁、舒适,能否展现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情,也是评判的重要一条标准。事实上,在现代家居中,或多或少地融入民族风情,特别是本国的传统风情,不仅能提升家居的文化和品位,更能唤起我们内在的亲切感和自豪感。而家居的中式风格总是有着最为迷人,也是最难把握的魅力,因为中国文化品位的是悠远和淡泊的心态,考量的是内在而含蓄的气质。
现代范本
中国风格的居室,不在于符号的华丽,更多的是气质的融通。在文化韵味浓郁的中式空间中,生活会增添儒雅和隽永,从容和灵性 很多人把中式理解为古板,沉重,可殊不知中式家居装修的灵气和韵味,却是任何一种装修风格难以比拟的。当然,在现代空间中体会古老文化的韵味,前提还是良好的设计。但是,弄几扇旧门,立上红柱、装个花窗、铺点青砖、摆设几件古董、挂些书画、门口放对石狮……这并非完整意义上的中式设计,只是对中式设计符号化的误读。符号并不等同文化,只有为空间注入灵魂,才能形神兼备地完美演绎中国风格。
犹抱琵琶半遮面
开一合、一转一动之间,一道屏风隔开了两个世界,隔出道活动的风景,一幅充满想象的画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朝杜牧的这句诗可说是古人对“屏”浪漫又充满想象的描述。在传统东方居住空间中,“屏”作为一种界定空间,遮挡视线的元素存在,它似隔而非隔,是东方风韵中“尤抱琵琶半遮面”最贴切的表述。
在集美组设计的杭州钱江新城东方润园这个项目中,设计师梁建国以开发、活泼、灵活的手法,特别是以“屏”这一元素,对中式空间进行了区隔,巧妙地将玄关、走廊、会客空间等组织成一种既整合又分开的关系。可分可开的屏风组合,从来让餐厅、家庭既可独立作业,又可以完全融入整体,家庭与走廊隔而不断。与此同时,客厅追求中式对称性的形式,以四片大尺度屏风分割,使会客空间既集中,又大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中式民居的一个特色,是以院子为中心形成向内的庭院,因此,一个独立别墅四周都能面对庭院。丽江悦榕庄的庭院呈对称格局展开在天地怀抱之下,充满民族气息的建筑元素,搭配巨大的圆形沐浴池,完全敞开在自然之中,让人感受不到任何建筑带来的禁锢。且由于庭院面积较大,周边房屋高度适中,便形成了很好的通风和采光。而坊、廊、井之间错落有致的层次,也带来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蕴。
在中式别墅套房中,粉色的石头,灰色的纳西族砖、以金色和黄色为基色的红色原木大梁,民族韵味浓郁。开放式的空间格局不仅再现了纳西古民居灵活多变的建筑精神,也将生活空间与天地景色融合为一,从而构筑起人与自然最真切的联系。
“四合五天井”内两侧耳房被用作书房,四个“小井”位于书房外部,创造了角落里别致而小巧的景观空间,书房内部搭配富有民俗韵味的家具和布艺配饰,也古意盎然。
东方器·元素中国
[寻根溯源]
承载历史厚重、寄托怀旧情绪的中式器物,瑰丽如昔。事实上,中国传统室内陈设,门类庞杂,包括字画、匾幅、挂屏、盆景、瓷器、古玩、屏风、博古架,等等,而无论如何,器物所承载的是主人对修身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