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中共维西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隅、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端,是全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县。近年来,维西县委、县政府着力加大对生物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使县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增长,乡村百姓得到连年增收,产业发展规模日趋壮大,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真正给地方百姓指引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维西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自然资源富集,特别是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滇西北动植物基因库之一,境内不仅生活着滇金丝猴、小熊猫、羚羊、云豹、金猫、雷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而且还生长着兰花、杜鹃、龙胆草等360种名花奇卉和红豆杉、秃杉、榧木、珙桐等多种珍稀树种。维西兰花更是一枝独秀,其树形优雅、花香幽久,奇花、名花倍出,深得爱兰者的赞誉。维西真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欢迎你们去维西玩!”省人大代表维西县县长余春桥向记者生动地描述着维西的特色。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维西县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余春桥向记者全面地介绍了维西县2012年甚至过去五年在各项工作上取得的成绩。
2012年,维西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预计增长19.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6.53%;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9.15%;解决贫困人口50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均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指标内。
活力维西 县域经济成绩显著
过去五年,维西县始终立足“产业强县”战略,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不断破解经济支撑力不强的难题,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四大支柱产业均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
生物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以中药材、核桃、冰葡萄、蜂蜜、畜牧业等为代表的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水电建设快速推进:倮马河、格登等中小型水电站相继竣工发电,里底、乌弄龙、托巴澜沧江干流电站及农网改造、输变电线路建设顺利推进,水电装机容量从2007年的12.2万千瓦增加到22.2万千瓦,增长了81.96%,累计发电量达20.43亿度;矿业开发稳步推进:昆钢维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维西希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矿产企业进驻维西县,累计开采原矿355万吨;旅游业培育迈出新步伐: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建成运营,累计实现门票收入93万元,旅游社会总收入从2007年的3.2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24亿元,年均增长14.08%。
生态维西 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维西县始终认真落实“生态立县”战略,高度重视能源、资源的科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水资源管理条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殡葬管理条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禁止生产、运输、交易木炭的规定》《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面山和公路主干道环境保护的决定》等自治法规,加大对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每年有效管护天然林523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13.1万亩,实施人工造林24.5万亩,森林抚育1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9.4万亩,退牧还草20万亩,义务植树151万株;完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4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54平方公里,完成水保治理项目1.9万亩;累计建成沼气池8582口,节柴灶5689眼,安装太阳能6403套,小水电8台,最大限度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森林覆盖率达74.83 %。
特色维西
生物产业发展迅速
针对维西县的特色生物产业培育扶持建设情况,余春桥告诉记者说:“近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始终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深入实施‘四县’战略和培育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入,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扶持园区龙头企业发展等有效措施,确实使全县的生物产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让产业经济不但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不断增收的好势头。”
据余春桥介绍说,到2012年,全县的生物产业建设发展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拖枝生物园区已正式开工建设并完成投资4370万元;先后引进了云南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云南香格里拉伍佳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生物企业入驻园区,碧罗雪山、康邦美味公司等生物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累计实现生物产值3亿元;以“香格里拉中药谷”著称的永春乡生物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以秦艽为主的各类中药材规范化培育种植面积达14959亩;在全县范围,具有特色化的养蜂产业也实现持续发展,在不断培训蜂农科技人才的同时,成功改造了6000个蜂箱,实现全县养蜂4.5万箱,蜂产值达2700万元,蜂产业也初具规模;中药材、冰葡萄、雪桃、畜牧业等生物产业后备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累计种植中药材20.1万亩,核桃17.59万亩,杂粮15.91万亩,油菜5.7万亩,葡萄4200亩;质量兴县战略得到稳步推进,康邦美味核桃油、阿尺木刮系列白酒、维西百花蜜等产品相继荣获云南省名牌产品和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核桃乳、木瓜饮料生产线已正式投产运营,核桃油、百花蜂蜜、中药材等系列产品也远销省内外,全县生物产业的龙头地位也得到了初步显现。
美丽维西 旅游产业正在崛起
维西县地处“三江并流”腹地,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之美称,被誉为“兰花之乡”“药材之乡”“天然杜鹃花园”和“滇金丝猴的大乐园”,资源十分丰富,区位优势尤为明显,旅游业前景非常广阔。
历史上维西曾是进藏通缅的要冲,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重新凸现出来。维西植被良好,平均海拔较低,处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寒温带针叶林过渡地带,气候相对温暖,旅游活动受季节影响较小,具有四季旅游的气候优势。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迪庆建设世界级的精品旅游区、维西产业结构调整、“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香格里拉——茶马古道旅游线的开发等,使维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维西所处“三江并流”腹地的地位和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品牌效应突出。“三江并流”划分的六大景区中维西占了老窝山景区、聚龙湖景区、塔城景区、老君山景区(含维西和丽江),这一切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维西作为迪庆大旅游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是全州旅游业发展大局的需要,也是维西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2012年维西接待国内外游客51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6.24亿元,完成旅游门票收入36万元。 和谐维西 民生改善成果丰硕
