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注学生起点的原因
1.历史发展的需要
现行的班级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搞大家齐步走而难于照顾到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局限。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上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强,都要求学校教学注意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故现代教学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2.人文关怀的需要(暂定)
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学生,我们要特殊对待,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我也要照顾。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关注他们的起点,从而进行更好的教学。学习起点可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的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而学习的现实起点则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目前电视、电脑日趋普及,加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都很重视,很多家长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因此,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的显示起点往往会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如果我们一味地按照教材的编排来实施教学内容,而不考虑学生的现实起点,这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在课堂上捣乱现象。
二、关注学生起点的方法
1.关注整体学生的起点
我们说现在学生的现实起点一般会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但我们也不能把学生的起点估计得过高。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这个问题是否适合学生群体,是否是他们能经过努力完成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精心设计的,认为尽善尽美的内容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学生都无法完成。
《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这三部分来描述天气、景物的不同变化。在教学时,我也是利用这三部分来具体展开的。首先要他们理清楚这三部分的内容,所以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在备课时,我曾犹豫过,这写作顺序学生能知道吗?但平时在给句子排顺序时,我曾提过如果是一件事情,我们就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排列;如果有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就要找出这些词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但我觉得应该是属于“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问题。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就紧接着对学生说,不用急着下结论,去读读课文,课文会告诉你答案。不一会儿,杜××副班长,一个聪明又爱积极动脑的孩子)举手了,我暗自欢喜,真如我想的一样,这问题是难不倒这帮孩子的,我表扬了他,说他是最勇敢的,因为他第一个举手(事实上举手的也就两位同学)他站起来说:“这是事情发展顺序。”我一愣,紧接着问:“那这有事情吗?”他说有的,我又问了其他同学,他们也说有的,这件事情就是下雨。我懵了:这分明是时间顺序,哪来的事情。我都对他们说,这不能算一件事情,这是时间顺序,因为它是从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来写的。事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在顺序环节上上得挺失败的,我没考虑到学生的起点,把他们的起点估计得太高了,以至于他们不能完成。
不能把学生的起点估计得过高,当然也不能过低,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是零起点,如二年级教学生生字时,我们就不需要一笔一划地去教了,因为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有了写字的基础,也会写很多字了,故在教学生字时,我们只要去关注字的部件就可以了。如“稠”,这个字由禾字旁和周两个部件组成,而“禾字旁”和“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也是早就会写的字,如果一笔一划地去教,不仅浪费课堂的时间,还会让学生觉得厌烦。
2.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起点
教师容易忽视大多数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往往被三分之一的学生的教学呼应的假象所迷惑,认为学生已经学会了,其实这部分学生在新授课前就已经会了,最后导致会的明白了,而不会的还是不会。我们必须明白: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加之学习资源的多样性,每个学生的起点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起点。
(1)备课。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新课前,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并非是完全陌生、一无所知的,其中的一些知识点有些学生可能早就会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找准起跳的基点,切实让学生能够从这个起跳的基点跳到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我们必须以平常的教学、作业的反馈、检测、谈话,以及观察等因素为依据,来正确估计学生的现实水平,以此作为依据来进行备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备学生。
在了解了学生后,再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设计教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问题讨论环节上,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是同桌讨论还是小组讨论,如果是小组讨论,分组时我们可以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根据不同能力确定每个学生所分配的任务。如每组设组长,锻炼其组织能力,而总结发言的学生则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其他学生则锻炼合作交流能力。
