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于成都统筹城乡实践所打下的坚实基础,抓住灾后重建契机,成都向世界展示出一幅美丽、神奇的蓝图。
“5·12”汶川特大地震,成都受到重创。290多万受灾群众的生活就业、灾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重建,让成都面临了严峻考验。
而在恢复重建进入攻坚破难的时刻,成都市委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它的提出,立足于近年来统筹城乡实践和灾后重建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向世界展示出一幅美丽、神奇的蓝图。
在“5·12”两周年之际,我们循着这幅图画,一起见证震后这片土地上的那些奇迹。
2010,我们迈入“快铁时代”
5月16日下午,伴着如潮的人群,记者从都江堰站登上了成灌快铁的旅程。
4时55分,“和谐号”启动。动车电子屏幕上时速节节攀升,“80、120、150、180、200……”记者和旅客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念到。不到5分钟,列车飙升到220公里/小时。
时尚的车厢、美丽的乘务员、新奇的高铁风景……一切都还来不及细细感受,5时19分,“和谐号”平稳停靠在了成都火车北站。
“快”——这是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感叹词表达的同一个体验。
“快”——这更是无数个灾后重建成都实践的有力见证!
成灌快铁,从立项、簦约、开工到竣工投用,无不以超常的速度进行着,开工到建成仅用了18个月。它是我省灾后重建首个开工建设的铁路重点工程,标志着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同样遭受地震之难的西部中心城市,从此进入“快铁时代”。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阎星教授分析了成灌快铁对成都灾后重建和区域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成灌快铁的开通对都江堰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对成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将起到强劲的带动作用。”
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和郫县县委书记陈海元,则不约而同地用“巨大的拉动”来表述成灌快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快铁为标志,两年来,成都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不仅实现了“原地起立”,还实现了提档升级。
按《成都交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近3年(2008-2010年)以恢复重建为主,恢复灾区内各受损道路,保证灾区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后两年(2011-2012年)以发展提高为主,对灾区及整个成都市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进行全面升级提高,促进综合交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交通体系,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交通枢纽。
除了成灌快铁的开通,2009年,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26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7万吨,位列中西部机场第一位。成都已经具备抢先发展成为国内第四大航空枢纽的条件。
“比盖房更重要的是能挣钱发展产业”
5月11日,在中央企业成都合作发展论坛上,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在致辞中说,我们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其中一项关键措施就是要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奋力追赶、新兴产业迎头赶上。
的确,产业始终是基础。没有产业发展仅靠政府支持和社会援助,不可能解决当前和以后面临的各种深层次问题。
5月16日,记者来到极重灾区彭州市磁峰镇,曾经一片废墟的鹿坪村已变身鹿鸣荷畔社区。仅仅两年,这个不知名的小村庄从断壁残垣中重生,由传统农业成功转型为山区休闲度假与观光生态特色农业为一体的经济型旅游村落。
在鹿坪村四组村民吴介川开的乡村酒店里,来自彭州、成都、重庆的几拨客人,有的正忙着钓鱼,有的自己动手烤鸡、烤兔。年富力强的吴老板震前在都江堰做煤炭生意,积累了一些资金。地震后,他牵挂着乡亲父老,镇、村一班领导也做他的工作,帮他创造条件,他终于下决心回到家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现在,吴介川已投了100多万元资金,开起了占地150多亩的乡村酒店,固定有50多位村民拿月薪在这里上班。吴介川说:“以前出去是穷则思变,现在回来是想和乡亲们一起赚钱。”
走在鹿鸣荷畔依山而建的别墅群里,记者偶遇了正忙着协调丈量房屋面积的磁峰镇副镇长吕东华、鹿坪村支部书记王顺富、村委会主任张仕蓉。这天本是星期日,但繁重的重建任务让他们不敢休息。
谈及当地产业发展,三位基层干部找到了兴奋点——吕镇长讲到了从鹿坪发端的突出产业支撑发展的“四性原则”,这成为成都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性原则:王支书讲到了“土地银行”新政和食用藕、食用菌、干果、药材组成的特色农业,讲到了“藕鱼共生、干亩荷塘”的观光旅游项目,张主任为乡村酒店、农家乐做起了宣传推介
