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绘画空间与自然究竟关系探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lic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现代绘画空间的探索离不开人类对自然空间的感知,现代绘画空间表现力的拓展,实质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提下,人类关于自然空间新感知的艺术性再现。
  [关键词]现代绘画空间 自然空间 自然科学
  
  空间作为绘画基本视觉语言之一,它既是画面的组织结构又是艺术家对自然空间的一种认识和客观的反应。学者姜海梨在《现代绘画空间新理解》阐述:传统绘画的空间表现走的是一条模仿自然空间、忠实于自然空间、表现自然空间、归纳自然空间、依靠自然空间因素来组织画面的艺术创作道路:现代绘画的空间走的是一条依靠绘画自身的因素组织画面的艺术创作道路。在这里,他忽略了自然空间是一个永动性的原存在,它构造着人类生命本体,限定生命本体在空间的活动过程,决定人类对空间感知的发展方向。艺术发展史证明,造型艺术本质的发展,就是一部人类随着审美感知去发现和表现空间形式的过程。随着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立体位置,以及本身与周围其他物距离间隔和区域关系的不断探索,人类对自然空间的感知始终在不断延伸,从人的内在生命机能到外部生存条件,从细不可测的微观到测不到边的宏观,从空间的气、声、光、电等空间元素到诸元素之间的交流、穿插、渗透、叠加、变异等关系……神秘的空间充斥着变化无穷的永动性的认知。人类在社会活动中,获得了多层次空间艺术感知能力和与其相应的空间造型艺术形式,艺术家内在的空间感知冲动是一切空间造型形式的创造力之源。因此,现代绘画对空间的探索仍离不开人类对自然空间的感知。
  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人类不断更新对自然空间的感知,这是西方现代绘画空间表现力拓展的重要前提。进八二十世纪之后,科学人性化、艺术生活化、城市数字化、电子信息化全面改变了人类生存空间格局,人类全方位扩展外在空间和内在空间探寻的空间表现力,现代绘画的空间表现也随着对自然空间的新感知相应地发生了时代质变。实际上,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就已对绘画空间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对宇宙和自身所处的空间有了不同于中世纪新的认识,人们的空间感知主要是渴望对宇宙深度了解和探索。当这种空间感知反应在绘画中的时候,其主要特征是,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具体而言,即利用线性焦点透视去模仿自然空间和表现自然空间,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实现对物体空间距离及比例的精确呈现,追求自然深度的幻觉,表现形体的立体形态,在平面上追求三维空间幻觉。这种绘画空间形式的主要局限是排他性、惟—性。因为在那个时期,人们认为,如果现实的外部世界的某一个空间位置一旦已被一个存在物所占据,就不再能容纳第二个存在物。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方现代绘画空间与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空间虽然同受自然科学发展引发的关于自然空间新感知的深刻影响,但二者又存在着很大不同。最重要的区别是,西方现代绘画空间突破了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中的一元化空间形式,除平面的绘画空间外,还出现了多视点的绘画空间、非现实绘画空间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西方现代绘画的空间表现的拓展,其实质依然是人类关于自然空间感知的一种再现。无论是平面的绘画空间,还是多视点的绘画空间、非现实绘画空间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无不如此。其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平面的绘画空间。新时期的时空观念的诸多要求首先表现为平面化。现代绘画的平面空间摈弃的并非是具象实体的表现,事实上平面化也不等于画面空间的取消,它只指三维空间幻觉的消除。在具体创作中,绘画作为空间造型艺术仍需表现空间感,只不过艺术家按照需要去设计画面,而不是依靠体积和光线。现代艺术家通过点、线、面在空间的位置、大小的比例、聚散等来表现出空间的深度,一个点、一个形状、一条线的存在,均使人感到它具有空间。康丁斯基等人发现,在平面空间中,形体占据的位置之后的空间,对形体产生力的相互作用,牵引着视觉的移动。这种观念的产生与十九世纪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代科学进入十九世纪下半叶,出现生物进化论(1859年)和电磁理论(1864年)两座高峰,它们各自显示了生命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内在统一性,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巨大综合能力。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让人们对宏观的宇宙空间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进而转向于微观世界的探索和研究。到了十九世纪末,由于X射线(1895年),放射性(1896年),电子(1897年)以及镭(1898年)的相续发现,把人们的视线转移到基本元素上。这一观念的转变反应在现代绘画中就是消解三维空间幻觉。艺术家们开始探讨绘画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在画面的产生的相互作用。他们摈弃了望远镜的视觉观察方式,选择了X射线的观察物体空间角度,抽离轮廓线对画面空间的占领,将绘画的诸元素在平面绘画空间进行交流、穿插、渗透、叠加、变异等,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平面空间构成方式,它也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作了铺垫。在这方面领军艺术家有马蒂斯、康丁斯基、蒙德里安等。
  其二、多视点的绘画空间。现代主义绘画消解三维空间幻觉的同时,还推翻了表面静止空间的传统绘画固定视点,摈弃传统绘画空间的排他性、惟一性,采用多视点的空间表现。在画中同时呈现物体的诸面,将现实中观看物体各个面的时间差异及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差异,统一在同一画面中,因而表现出动的空间。利用视点的移动来表现空间的动力美。这一新的时空观来源于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在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时空,即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正是这些全新的空间观念让艺术家对空间的感知有了时代性的变化,他们摈弃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在二维画面中用多视点的方式来表现四维空间中的时空的存在。现代艺术家塞尚、毕加索和意大利的未来派用这种新的自然空间感知去表现物象生命的运动,表现宇宙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延续,启示了四维空间艺术的发展。