(2)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所谓“得法于课内”,在课堂上我们更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起点。
嘉同学可以说是我们班基础最差的学生,读一篇课文都很困难,每当开火车读生字或者词语时,只要他读对,我就鼓掌表扬他,后来每当他读对时班里同学都会表扬他,让他感到他是行的,现在他读正确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茹老师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中很多人上过了学前班,层次不一。在教学a、o、e时,她是这么做的:老师读一个字母,让学生把这个字母找出来,这样已学会的学生不会感到厌倦,并且进一步巩固了读音,记住了字形;而不会的学生在老师一次次读的过程中也渐渐地记住了字音。
(3)作业的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反馈。作业的设计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不会感到困难,这样思维的碰撞才会激烈,印象才会深刻。
如班中学生买了复习资料,都是试卷。当他们做试卷时,我就让菊×抄写本学期的生字、词语,且是先读一次再抄。菊×基础较差,很多课文都会读,但单独拿出字来就不认识了。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的成绩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平时每位学生都有一本采蜜本,用来摘抄好词、好句,除了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外,还摘抄自己看的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每看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就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感受可长可短,定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4)作业批改。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布置的作业都是有弹性的,即使是同一类作业,在批改时也是存在区别的。当然抄写是例外的,抄写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都是正确的,而造句要求就不一样了。如用“像”说话,起点低的学生用最简单的写出来就可以,如“太阳像火球”、“蓝天像大海”,基础好点的学生就要求写得更具体。如果他们写了“太阳像火球”,我就会问:“太阳像火球一样怎么样呢?”他们经过一番动脑后就会说出类似“太阳像火球一样烤着大地”的语句。作业的不同批改要求在写作的批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下是我们班一位后进生的看图作文:图上画了笑眯眯的太阳、闪电雨点、采蜜的蜜蜂和耷拉的荷叶,要求选用这几幅图,大胆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不难看出,他只是给每一幅图画写了一句话,不存在故事的完整性、连贯性,我微笑和他一起看了图画,从天气入手,说说天气的变化,他说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我马上肯定了他,还告诉他这没有标明图画的顺序,可以是先晴后雨,也可以是先雨后晴,接着我们又观察了荷叶,我提示说:你觉得这荷叶是下雨前还是下雨后的,他说是下雨后的,我又接着问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说因为荷叶上有水珠。
总之,只有关注学生的起点,才能让他们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是我们教学的真谛。
1.历史发展的需要
现行的班级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搞大家齐步走而难于照顾到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局限。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上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强,都要求学校教学注意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故现代教学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2.人文关怀的需要(暂定)
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学生,我们要特殊对待,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我也要照顾。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关注他们的起点,从而进行更好的教学。学习起点可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的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而学习的现实起点则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目前电视、电脑日趋普及,加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都很重视,很多家长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因此,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的显示起点往往会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如果我们一味地按照教材的编排来实施教学内容,而不考虑学生的现实起点,这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在课堂上捣乱现象。
二、关注学生起点的方法
1.关注整体学生的起点
我们说现在学生的现实起点一般会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但我们也不能把学生的起点估计得过高。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这个问题是否适合学生群体,是否是他们能经过努力完成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精心设计的,认为尽善尽美的内容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学生都无法完成。
《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这三部分来描述天气、景物的不同变化。在教学时,我也是利用这三部分来具体展开的。首先要他们理清楚这三部分的内容,所以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在备课时,我曾犹豫过,这写作顺序学生能知道吗?但平时在给句子排顺序时,我曾提过如果是一件事情,我们就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排列;如果有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就要找出这些词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但我觉得应该是属于“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问题。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就紧接着对学生说,不用急着下结论,去读读课文,课文会告诉你答案。不一会儿,杜××副班长,一个聪明又爱积极动脑的孩子)举手了,我暗自欢喜,真如我想的一样,这问题是难不倒这帮孩子的,我表扬了他,说他是最勇敢的,因为他第一个举手(事实上举手的也就两位同学)他站起来说:“这是事情发展顺序。”我一愣,紧接着问:“那这有事情吗?”他说有的,我又问了其他同学,他们也说有的,这件事情就是下雨。我懵了:这分明是时间顺序,哪来的事情。我都对他们说,这不能算一件事情,这是时间顺序,因为它是从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来写的。事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在顺序环节上上得挺失败的,我没考虑到学生的起点,把他们的起点估计得太高了,以至于他们不能完成。
