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14亿中国人进入战“疫”模式,全世界也在人类共同的挑战面前给予中国情谊厚重的支持。在战“疫”模式下,全球产业链也由于一些经济环节“暂停”而承受压力,这带来了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是否面临削弱的担忧。
其实,只要了解通过改革开放走向“富起来”的中国之路,认知中国正在发生走向更高水平开放的变革,我们就能够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但不会因疫情而削弱,疫情之后的中国还必将以更高的开放水平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2020年,中国已经是“人均GDP一万美元以上经济体”行列中的新成员,对世界经济来说意义重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人均GDP在一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人口规模近15亿人,随着总人口达到14亿的中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门槛,全球处在这个队伍中的人口规模接近30亿人,几乎翻倍。
中国“富起来”不仅意味着拥有世界最大消费者群体的大市场在崛起,对于世界经济将日益走向开放而非封闭来说,更是一种决定性的结构变量。
一个面积巨大、人口众多的国家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繁荣富强,需要持续投入资源。从经济学角度看,可以通过积累率表现出来,即每一年创造的国民收入中有多少被留存下来用于今后发展。中国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比例在20世纪50年代初大约为20%,到70年代末提高到大约30%,此后20多年保持在30%至40%之间的高位,2003年以后则突破40%平台上升到50%左右水平。显然,积累率迈上更高台阶的时段与中国开放水平迈上更高台阶的改革开放及加入WTO两个时间点密切相关。高积累率保证了中国能够一直保持投资强度,从而使得产业能够持续发展、财富能够持续形成。
在保证持续投入的前提下,还要确保投入的方向正确,才能带来长期发展。在中国,“五年规划”是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的一种重要方法,意味着每5年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评估,并对接下来5年的重大項目、产业布局以及一些重要的比例关系(例如碳排放的下降程度)提出指导性安排。将于2021年开始实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将以高水平开放为主线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这是对中国前进方向的整体定义。
以长跑为例,上述两方面相当于“补给充足”“方向正确”,但要在不断变化的复杂地形上保持前进速度,还需要“技术水平”,即创新能力。中国正在建设的“现代经济体系”,是一个在“存量与增量”“点与面”“内与外”三方面关系上都有新定位的“大创新”。
其中,存量创新的方向是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增量的来源则侧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点与面”的关系,注重提升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整体性,使现代化的扩展能够“从点到面”。“内与外”的关系,则定位在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更加深入,让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过程都迈向更高水平。
而今,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2010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就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置。按世界海关标准编码(HS Code)前6位统计,全球5052种商品中40%以上都是“中国制造”,占据世界贸易量第一位。
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深度发展,经济相互融合日益深入,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都在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可以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运行处在同一系统中,国内经济体系的改革完善与参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内方面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方面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内,无论是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消费还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都有着国际化的内涵。
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新形势。当今,世界贸易出现了新的形势,服务业可贸易化是主要特点之一。例如,手机贸易属于传统的货物贸易,但手机用户有着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知识产品需求,这就涉及到新兴的服务业贸易。过去,中国市场曾经以资源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的低价格为特点,而现在,“富起来”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需求潜力,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尤为突出。2019年,中国总体服务出口19564.0亿元,进口34588.9亿元,逆差15024.9亿元,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18777.7亿元,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4.7%,反映出中国开放正在与新一轮产业革命密切结合,引领世界经贸向更高水平发展。
以更高质量市场塑造新枢纽。中国已从世界的“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中国出口,世界获得的是产品;中国进口,世界获得的是收入。因此,中国正在成为各国企业制定自身经营战略时考虑的“利润中心”,曾经的“中国制造”,正在逐渐转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在全球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韧性增长,进口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各国企业不但可以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也可以通过中国市场连接全球市场。
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风起云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产业的相互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市场作为一个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的巨大市场平台,正在成为全球市场网络的新枢纽。
以更优营商环境创造新机遇。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贸形势面临剧变。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市场都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机遇。从企业角度来说,需要面对销售与服务的关系、资金与资产的关系、生产与经营的关系的颠覆性变革,以适应全球化新形势与新一轮产业革命。而中国作为全球中等收入群体人数最多的大市场,正在发生以5G为显著标志的新一轮市场变革,为世界提供无可替代的新机遇。 近年,中国营商环境迅速改善,是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措施的直接反映。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选择之一,全面实施减税降费为市场创造了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仅在2019年前8个月,中国已减税降费超过1.5万亿元,既给企业减了负,又促进了居民收入和就业增加,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中国还推出了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度削减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等政策措施,打造更高水平的市场空间。
中国市场从成本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过去,中国市场以人力资本的低价格为特点。而现在,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和需求潜力才是最大吸引力来源。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实际使用外资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6.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3.7%,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40.7%、33.1%和10.7%。这说明中国市场已转向以发展质量吸引投资。