维西是全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县,全县下辖七乡三镇。过去五年,维西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投资拉动内需政策,完成了一大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48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维德二级、维通三级、扎曲四级油路建设,顺利实施了碧白三级油路改扩建工程,农村村组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全县公路里程达2106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自然村通车率达85%;县城嘎萨商业街、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第三自来水厂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绿化亮化工程持续推进;总投资近1.6亿元的犁地坪水库竣工投入使用,顺利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建或修缮攀天阁乡美洛大沟、白济汛乡共元大沟等三面光防渗沟渠42条、213.8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5.8万亩,完成土地整治项目1.6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1.91万亩,新增耕地5270亩。
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五年来,维西县累计发放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救灾救济、计生奖补等资金3.71亿元,发放救灾粮136万公斤,救灾棉衣被2.68万件(袋),解决农村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临时生活困难补助322万元;及时足额兑现家电下乡、化肥补贴等各类支农惠农资金8122万元;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6.1亿元,新建廉租房1959套10.38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567套2.84万平方米、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06套2.17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9037户2501万元;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4131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10180户;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5亿元,实施了两个整乡推进、79个行政村整村推进、5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33个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2001人,累计解决了4万人的温饱问题;新增就业6166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8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6.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
潜力维西 抓住机遇跨越发展
谈到未来几年的发展愿景,余春桥说:“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做好2013年政府工作,对于提高新一届政府公信力、振奋全县各族人民精神、加快维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人民政府将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确定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维西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2013年维西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解决贫困人口7000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指标内。
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经济快速发展。认真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投资拉动战略,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超前谋划,筛选一批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做好项目前期论证、项目储备、项目对接工作,倾力推进维通二级油路、丽维二级油路、香塔二级油路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争取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55亿元以上。
着力抓好支柱产业培育,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推进生物产业跨越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入驻生物园区,开发药品、冰酒、饮品、蜂蜜、食用油等特色生物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水电产业跨越发展,年内力争完成3个以上中小型水电站竣工发电,新增装机容量4万千瓦以上;加快提升矿产业跨越发展,进一步强化矿产资源整合重组,引进1至2个矿业龙头企业进驻园区,实现矿产值3亿元以上;加快提升旅游产业跨越发展,进一步完善香格里拉塔城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景点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积极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维西旅游资源推介工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集镇商贸、社区服务,不断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培育吃、住、娱为一体的现代休闲业,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以上。
着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提升三农工作水平。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改造中低产田地1.95万亩,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田水利工程10件,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抓好特色农业建设,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冰葡萄基地、生态养殖、无公害产品生产等为基础的生物产业特色示范园建设,以观光农业为基础的特色旅游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生态移民、整乡推进、建制村片区开发、对口帮扶等扶贫项目,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提升全民幸福指数。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创业辅导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的就业帮扶工作,实现新增就业15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城镇职工保险覆盖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和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新农合筹资、补助标准。关心特殊困难群体,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就医及其子女入学等问题。有序推进“农转城”工作,进一步落实土地流转、农转城户籍改革、子女入学等政策措施,全县新增城镇户籍人口3500 人以上。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屋改造1500户、公租房和廉租房500套。积极推进电站移民工作,扎实做好姑布移民点的建设和移民搬迁,努力完成托巴电站的实物指标调查和移民大纲评审工作。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确保物价基本稳定。加强食品、药品监督执法力度,切实保证食品药品安全。
着力抓好社会管理,提升维护稳定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坚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健全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国家安全工作,依法打击和严密防范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提高双拥工作水平;高度重视工会、妇女、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余春桥针对维西县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维西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道路交通需要改善,尤其是兰坪到维西的道路急需改造;二是对维西傈僳族特殊贫困人群的深度扶贫工作,希望省政府领导能对这两个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另外,还有我们自身需要重视的问题: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大,发展质量不高;二是城镇化率低,城乡发展不平衡;三是支柱产业培育相对缓慢,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四是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五是维稳工作任务重,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六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发展中不断解决这些困难,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余春桥表示,维西县将在州委、州政府和维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维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杨芳
