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智体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新课改以来一直要求我们正视美术的美育功能。小学阶段是美术学习的肇始阶段,小学生抽象思维尚待完善,所以小学美术不能一上来就进行美术技法指导,要先从人文的角度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审美观,激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然后再逐步引入基本技能的学习。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课堂教学,说一说小学阶段应该怎样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承认学生个性,培养科学审美
审美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读取和认知,具体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就是要引导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美”,怎样结合自己的主观认知判别美,欣赏美。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生活背景、知识结构的不同,小学生存在认知的客观差异,所以我们在培养审美过程中一定要能正视学生客观差异,针对不同的同学设置不同的引导方法,这样才能让每位同学都能得到进步和提升。
这里拿“漫画欣赏”学习为例。其实孩子都比较喜欢看漫画,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的欣赏教学要承认这个基本情况。然后我们再根据他们的认知情趣,选几幅经典漫画来欣赏。注意按孩子们的思路引导欣赏,让他们认识到漫画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简洁,形象夸张,色彩鲜艳;运用拟人化,形象可爱;变化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等特点。针对小学生我们不要讲的太深奥,要讲“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某一出的线条、构图、明暗等表现技巧。这样引导教学承认了学生的客观差异,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和认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大家逐步深入美术学习,共同提高审美意识。
二、鼓励动手实践,知识迁移技能
鼓励自主探索,就是鼓励同学们亲自动手去感悟美术素材,去尝试合理的美术表达方式,进而掌握对应的美术表达技巧和美术工具的性能应用方法。尤其在美术制作课上,笔者坚决要求学生摒弃照葫芦画瓢的机械模仿,而引导他们自己取发现和理解创作材料,对创作对象进行反复琢磨和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通过探索发现原来教材上的步骤并不是唯一的可行途径,而灵活利用工具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更多的方式和方法。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色彩”时,我们要不但要从理论上根据学生的视觉规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更重要的我们要能鼓励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对比,让同学们亲自体验色彩的对比,从而了解色彩三要素的相关知识。最后再让同学们运用色彩根据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开放的教学,让同学们切实参与知识生成过程,利于及时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三、实践互动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互动学习是同学们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互相帮助和交流成长的学习方式。“互动”教学已被广泛接受和开展,它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他们之间的互相帮忙、团结与合作的精神,而且可以提升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小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质疑解悬的能力已经初步完善,所以,我们在“互动”学习活动中可以放开手脚,让孩子们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如学习五年级的“形的魅力”一课时,因为五年级学生已有独特的审美能力和造型感受能力,所以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成四五人的学习小组。让不同组的学生分别采用画或剪等不同形式,将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画面。最后在将学习成果展现出来,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更多的知识探索和信息分享,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借助科技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具有集声影与一体的纵深优势。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体现“美术是视觉艺术”的本质特点,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走进特定的情境,让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影视形象,来牵引和调动同学们的多感观共同接受学习信息。当然,使用多媒体要特别强调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能泛滥成一种形式。
这里还以“形的魅力”教学为例,如果只是让同学们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形”,或分组通过剪、画来体验“形”,固然很好,但是如果要让学生知识得到扩展,我们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来精彩呈现: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形组合在一起的魅力;利用电脑绘画程序进行创造,进行评比。这样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信息,吸引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剪出或画出自己熟知的形状。
五、小结
本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设置高效教学方案的心得体会。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看”和“练”两个阶段,要积极结合学生的认知情绪给与人文指导,引导他们通过实践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孙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年22期
[2]何守远.美术课堂教学该如何“把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06期
一、承认学生个性,培养科学审美
审美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读取和认知,具体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就是要引导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美”,怎样结合自己的主观认知判别美,欣赏美。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生活背景、知识结构的不同,小学生存在认知的客观差异,所以我们在培养审美过程中一定要能正视学生客观差异,针对不同的同学设置不同的引导方法,这样才能让每位同学都能得到进步和提升。
这里拿“漫画欣赏”学习为例。其实孩子都比较喜欢看漫画,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的欣赏教学要承认这个基本情况。然后我们再根据他们的认知情趣,选几幅经典漫画来欣赏。注意按孩子们的思路引导欣赏,让他们认识到漫画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简洁,形象夸张,色彩鲜艳;运用拟人化,形象可爱;变化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等特点。针对小学生我们不要讲的太深奥,要讲“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某一出的线条、构图、明暗等表现技巧。这样引导教学承认了学生的客观差异,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和认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大家逐步深入美术学习,共同提高审美意识。
二、鼓励动手实践,知识迁移技能
鼓励自主探索,就是鼓励同学们亲自动手去感悟美术素材,去尝试合理的美术表达方式,进而掌握对应的美术表达技巧和美术工具的性能应用方法。尤其在美术制作课上,笔者坚决要求学生摒弃照葫芦画瓢的机械模仿,而引导他们自己取发现和理解创作材料,对创作对象进行反复琢磨和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通过探索发现原来教材上的步骤并不是唯一的可行途径,而灵活利用工具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更多的方式和方法。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色彩”时,我们要不但要从理论上根据学生的视觉规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更重要的我们要能鼓励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对比,让同学们亲自体验色彩的对比,从而了解色彩三要素的相关知识。最后再让同学们运用色彩根据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开放的教学,让同学们切实参与知识生成过程,利于及时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三、实践互动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互动学习是同学们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互相帮助和交流成长的学习方式。“互动”教学已被广泛接受和开展,它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他们之间的互相帮忙、团结与合作的精神,而且可以提升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小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质疑解悬的能力已经初步完善,所以,我们在“互动”学习活动中可以放开手脚,让孩子们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如学习五年级的“形的魅力”一课时,因为五年级学生已有独特的审美能力和造型感受能力,所以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成四五人的学习小组。让不同组的学生分别采用画或剪等不同形式,将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画面。最后在将学习成果展现出来,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更多的知识探索和信息分享,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借助科技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具有集声影与一体的纵深优势。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体现“美术是视觉艺术”的本质特点,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走进特定的情境,让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影视形象,来牵引和调动同学们的多感观共同接受学习信息。当然,使用多媒体要特别强调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能泛滥成一种形式。
这里还以“形的魅力”教学为例,如果只是让同学们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形”,或分组通过剪、画来体验“形”,固然很好,但是如果要让学生知识得到扩展,我们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来精彩呈现: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形组合在一起的魅力;利用电脑绘画程序进行创造,进行评比。这样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信息,吸引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剪出或画出自己熟知的形状。
五、小结
本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设置高效教学方案的心得体会。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看”和“练”两个阶段,要积极结合学生的认知情绪给与人文指导,引导他们通过实践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孙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年22期
[2]何守远.美术课堂教学该如何“把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