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如何“挖深挖潜”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ged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广播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互动
  现今社会,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数字化新媒体裹挟着扑面而来的信息,病毒式的传播速度让很多传统媒体无力招架。信息同质化、传播方式滞后使报纸销售量、电视收视率、广播收听率不断下滑,广告客户也不断流失,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强烈的冲击。怎样才能在如此严峻的行业竞争中,发挥广播新闻的优势,让广播这一传统媒体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呢?
  笔者认为,广播应不断改革创新,发挥自身“短、平、快”的传统优势,突出节奏更快、现场感更强、平民视角等特点;新闻报道上更加注重挖掘深度及背后的故事,增强现场感与听众的参与性,受众的关注与直接参与才能让广播新闻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广播新闻有其生存的土壤


  20世纪20年代,广播诞生。我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建于1923年1月,属于中国无线电广播公司的广播台,首先在上海播出。因为其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的特点,一度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可以说,广播因其价廉、便于携带等特性,在媒体市场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私家车来收听广播,接收信息,广播也有着日益庞大的收听群体。
  在种类众多的广播频率中,让受众愿意并主动调整到某一频率,收听广播新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笔者认为,紧抓民生新闻非常关键。民生新闻是指关涉老百姓生活问题的新闻。像城市交通规划有大的动作、让人警醒的刑事盗窃案件、社区生活里面的居民冲突、突发的车祸肇事现场、社会关注的热点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广播新闻报道关注的重点领域,因为这类新闻往往有比较生动的现场,也有利于记者采制出具有较强可听性的新闻报道。

二、广播新闻适宜挖深


  广播产生之初,新闻往往只是摘读一些报纸或杂志的内容。后来,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直播节目的诞生,与听众的互动性增强,深度报道也有了广阔的承载空间。
  以一例广播记者采制的蚌埠本地新闻深度报道为例。2017年5月初,蚌埠城市中心地带——淮河文化广场南边一處500多平米的街角花园摇身一变,成为了私人收费停车场。所有绿化植被被全部清理,路面不仅硬化,还画上了停车线,安装地桩,建上了收费亭。在接到市民投诉举报后,记者了解到,这处绿地被改造成停车场之前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许可,明目张胆地私改,前前后后已经遭到了不少市民的投诉,却一直没有任何改观。记者敏锐地觉察到这一事件或许棘手,但绝对有新闻可挖。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毁绿私改方在强行破坏树木现场施工时,曾遭到了一位人大代表的反对,记者随后与这位人大代表取得联系,一同收集毁绿证据。在广播采访编前会上,广播新闻报道组决定在一档常规的法治栏目中临时开辟专栏《法治之声》及时跟进这一新闻报道进展。
  新闻采访中不怕你说多,最怕你不说。在记者先期采访中,毁绿私改方出示了一份早前规划图,坚持辩称,在商业区的初期规划中,这里原本就是一处停车场,为了绿化环境,才改建成了一处街角花园。新闻就是要较真,人大代表和记者查阅1992年8月1号起正式施行的《城市绿化条例》以及2017年3月1号公布施行的《蚌埠市城镇绿化条例》,找到了其中第二十七条的一则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已建成绿地的使用性质。因城镇规划调整或者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确需改变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征求同级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市或者县人民政府批准。人大代表同时将这一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作了汇报。2017年5月10号,蚌埠市3位人大代表联名向蚌埠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关于宝龙广场擅自拆除街头绿化带情况反映》的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提出询问。2017年7月17号,27名市人大代表又联名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违法毁绿的行为,要求依法依规查处,恢复原状,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广播法治栏目临时开辟的专栏中,播发了记者采访的连续报道,主持人也设置了相关话题,引导市民积极参与讨论,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节目中,有市民反映,毁绿私改停车场的整改并没有落实到位,记者随后又再次进行了暗访并及时播出。在记者和人大代表的持续追踪跟进下,2018年年底,这件市民关注近两年的毁绿私建停车场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毁绿再建设施全部被拆除,毁绿私改方重新补种上了桂花、香樟等数十个品种的树木。这一事件,也被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收录,作为人大履职的典型案例。可以说,这一深度报道虽然事中曲折,新闻采制战线也拉得比较长,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播媒体公信力,也扩大了广播新闻的影响力。