  其三、非现实绘画空间。现代绘画将空间观念从物质的空间观念转移到心理的空间范围,即意识空间范围,使空间深度不在画面而在精神中。从对物质的关注转为对精神的关注,这是现代主义绘画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艺术家们把空间作为宇宙生命的一种存在,通过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现,艺术家对多种物理空间的感知不会像科学家那样具有严密的理论认知,而主要是受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影响,对多元化空间行成了潜意识的空间感知。在平面的绘画作品中常以“虚无”来表现幻想的神秘宇宙空间,借用自然空间形态的表象制造非自然形态的意识空间,即非理性的现实空间,展示了人类心理的非理性的部分。这种绘画上的意识空间是现实与荒诞组织起来的一种非现实空间,艺术家用引起错觉的写实手法,制造非现实的、荒诞的梦幻空间,认为下意识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源泉。最典型的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其中达利最具有代表性。
  综上所述,西方现代绘画空间的探索与自然空间感知的不断更新紧密相连,西方现代绘画的空间表现的拓展,其实质依然是人类关于自然空间感知的一种再现。其间,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绘画空间与自然空间二者互动的重要因素。当下新世纪数字空间的出现,将促使艺术家继续探索,进而创造出与新空间感知相应的绘画空间新形式。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活着》中的皮影是张艺谋精心选择的一个道具符号,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不仅为影片增添艺术趣味,也是理解影片主旨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电影《活着》 皮影 道具符号 命运 玩偶    《活着》是张艺谋1994年拍摄的电影,也是他最好的电影,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影片通过福贵一家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所遭遇的种种人生不幸,表现了普通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借
【摘要】电影音频这种影像与声音“化合生成”已是一种新兴电影音乐形式,而《十面埋伏》仍继承了《英雄》视听结合、音画统一的一贯风格,音频制作中,音量、均衡、延迟、混响、声相、激励、动态等音频混音技术的处理,为《十面埋伏》影片音乐效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音频制作 音效 音乐    历经百年的发展,电影音频已经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多样化的功能,以及多元化的样态,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
幻梦 赵卓 摄网 樊芝薇 摄草木 韩利梅 摄  英国天文学家、化学家约翰·弗雷德里克·赫歇尔(John Frederick Herschel)于1842年发明可以持久保存蓝色照片的摄影印相工艺——蓝晒法(Cyanotype),又称铁氰酸盐印相法。我们制作的蓝晒印相需要使用和照片等大的数字中间底或者半透明、不透明物体进行接触转印,利用紫外线曝光并在清水中显影成像,最后获得以蓝色调为主的照片。利用制作
[摘要]张艺谋在叙述聚焦方式上的多元化选择和运用,使其电影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质,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电影的“讲述故事的方式”。从叙事学的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的角度分析张艺谋电影的叙事策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征和美学意义。  [关键词] 张艺谋 聚焦方式 零聚焦 內聚焦 外聚焦    叙事焦点是叙事的核心问题,任何一部或一类叙事作品。都必须采用一定的叙事焦点,而叙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党组成员张雁彬,中央宣传部人权事务局局长鲁广锦等领导和嘉宾参观展览。 陈黎明 摄  正值北京秋高气爽之际,10月16日上午,“晴朗的天空”——青藏高原各族人民的新生活主题摄影展览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该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党
【摘要】文章分析了花木兰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新形象,指出迪斯尼将“美国木兰”放在了中国的背景中,给原来的人物形象赋予了现代的意义阐释。同一故事在再创作中有了新的不同的解读。同时,迪斯尼公司精良的制作为我们带来了全新意义的花木兰,使我们看到多元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花木兰 形象 故事 文化融合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中国文学史上,花木兰形象在小说、戏曲、说
[摘要]在当代的青少年电影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暴力犯罪的主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特别关注,通过分析青少年暴力发生的原因,对其暴力行为的动机做了心理的、家庭的,社会的、时代的剖析,并进而指出青少年电影中这种另类题材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 青少年 暴力电影 暴力动机存在意义    回顾青少年电影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校园、恐怖、少年犯罪和性一直是青少年电影的首选题材。与其它
[摘要]《夜宴》由于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不管是戏里还是戏外,是角色还是导演,同时都被卷进了一个欲望的巨大漩涡之中,这就注定了其会在这双重欲望的控制下走向迷失,使观众从中难以获得一种满载静默与震撼的心灵空间。  [关键词]《夜宴》 双重欲望 迷失    继台湾导演李安的古装武侠大片《卧虎藏龙》一举征服美利坚合众国夺得奥斯卡小金人之后,国内的当红大导演便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跟风般拍起了古装商业大片,一时间
作为摄影领域里庞大的一支,鸟类摄影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更迭,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  拍摄理念、拍摄风格、拍摄方式也随着社会关注度、  大众审美方式的改变不断翻新。  从拍摄丹顶鹤、大天鹅等少数几种大型鸟,  到拍摄十几厘米飞舞不停的小型鸟再到众多稀有鸟种的拍摄,  鸟类摄影的种类和难度在不断被突破。  从最初的图谱式记录,到后来单纯追求画面的美感,  再到逐渐融入专题拍摄以及生态环保的理
摘要:电影是“运动的声画影像”,一直以来电影制作者们都在探究影视中影像的意味,运用象征或隐喻两种修辞手法,使得影像具有能指和所指性,从而表达主体的审美趣味。本文试以《雏菊》和《禾花》两部韩国影片为例,从片名的意味之美、情节叙事之美及结局之美三方面来探讨片中共同的影像意味:即从触不到的恋人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的美丽的“l心中之爱”。  关键词:影像意味 心中之爱 触不到的恋人 蓦然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