“维西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自然资源富集,特别是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滇西北动植物基因库之一,境内不仅生活着滇金丝猴、小熊猫、羚羊、云豹、金猫、雷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而且还生长着兰花、杜鹃、龙胆草等360种名花奇卉和红豆杉、秃杉、榧木、珙桐等多种珍稀树种。维西兰花更是一枝独秀,其树形优雅、花香幽久,奇花、名花倍出,深得爱兰者的赞誉。维西真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欢迎你们去维西玩!”省人大代表维西县县长余春桥向记者生动地描述着维西的特色。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维西县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余春桥向记者全面地介绍了维西县2012年甚至过去五年在各项工作上取得的成绩。
2012年,维西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预计增长19.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6.53%;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9.15%;解决贫困人口50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均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指标内。
活力维西 县域经济成绩显著
过去五年,维西县始终立足“产业强县”战略,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不断破解经济支撑力不强的难题,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四大支柱产业均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
生物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以中药材、核桃、冰葡萄、蜂蜜、畜牧业等为代表的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水电建设快速推进:倮马河、格登等中小型水电站相继竣工发电,里底、乌弄龙、托巴澜沧江干流电站及农网改造、输变电线路建设顺利推进,水电装机容量从2007年的12.2万千瓦增加到22.2万千瓦,增长了81.96%,累计发电量达20.43亿度;矿业开发稳步推进:昆钢维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维西希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矿产企业进驻维西县,累计开采原矿355万吨;旅游业培育迈出新步伐: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建成运营,累计实现门票收入93万元,旅游社会总收入从2007年的3.2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24亿元,年均增长14.08%。
生态维西 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维西县始终认真落实“生态立县”战略,高度重视能源、资源的科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水资源管理条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殡葬管理条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禁止生产、运输、交易木炭的规定》《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面山和公路主干道环境保护的决定》等自治法规,加大对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每年有效管护天然林523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13.1万亩,实施人工造林24.5万亩,森林抚育1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9.4万亩,退牧还草20万亩,义务植树151万株;完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4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54平方公里,完成水保治理项目1.9万亩;累计建成沼气池8582口,节柴灶5689眼,安装太阳能6403套,小水电8台,最大限度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森林覆盖率达74.83 %。
特色维西
生物产业发展迅速
针对维西县的特色生物产业培育扶持建设情况,余春桥告诉记者说:“近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始终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深入实施‘四县’战略和培育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入,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扶持园区龙头企业发展等有效措施,确实使全县的生物产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让产业经济不但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不断增收的好势头。”
据余春桥介绍说,到2012年,全县的生物产业建设发展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拖枝生物园区已正式开工建设并完成投资4370万元;先后引进了云南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云南香格里拉伍佳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生物企业入驻园区,碧罗雪山、康邦美味公司等生物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累计实现生物产值3亿元;以“香格里拉中药谷”著称的永春乡生物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以秦艽为主的各类中药材规范化培育种植面积达14959亩;在全县范围,具有特色化的养蜂产业也实现持续发展,在不断培训蜂农科技人才的同时,成功改造了6000个蜂箱,实现全县养蜂4.5万箱,蜂产值达2700万元,蜂产业也初具规模;中药材、冰葡萄、雪桃、畜牧业等生物产业后备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累计种植中药材20.1万亩,核桃17.59万亩,杂粮15.91万亩,油菜5.7万亩,葡萄4200亩;质量兴县战略得到稳步推进,康邦美味核桃油、阿尺木刮系列白酒、维西百花蜜等产品相继荣获云南省名牌产品和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核桃乳、木瓜饮料生产线已正式投产运营,核桃油、百花蜂蜜、中药材等系列产品也远销省内外,全县生物产业的龙头地位也得到了初步显现。
美丽维西 旅游产业正在崛起
维西县地处“三江并流”腹地,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之美称,被誉为“兰花之乡”“药材之乡”“天然杜鹃花园”和“滇金丝猴的大乐园”,资源十分丰富,区位优势尤为明显,旅游业前景非常广阔。
历史上维西曾是进藏通缅的要冲,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重新凸现出来。维西植被良好,平均海拔较低,处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寒温带针叶林过渡地带,气候相对温暖,旅游活动受季节影响较小,具有四季旅游的气候优势。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迪庆建设世界级的精品旅游区、维西产业结构调整、“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香格里拉——茶马古道旅游线的开发等,使维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维西所处“三江并流”腹地的地位和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品牌效应突出。“三江并流”划分的六大景区中维西占了老窝山景区、聚龙湖景区、塔城景区、老君山景区(含维西和丽江),这一切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维西作为迪庆大旅游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是全州旅游业发展大局的需要,也是维西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2012年维西接待国内外游客51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6.24亿元,完成旅游门票收入36万元。 和谐维西 民生改善成果丰硕