塑造更高水平开放经济环境的中国,已经明确承诺将促进投资便利化,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更加完善地保护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以“海陆空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贸易渠道体系,以跨境电商模式打造新型跨境贸易体系,以遍布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为基础搭建贸易合作平台,实现从“接入”到“组网”的角色变化,为世界提供优质营商环境。
首先,中国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新市场。中国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市场规模全球最大。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能够在全球市场网络中成为一个新的“服务器”,为全球资源提供配置与对接机会,使全球市场网络形成“双服务器”格局。
其次,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新产业革命机遇。大数据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资源,而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无疑能够产生世界最大的数据生成量。2018年,中国的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速高达30.7%,移动游戏、网络购物、网约车平台、旅游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子行业增速达30%~50%,且每个子行业都诞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这是新产业革命的机遇之地。有研究预计,到2040年,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彼此融合有望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26%。
最后,中国能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如何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如何弥合贫富差距鸿沟,使发展更加普惠平衡?这是今天摆在全人类面前的课题。
中国基于自身发展经验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不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统一的行为体,是可以让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新型合作平台,对于人类文明面临的共同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比4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新时代条件下的改革开放。国际大环境不同,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不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同。现在中国已经不像过去有所谓巨大的后发优势,有可以学习和模仿借鉴的模式,现在必须是自己来开拓前进寻找道路,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世界在看中国。
中国现在已经不是处于过去接入全球市场网络体系的起步阶段,而是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网络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网络,在全球市场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就应该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那么,现在就是要全面扩大开放,向世界开放市场。
中国将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国作为全球中等收入群体人数最多的大市场,正在发生新一轮市场变革,为世界提供无可替代的新机遇。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体现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及市场、产业等多领域的综合创新,从而能使中国市场在当前世界贸易格局中做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其实,只要了解通过改革开放走向“富起来”的中国之路,认知中国正在发生走向更高水平开放的变革,我们就能够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但不会因疫情而削弱,疫情之后的中国还必将以更高的开放水平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以开放创繁荣的中国之路
2020年,中国已经是“人均GDP一万美元以上经济体”行列中的新成员,对世界经济来说意义重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人均GDP在一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人口规模近15亿人,随着总人口达到14亿的中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门槛,全球处在这个队伍中的人口规模接近30亿人,几乎翻倍。
中国“富起来”不仅意味着拥有世界最大消费者群体的大市场在崛起,对于世界经济将日益走向开放而非封闭来说,更是一种决定性的结构变量。
一个面积巨大、人口众多的国家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繁荣富强,需要持续投入资源。从经济学角度看,可以通过积累率表现出来,即每一年创造的国民收入中有多少被留存下来用于今后发展。中国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比例在20世纪50年代初大约为20%,到70年代末提高到大约30%,此后20多年保持在30%至40%之间的高位,2003年以后则突破40%平台上升到50%左右水平。显然,积累率迈上更高台阶的时段与中国开放水平迈上更高台阶的改革开放及加入WTO两个时间点密切相关。高积累率保证了中国能够一直保持投资强度,从而使得产业能够持续发展、财富能够持续形成。
在保证持续投入的前提下,还要确保投入的方向正确,才能带来长期发展。在中国,“五年规划”是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的一种重要方法,意味着每5年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评估,并对接下来5年的重大項目、产业布局以及一些重要的比例关系(例如碳排放的下降程度)提出指导性安排。将于2021年开始实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将以高水平开放为主线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这是对中国前进方向的整体定义。
以长跑为例,上述两方面相当于“补给充足”“方向正确”,但要在不断变化的复杂地形上保持前进速度,还需要“技术水平”,即创新能力。中国正在建设的“现代经济体系”,是一个在“存量与增量”“点与面”“内与外”三方面关系上都有新定位的“大创新”。
其中,存量创新的方向是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增量的来源则侧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点与面”的关系,注重提升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整体性,使现代化的扩展能够“从点到面”。“内与外”的关系,则定位在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更加深入,让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过程都迈向更高水平。
而今,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2010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就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置。按世界海关标准编码(HS Code)前6位统计,全球5052种商品中40%以上都是“中国制造”,占据世界贸易量第一位。
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深度发展,经济相互融合日益深入,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都在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可以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运行处在同一系统中,国内经济体系的改革完善与参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内方面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方面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内,无论是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消费还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都有着国际化的内涵。
