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歌唱教学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老师必须转换教育观念、单一的教学模式,去分析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尽最大能力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歌唱教学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提高歌唱能力的同时表现音乐的情感。知识是基础,不能放弃,但如果一味地去强调知识练习,会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枯燥和乏味,学生的学习缺乏灵动。那么,怎样才能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音乐的形象不像图画那样直观、具体,而是通过精心的组织教学,设计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智力,从演唱中获得情感体验。
一、知识技能的渗透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掌握知识与技能是学好音乐的基础,是走向音乐殿堂的阶梯,在音乐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是最枯燥乏味的,很多学生不感兴趣、听不懂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面对这些问题,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该怎么办?难道让这样的音乐课堂继续下去吗?我们必须讲究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学习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的情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爱上音乐课。
例如《长吧,小孩》这节课,在常规积累时才用了柯尔文手势进行音阶模唱,对学生的音高概念的培养有很大的用处,如果过分去强调手势学生就会乏味,学习兴趣会失去。我认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最重要,这要靠老师积极的引导、准确的示范和对资源的有效捕捉;在音阶模唱时,把手势、音准、发声状态结合在一起,这样效果会更好,训练的目的更清晰。《小雪花》这节课,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雪花传递,让学生把音乐和肢体律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加深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动与唱结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能力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具有这种天性,要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
这两节歌唱课旋律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上口,肢体动作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的,而怎样动才是有效的、才是与歌曲相符的,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长吧,小孩》这节课上,金老师后来的加入可以说是化繁为简,把歌唱和动作进行了结合,学生的演唱和动作都有了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在动作设计上不能和歌唱脱离开,要在动中唱、在唱中动。
三、情感体验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 与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投身其中, 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 以获得鲜明生动的音乐想象, 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 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乐画面展开想象和描述,通过音乐的活动方式来表现音乐的情境。歌曲教学如果只强调知识技能训练,不去挖掘作品的情感和内涵,那我们的歌唱就不能变得有血有肉、去打动别人。《长吧,小孩》这节课,老师的知识训练是比较到位的,而且是由浅入深,分乐句解决也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但对歌曲完整性的把握和情感的挖掘不够。我认为歌曲教学首先给学生的感受应该是歌曲的完整性,然后再分乐句解决,把乐句的演唱和声音的状态进行同时要求;其次,就是歌曲的情感表达,要把孩子的成长、迷茫、快乐的情绪通过老师的引导用声音表现出来。《小雪花》这节课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情感的挖掘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情感体验和情境想象结合在一起;用四三拍的韵律特点和起伏感,来表现雪花的飘逸;“啊”一句的连音演唱更能表现内心情感的波动和对雪花的赞美。孩子们边想象边演唱,兴趣浓厚,美妙的音乐在教室里回荡。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 但又都符合作品的内涵, 都沉侵在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中, 这时情感体验和情境想象将会产生创造性的教育效果。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表现得很积极、很主动,为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而参与到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去。
四、在音乐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唱歌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认真地听才能有较为准确的唱。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将整歌曲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进行分句学习。首先进行歌曲的范唱,也可以运用课件、CD等手段。当听觉系统收到音乐信息做出反应,大脑就会开始对这一信息进行快速的記忆储存,此时要求学生再将刚刚听到的一小段旋律在心里默唱一遍,大脑会对这一信息做出反应,继续加深对音乐的记忆。随着大脑对音乐片段的加深印象,我们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参照物,可以用电子琴,也可以用其他乐器伴奏。
此外,音乐教师的表扬是对学生的肯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是最好的学习催化剂,但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通过教学反馈及时肯定唱歌优秀的孩子的表现,给予他们恰当的鼓励。其次还要将更多的精力关注到那些后进生的进步上,哪怕每节课他们的进步只是那么一点点,教师也应想尽办法去指出他们的进步,给孩子们最大的支持和肯定。最后不要忘了对中间生的学习进步进行适当的表扬,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巧妙地运用评价,才能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动机,进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一、知识技能的渗透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掌握知识与技能是学好音乐的基础,是走向音乐殿堂的阶梯,在音乐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是最枯燥乏味的,很多学生不感兴趣、听不懂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面对这些问题,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该怎么办?难道让这样的音乐课堂继续下去吗?我们必须讲究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学习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的情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爱上音乐课。
例如《长吧,小孩》这节课,在常规积累时才用了柯尔文手势进行音阶模唱,对学生的音高概念的培养有很大的用处,如果过分去强调手势学生就会乏味,学习兴趣会失去。我认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最重要,这要靠老师积极的引导、准确的示范和对资源的有效捕捉;在音阶模唱时,把手势、音准、发声状态结合在一起,这样效果会更好,训练的目的更清晰。《小雪花》这节课,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雪花传递,让学生把音乐和肢体律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加深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动与唱结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能力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具有这种天性,要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
这两节歌唱课旋律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上口,肢体动作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的,而怎样动才是有效的、才是与歌曲相符的,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长吧,小孩》这节课上,金老师后来的加入可以说是化繁为简,把歌唱和动作进行了结合,学生的演唱和动作都有了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在动作设计上不能和歌唱脱离开,要在动中唱、在唱中动。
三、情感体验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 与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投身其中, 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 以获得鲜明生动的音乐想象, 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 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乐画面展开想象和描述,通过音乐的活动方式来表现音乐的情境。歌曲教学如果只强调知识技能训练,不去挖掘作品的情感和内涵,那我们的歌唱就不能变得有血有肉、去打动别人。《长吧,小孩》这节课,老师的知识训练是比较到位的,而且是由浅入深,分乐句解决也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但对歌曲完整性的把握和情感的挖掘不够。我认为歌曲教学首先给学生的感受应该是歌曲的完整性,然后再分乐句解决,把乐句的演唱和声音的状态进行同时要求;其次,就是歌曲的情感表达,要把孩子的成长、迷茫、快乐的情绪通过老师的引导用声音表现出来。《小雪花》这节课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情感的挖掘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情感体验和情境想象结合在一起;用四三拍的韵律特点和起伏感,来表现雪花的飘逸;“啊”一句的连音演唱更能表现内心情感的波动和对雪花的赞美。孩子们边想象边演唱,兴趣浓厚,美妙的音乐在教室里回荡。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 但又都符合作品的内涵, 都沉侵在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中, 这时情感体验和情境想象将会产生创造性的教育效果。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表现得很积极、很主动,为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而参与到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去。
四、在音乐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唱歌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认真地听才能有较为准确的唱。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将整歌曲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进行分句学习。首先进行歌曲的范唱,也可以运用课件、CD等手段。当听觉系统收到音乐信息做出反应,大脑就会开始对这一信息进行快速的記忆储存,此时要求学生再将刚刚听到的一小段旋律在心里默唱一遍,大脑会对这一信息做出反应,继续加深对音乐的记忆。随着大脑对音乐片段的加深印象,我们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参照物,可以用电子琴,也可以用其他乐器伴奏。
此外,音乐教师的表扬是对学生的肯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是最好的学习催化剂,但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通过教学反馈及时肯定唱歌优秀的孩子的表现,给予他们恰当的鼓励。其次还要将更多的精力关注到那些后进生的进步上,哪怕每节课他们的进步只是那么一点点,教师也应想尽办法去指出他们的进步,给孩子们最大的支持和肯定。最后不要忘了对中间生的学习进步进行适当的表扬,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巧妙地运用评价,才能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动机,进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