和鹿坪一样,记者在灾区多次采访,“产业领跑重建”成了大家的共识。
在上海对口支援下,都江堰启动实施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建设。这一项目涉及12个乡镇,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61.76%。
按照“一镇一特色”的规划,彭州建成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发展壮大蔬菜、猕猴桃、川芎、生猪、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基地。
崇州的街子镇等5个重灾乡镇分别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厚重的人文历史,打造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
“比盖房更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家门口挣钱发展产业。”鹿坪村村民一语中的。
“没有理由不给自己更高的目标”
2009年底,正在恢复重建攻坚克难的阶段,成都正式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这是体现霍华德“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思想的现代田园城市,即成都要建成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的示范区,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现代高端产业聚集、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态良好。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必须以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支撑。就在这一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提出后不久,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正式出台。根据成都“山水田林”生态本底,划定了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确立了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前不久,成都市又提出,以典型示范推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结合城乡统筹示范带、示范点,在全市确定了11条示范线。
灾后重建的鹿鸣荷畔社区,因其拥有“山水田林”自然本底,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中的“彭白路、蒲新路示范线”的‘个具体项目,该示范线还包括了小鱼洞、通济、磁峰、龙门山、白鹿等镇在内的灾后重建安置点。
“我们做的11条示范线规划,争取3至5年就把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个规划和理念变成现实的样板。”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线不仅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示范,也是推动城乡统筹、实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和推动产业发展的示范,还是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社会管理的示范,是综合示范。
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中,每一个地方都在精心规划、抓紧实施,重灾区都江堰该怎么办々市委书记刘俊林这样回答:“地震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损失,但灾后重建使我们的城乡规划建设向前推进了20年。有这样的基础,没有理由不给自己更高的目标。”
“5·12”汶川特大地震,成都受到重创。290多万受灾群众的生活就业、灾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重建,让成都面临了严峻考验。
而在恢复重建进入攻坚破难的时刻,成都市委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它的提出,立足于近年来统筹城乡实践和灾后重建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向世界展示出一幅美丽、神奇的蓝图。
在“5·12”两周年之际,我们循着这幅图画,一起见证震后这片土地上的那些奇迹。
2010,我们迈入“快铁时代”
5月16日下午,伴着如潮的人群,记者从都江堰站登上了成灌快铁的旅程。
4时55分,“和谐号”启动。动车电子屏幕上时速节节攀升,“80、120、150、180、200……”记者和旅客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念到。不到5分钟,列车飙升到220公里/小时。
时尚的车厢、美丽的乘务员、新奇的高铁风景……一切都还来不及细细感受,5时19分,“和谐号”平稳停靠在了成都火车北站。
“快”——这是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感叹词表达的同一个体验。
“快”——这更是无数个灾后重建成都实践的有力见证!
