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如何体现师范性,是大家普通关心的话题。一些教师在上课模式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打破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单独格局,建立以一对一为主,二至五人和十人以上的小组课和集体课为辅的综合教育模式。在一对一的小课中,教师针对一名学生的专业基础和音乐素质状况,制定出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并施之以教,对于提高个体学生的演唱技能,有着无庸置疑的功效。在小组课中,教师在对同学们进行共性问题集体授课的同时,也可就其中一人的某个方面进行个性的辅导,而其他共同上课的学生,就可在这其中增长和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在集体大课中,教师可对学生们进行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如发声共鸣的原理,歌曲演唱的技巧等内容,使学生不断提高本专业的理论水平。
然而,以上教学模式的改变,虽然对突出师范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突出师范性的问题。因为从现实声乐课的结构来看,只是单一的技巧课,教师们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技巧训练方面,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且现行的声乐教材,几乎均是不同版本的中外歌曲集,其中包含了少量的声乐基础知识和歌曲演唱提示,缺乏科学系统的声乐理论教材和课本。因此,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们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巧、教学能力等多方面水平的高低不一和差别,学生们受到教育的程度是不均衡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会做得好一些,学生受益就深一些,而相反则差一些,学生受益也就浅一些,这都制约着突出师范性的发展。
由此看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突出师范性的问题,必须在声乐课的课程结构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声乐课成为技巧课、理论课、实践课相连的,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以下是笔者对声乐课课程结构的初步设想,愿与同行共同交流、共同研讨。
1 声乐课
形式:一对一为主,小组课为辅。
任务:以提高学生演唱能力为主。
教材:各正规出版社出版教材均可选用。如果再能选择一些本地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集为补充教材为更佳。主修声乐专业的学生开设七至八学期,辅修的开设四学期。
考试:每学年期中考查一次,期末考试一次。内容为歌曲演唱。
实践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举办观摩演唱会和演出活动,全体学生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学分。
2 声乐理论课
形式:一个班或几个班共同上的大课。
任务:解决学生有关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问题。
教材:由国家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的统一教材和课本。如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的,由石惟正老师所著的《声乐学基础》等一些优秀著作可作为暂行教材。此课可开设两个学期。
考试:第二学期末考试,为理论试卷答题。
实践环节:课堂上每个学生利用5分钟时间来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问题来源于学过的课本中。
3 中小学音乐课唱歌教法课
形式:一个班或几个班共上的大课。
任务: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的能力。应包括不同年龄特征的发声训练和唱歌教材教法等内容。
教材:国家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统一编写的教材课本。此课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或大四的第一学期开设,为学生毕业实习奠定基础。
考试:理论答题试卷及唱歌课教案一份。
4 声乐欣赏课
任务:解决学生有关声乐审美和欣赏等方面的问题。
教材:主要为音像和音响资料。包括中外优秀歌剧、各种风格流派优秀演唱家的演唱光碟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大赛优秀教师上课实例等资料。此课可开设一至二学期,完成所有学时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
以上声乐课的结构框架,只是笔者粗浅的设想,用来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们都来研讨这个问题,为早日建成具有突出师范性特点、科学系统、结构合理的声乐课体系而努力,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真正体现师范性的特点。
收稿日期:2007-11-07
然而,以上教学模式的改变,虽然对突出师范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突出师范性的问题。因为从现实声乐课的结构来看,只是单一的技巧课,教师们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技巧训练方面,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且现行的声乐教材,几乎均是不同版本的中外歌曲集,其中包含了少量的声乐基础知识和歌曲演唱提示,缺乏科学系统的声乐理论教材和课本。因此,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们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巧、教学能力等多方面水平的高低不一和差别,学生们受到教育的程度是不均衡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会做得好一些,学生受益就深一些,而相反则差一些,学生受益也就浅一些,这都制约着突出师范性的发展。
由此看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突出师范性的问题,必须在声乐课的课程结构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声乐课成为技巧课、理论课、实践课相连的,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以下是笔者对声乐课课程结构的初步设想,愿与同行共同交流、共同研讨。
1 声乐课
形式:一对一为主,小组课为辅。
任务:以提高学生演唱能力为主。
教材:各正规出版社出版教材均可选用。如果再能选择一些本地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集为补充教材为更佳。主修声乐专业的学生开设七至八学期,辅修的开设四学期。
考试:每学年期中考查一次,期末考试一次。内容为歌曲演唱。
实践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举办观摩演唱会和演出活动,全体学生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学分。
2 声乐理论课
形式:一个班或几个班共同上的大课。
任务:解决学生有关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问题。
教材:由国家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的统一教材和课本。如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的,由石惟正老师所著的《声乐学基础》等一些优秀著作可作为暂行教材。此课可开设两个学期。
考试:第二学期末考试,为理论试卷答题。
实践环节:课堂上每个学生利用5分钟时间来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问题来源于学过的课本中。
3 中小学音乐课唱歌教法课
形式:一个班或几个班共上的大课。
任务: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的能力。应包括不同年龄特征的发声训练和唱歌教材教法等内容。
教材:国家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统一编写的教材课本。此课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或大四的第一学期开设,为学生毕业实习奠定基础。
考试:理论答题试卷及唱歌课教案一份。
4 声乐欣赏课
任务:解决学生有关声乐审美和欣赏等方面的问题。
教材:主要为音像和音响资料。包括中外优秀歌剧、各种风格流派优秀演唱家的演唱光碟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大赛优秀教师上课实例等资料。此课可开设一至二学期,完成所有学时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
以上声乐课的结构框架,只是笔者粗浅的设想,用来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们都来研讨这个问题,为早日建成具有突出师范性特点、科学系统、结构合理的声乐课体系而努力,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真正体现师范性的特点。
收稿日期:200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