三、广播新闻更需挖潜


  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很多社会新闻线索往往是被门户网站、自媒体等新媒体第一时间获取,如果仅仅只是抢抓时效,很显然广播媒体并不占先机,甚至是处于劣势。那广播新闻就只能撷取碎片化的信息,嚼别人的残羹冷炙?其实,作为一个拥有完备采编团队的传统媒体,笔者觉得广播记者完全可以将着眼点转向背后,另辟蹊径,在其他媒体已经发布的新闻话题中捕捉新的闪光点,挖掘热点背后的故事,结合自己特有的播出方式,发挥广播特色,采制有影响力、具有价值的广播新闻深度报道。
  这里再举一个事例。2017年8月,很多蚌埠人的朋友圈都在转发一条消息:一位出租车司机因一起交通事故,讹诈拾荒老人。拾荒老人、讹诈,这样耸动的字眼,刺激着大众的神经,瞬间得到广泛传播。当地的门户网站、部分自媒体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标题醒目,点击率和话题热度直线攀升。很多市民看到网络上的图片和消息,纷纷义愤填膺地谴责那位出租车司机,有的人还转发了他的照片、车号。负面情绪在不断泛滥,发酵,一天一夜的传播中,谁也没有去质疑这一事情的真实性。广播新闻报道组在新闻编前会上,对这一网络热点也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对于传播的视频和图片进行了仔细推敲,认为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还是应该要找到双方当事人,进行深入的采访,同时节目也可以进行及时的连线报道。   经调查,事情真相果然另有蹊跷。记者采访双方当事人了解到,当天上午,事件中的出租车司机在蚌埠淮上大道由东向西行驶,拾荒老人驾驶电动三轮车紧随其后,在路口红灯亮起时,出租车司机停车等候,但老人驾驶的三轮车却由于刹车不及时,直接撞向了出租车的尾部,随后驾驶三轮车老人递给了出租车司机800元。也就是这一幕,被路过的网友随手拍摄了下来,并配上文字,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结果舆论一片哗然,网友们一致声讨这位出租车司机,说他没良心,连拾荒老人的钱也要讹诈,说以后不会再坐这辆出租车,甚至有人已经搜索到这位司机的家庭住址。这给出租车司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针对网络舆论中大家关注的出租车司机向老人收取修车费用这一焦点问题,记者也特别做了深入的了解。其实,事故发生后,涉事出租车司机和驾驶电动三轮车老人都去市交警部门接受了调查处理。经交警部门事故调查认定,肇事电瓶三轮车无牌无证,追尾出租车,负事故全部责任。在交警部门的协调下,双方都愿意进行私了。应该说,是拾荒老人当时坚持要给司机修车费。这个事件的真相就是,双方在出了交通事故之后,经过协商,负全责的电动三轮车老人,赔了对方800元(后司机婉拒,退还了老人700元),这中间既没有强行索要的行为,也没有网友臆想的威胁恐吓。
  这起事件,只是由于双方的职业身份不同,被网友迅速贴上了标签,才出现了网友声音一边倒的局面。通过广播记者深入的采访,及时连线跟进,最终还原了事情真相。仅仅报道这一事件还不够,结合广播记者的深度报道,节目也及时跟进,邀请专业律师走进直播间,开通热线,引发市民热烈讨论。当下的很多网络热点,网友可不可以发表个人看法?这个法律允许的尺度在哪里?在网上公布当事人的照片、车号,进行公开辱骂,甚至采取故意“碰瓷”的做法,是不是已经涉嫌触犯法律?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广播媒体不仅还原了事情真相,还让市民通过这次事件真正了解到了发生在身边的网络暴力行为。
  现在,不可否认,新媒体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社会热点,通过炮制话题,继而扩大了自身的影响覆盖面。但这过程当中,往往忽视了寻求真相,信息也流于表面,这给擅长挖掘的传统媒体以发挥的空间,尤其是灵活多变的广播媒体,敏锐地在新闻二次传播中焕发了生机,也肩负起了正确引导舆论的责任。
  广播新闻背后不光有从事采编的专业新闻记者,还有其强大的节目承载支撑与灵巧的架构,是报纸、电视甚至新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广播新闻,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新闻记者成稿后,文字和采访同期声的拼接再播出,还可以及时插播新闻进展,衔接主持人即兴评论。可以说,立体环绕式的新闻播发模式,让广播新闻的传播效率更高、传播更深入、影响面更大。广播新闻记者不仅可以采制丰富的素材制作报道,更可以通过现场连线,及时将最新情况从前方发回,通过不同形式的滚动播出,增强节目的互动性,营造出更强烈的现场感。
  (作者单位:蚌埠市广播电视台)
  責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矿山机械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带来许多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矿山机械安全事故不仅为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严重威胁从事矿山工作的人员的生命健康,针对矿山机械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围绕矿山机械技术工作如何安全的开展进行讨论,通过论述矿山机械现状,分析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完善矿山机械安全技术。  【关键词】矿山安全技术;问题;策
笔者因长年工作在高寒地区,且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中俄管道漠大线林区伴行公路上打拼了五年,工作的需要和个人的爱好,自己渐渐地对高寒地区永冻土情况下施工作业产生了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