成灌快铁,从立项、簦约、开工到竣工投用,无不以超常的速度进行着,开工到建成仅用了18个月。它是我省灾后重建首个开工建设的铁路重点工程,标志着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同样遭受地震之难的西部中心城市,从此进入“快铁时代”。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阎星教授分析了成灌快铁对成都灾后重建和区域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成灌快铁的开通对都江堰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对成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将起到强劲的带动作用。”
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和郫县县委书记陈海元,则不约而同地用“巨大的拉动”来表述成灌快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快铁为标志,两年来,成都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不仅实现了“原地起立”,还实现了提档升级。
按《成都交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近3年(2008-2010年)以恢复重建为主,恢复灾区内各受损道路,保证灾区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后两年(2011-2012年)以发展提高为主,对灾区及整个成都市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进行全面升级提高,促进综合交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交通体系,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交通枢纽。
除了成灌快铁的开通,2009年,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26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7万吨,位列中西部机场第一位。成都已经具备抢先发展成为国内第四大航空枢纽的条件。
“比盖房更重要的是能挣钱发展产业”
5月11日,在中央企业成都合作发展论坛上,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在致辞中说,我们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其中一项关键措施就是要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奋力追赶、新兴产业迎头赶上。
的确,产业始终是基础。没有产业发展仅靠政府支持和社会援助,不可能解决当前和以后面临的各种深层次问题。
5月16日,记者来到极重灾区彭州市磁峰镇,曾经一片废墟的鹿坪村已变身鹿鸣荷畔社区。仅仅两年,这个不知名的小村庄从断壁残垣中重生,由传统农业成功转型为山区休闲度假与观光生态特色农业为一体的经济型旅游村落。
在鹿坪村四组村民吴介川开的乡村酒店里,来自彭州、成都、重庆的几拨客人,有的正忙着钓鱼,有的自己动手烤鸡、烤兔。年富力强的吴老板震前在都江堰做煤炭生意,积累了一些资金。地震后,他牵挂着乡亲父老,镇、村一班领导也做他的工作,帮他创造条件,他终于下决心回到家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现在,吴介川已投了100多万元资金,开起了占地150多亩的乡村酒店,固定有50多位村民拿月薪在这里上班。吴介川说:“以前出去是穷则思变,现在回来是想和乡亲们一起赚钱。”
走在鹿鸣荷畔依山而建的别墅群里,记者偶遇了正忙着协调丈量房屋面积的磁峰镇副镇长吕东华、鹿坪村支部书记王顺富、村委会主任张仕蓉。这天本是星期日,但繁重的重建任务让他们不敢休息。
谈及当地产业发展,三位基层干部找到了兴奋点——吕镇长讲到了从鹿坪发端的突出产业支撑发展的“四性原则”,这成为成都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性原则:王支书讲到了“土地银行”新政和食用藕、食用菌、干果、药材组成的特色农业,讲到了“藕鱼共生、干亩荷塘”的观光旅游项目,张主任为乡村酒店、农家乐做起了宣传推介
和鹿坪一样,记者在灾区多次采访,“产业领跑重建”成了大家的共识。
在上海对口支援下,都江堰启动实施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建设。这一项目涉及12个乡镇,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61.76%。
按照“一镇一特色”的规划,彭州建成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发展壮大蔬菜、猕猴桃、川芎、生猪、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基地。
崇州的街子镇等5个重灾乡镇分别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厚重的人文历史,打造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
“比盖房更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家门口挣钱发展产业。”鹿坪村村民一语中的。
“没有理由不给自己更高的目标”
2009年底,正在恢复重建攻坚克难的阶段,成都正式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这是体现霍华德“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思想的现代田园城市,即成都要建成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的示范区,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现代高端产业聚集、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态良好。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必须以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支撑。就在这一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提出后不久,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正式出台。根据成都“山水田林”生态本底,划定了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确立了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前不久,成都市又提出,以典型示范推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结合城乡统筹示范带、示范点,在全市确定了11条示范线。
灾后重建的鹿鸣荷畔社区,因其拥有“山水田林”自然本底,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中的“彭白路、蒲新路示范线”的‘个具体项目,该示范线还包括了小鱼洞、通济、磁峰、龙门山、白鹿等镇在内的灾后重建安置点。
“我们做的11条示范线规划,争取3至5年就把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个规划和理念变成现实的样板。”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线不仅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示范,也是推动城乡统筹、实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和推动产业发展的示范,还是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社会管理的示范,是综合示范。
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中,每一个地方都在精心规划、抓紧实施,重灾区都江堰该怎么办々市委书记刘俊林这样回答:“地震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损失,但灾后重建使我们的城乡规划建设向前推进了20年。有这样的基础,没有理由不给自己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