不能把学生的起点估计得过高,当然也不能过低,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是零起点,如二年级教学生生字时,我们就不需要一笔一划地去教了,因为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有了写字的基础,也会写很多字了,故在教学生字时,我们只要去关注字的部件就可以了。如“稠”,这个字由禾字旁和周两个部件组成,而“禾字旁”和“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也是早就会写的字,如果一笔一划地去教,不仅浪费课堂的时间,还会让学生觉得厌烦。
2.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起点
教师容易忽视大多数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往往被三分之一的学生的教学呼应的假象所迷惑,认为学生已经学会了,其实这部分学生在新授课前就已经会了,最后导致会的明白了,而不会的还是不会。我们必须明白: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加之学习资源的多样性,每个学生的起点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起点。
(1)备课。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新课前,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并非是完全陌生、一无所知的,其中的一些知识点有些学生可能早就会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找准起跳的基点,切实让学生能够从这个起跳的基点跳到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我们必须以平常的教学、作业的反馈、检测、谈话,以及观察等因素为依据,来正确估计学生的现实水平,以此作为依据来进行备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备学生。
在了解了学生后,再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设计教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问题讨论环节上,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是同桌讨论还是小组讨论,如果是小组讨论,分组时我们可以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根据不同能力确定每个学生所分配的任务。如每组设组长,锻炼其组织能力,而总结发言的学生则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其他学生则锻炼合作交流能力。
(2)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所谓“得法于课内”,在课堂上我们更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起点。
嘉同学可以说是我们班基础最差的学生,读一篇课文都很困难,每当开火车读生字或者词语时,只要他读对,我就鼓掌表扬他,后来每当他读对时班里同学都会表扬他,让他感到他是行的,现在他读正确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茹老师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中很多人上过了学前班,层次不一。在教学a、o、e时,她是这么做的:老师读一个字母,让学生把这个字母找出来,这样已学会的学生不会感到厌倦,并且进一步巩固了读音,记住了字形;而不会的学生在老师一次次读的过程中也渐渐地记住了字音。
(3)作业的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反馈。作业的设计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不会感到困难,这样思维的碰撞才会激烈,印象才会深刻。
如班中学生买了复习资料,都是试卷。当他们做试卷时,我就让菊×抄写本学期的生字、词语,且是先读一次再抄。菊×基础较差,很多课文都会读,但单独拿出字来就不认识了。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的成绩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平时每位学生都有一本采蜜本,用来摘抄好词、好句,除了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外,还摘抄自己看的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每看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就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感受可长可短,定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4)作业批改。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布置的作业都是有弹性的,即使是同一类作业,在批改时也是存在区别的。当然抄写是例外的,抄写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都是正确的,而造句要求就不一样了。如用“像”说话,起点低的学生用最简单的写出来就可以,如“太阳像火球”、“蓝天像大海”,基础好点的学生就要求写得更具体。如果他们写了“太阳像火球”,我就会问:“太阳像火球一样怎么样呢?”他们经过一番动脑后就会说出类似“太阳像火球一样烤着大地”的语句。作业的不同批改要求在写作的批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下是我们班一位后进生的看图作文:图上画了笑眯眯的太阳、闪电雨点、采蜜的蜜蜂和耷拉的荷叶,要求选用这几幅图,大胆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不难看出,他只是给每一幅图画写了一句话,不存在故事的完整性、连贯性,我微笑和他一起看了图画,从天气入手,说说天气的变化,他说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我马上肯定了他,还告诉他这没有标明图画的顺序,可以是先晴后雨,也可以是先雨后晴,接着我们又观察了荷叶,我提示说:你觉得这荷叶是下雨前还是下雨后的,他说是下雨后的,我又接着问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说因为荷叶上有水珠。
总之,只有关注学生的起点,才能让他们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是我们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