塑造更高开放水平的“世界市场”
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新形势。当今,世界贸易出现了新的形势,服务业可贸易化是主要特点之一。例如,手机贸易属于传统的货物贸易,但手机用户有着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知识产品需求,这就涉及到新兴的服务业贸易。过去,中国市场曾经以资源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的低价格为特点,而现在,“富起来”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需求潜力,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尤为突出。2019年,中国总体服务出口19564.0亿元,进口34588.9亿元,逆差15024.9亿元,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18777.7亿元,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4.7%,反映出中国开放正在与新一轮产业革命密切结合,引领世界经贸向更高水平发展。
以更高质量市场塑造新枢纽。中国已从世界的“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中国出口,世界获得的是产品;中国进口,世界获得的是收入。因此,中国正在成为各国企业制定自身经营战略时考虑的“利润中心”,曾经的“中国制造”,正在逐渐转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在全球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韧性增长,进口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各国企业不但可以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也可以通过中国市场连接全球市场。
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风起云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产业的相互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市场作为一个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的巨大市场平台,正在成为全球市场网络的新枢纽。
以更优营商环境创造新机遇。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贸形势面临剧变。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市场都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机遇。从企业角度来说,需要面对销售与服务的关系、资金与资产的关系、生产与经营的关系的颠覆性变革,以适应全球化新形势与新一轮产业革命。而中国作为全球中等收入群体人数最多的大市场,正在发生以5G为显著标志的新一轮市场变革,为世界提供无可替代的新机遇。 近年,中国营商环境迅速改善,是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措施的直接反映。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选择之一,全面实施减税降费为市场创造了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仅在2019年前8个月,中国已减税降费超过1.5万亿元,既给企业减了负,又促进了居民收入和就业增加,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中国还推出了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度削减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等政策措施,打造更高水平的市场空间。
中国市场从成本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过去,中国市场以人力资本的低价格为特点。而现在,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和需求潜力才是最大吸引力来源。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实际使用外资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6.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3.7%,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40.7%、33.1%和10.7%。这说明中国市场已转向以发展质量吸引投资。
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塑造更高水平开放经济环境的中国,已经明确承诺将促进投资便利化,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更加完善地保护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以“海陆空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贸易渠道体系,以跨境电商模式打造新型跨境贸易体系,以遍布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为基础搭建贸易合作平台,实现从“接入”到“组网”的角色变化,为世界提供优质营商环境。
首先,中国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新市场。中国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市场规模全球最大。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能够在全球市场网络中成为一个新的“服务器”,为全球资源提供配置与对接机会,使全球市场网络形成“双服务器”格局。
其次,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新产业革命机遇。大数据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资源,而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无疑能够产生世界最大的数据生成量。2018年,中国的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速高达30.7%,移动游戏、网络购物、网约车平台、旅游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子行业增速达30%~50%,且每个子行业都诞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这是新产业革命的机遇之地。有研究预计,到2040年,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彼此融合有望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26%。
最后,中国能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如何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如何弥合贫富差距鸿沟,使发展更加普惠平衡?这是今天摆在全人类面前的课题。
中国基于自身发展经验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不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统一的行为体,是可以让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新型合作平台,对于人类文明面临的共同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比4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新时代条件下的改革开放。国际大环境不同,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不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同。现在中国已经不像过去有所谓巨大的后发优势,有可以学习和模仿借鉴的模式,现在必须是自己来开拓前进寻找道路,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世界在看中国。
中国现在已经不是处于过去接入全球市场网络体系的起步阶段,而是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网络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网络,在全球市场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就应该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那么,现在就是要全面扩大开放,向世界开放市场。
中国将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国作为全球中等收入群体人数最多的大市场,正在发生新一轮市场变革,为世界提供无可替代的新机遇。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体现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及市场、产业等多领域的综合创新,从而能使中国市场在当前世界贸易格局中做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