维西是全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县,全县下辖七乡三镇。过去五年,维西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投资拉动内需政策,完成了一大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48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维德二级、维通三级、扎曲四级油路建设,顺利实施了碧白三级油路改扩建工程,农村村组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全县公路里程达2106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自然村通车率达85%;县城嘎萨商业街、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第三自来水厂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绿化亮化工程持续推进;总投资近1.6亿元的犁地坪水库竣工投入使用,顺利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建或修缮攀天阁乡美洛大沟、白济汛乡共元大沟等三面光防渗沟渠42条、213.8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5.8万亩,完成土地整治项目1.6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1.91万亩,新增耕地5270亩。
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五年来,维西县累计发放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救灾救济、计生奖补等资金3.71亿元,发放救灾粮136万公斤,救灾棉衣被2.68万件(袋),解决农村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临时生活困难补助322万元;及时足额兑现家电下乡、化肥补贴等各类支农惠农资金8122万元;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6.1亿元,新建廉租房1959套10.38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567套2.84万平方米、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06套2.17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9037户2501万元;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4131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10180户;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5亿元,实施了两个整乡推进、79个行政村整村推进、5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33个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2001人,累计解决了4万人的温饱问题;新增就业6166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8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6.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
潜力维西 抓住机遇跨越发展
谈到未来几年的发展愿景,余春桥说:“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做好2013年政府工作,对于提高新一届政府公信力、振奋全县各族人民精神、加快维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人民政府将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确定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维西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2013年维西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解决贫困人口7000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指标内。
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经济快速发展。认真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投资拉动战略,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超前谋划,筛选一批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做好项目前期论证、项目储备、项目对接工作,倾力推进维通二级油路、丽维二级油路、香塔二级油路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争取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55亿元以上。
着力抓好支柱产业培育,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推进生物产业跨越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入驻生物园区,开发药品、冰酒、饮品、蜂蜜、食用油等特色生物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水电产业跨越发展,年内力争完成3个以上中小型水电站竣工发电,新增装机容量4万千瓦以上;加快提升矿产业跨越发展,进一步强化矿产资源整合重组,引进1至2个矿业龙头企业进驻园区,实现矿产值3亿元以上;加快提升旅游产业跨越发展,进一步完善香格里拉塔城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景点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积极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维西旅游资源推介工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集镇商贸、社区服务,不断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培育吃、住、娱为一体的现代休闲业,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以上。
着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提升三农工作水平。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改造中低产田地1.95万亩,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田水利工程10件,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抓好特色农业建设,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冰葡萄基地、生态养殖、无公害产品生产等为基础的生物产业特色示范园建设,以观光农业为基础的特色旅游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生态移民、整乡推进、建制村片区开发、对口帮扶等扶贫项目,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提升全民幸福指数。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创业辅导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的就业帮扶工作,实现新增就业15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城镇职工保险覆盖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和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新农合筹资、补助标准。关心特殊困难群体,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就医及其子女入学等问题。有序推进“农转城”工作,进一步落实土地流转、农转城户籍改革、子女入学等政策措施,全县新增城镇户籍人口3500 人以上。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屋改造1500户、公租房和廉租房500套。积极推进电站移民工作,扎实做好姑布移民点的建设和移民搬迁,努力完成托巴电站的实物指标调查和移民大纲评审工作。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确保物价基本稳定。加强食品、药品监督执法力度,切实保证食品药品安全。
着力抓好社会管理,提升维护稳定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坚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健全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国家安全工作,依法打击和严密防范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提高双拥工作水平;高度重视工会、妇女、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余春桥针对维西县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维西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道路交通需要改善,尤其是兰坪到维西的道路急需改造;二是对维西傈僳族特殊贫困人群的深度扶贫工作,希望省政府领导能对这两个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另外,还有我们自身需要重视的问题: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大,发展质量不高;二是城镇化率低,城乡发展不平衡;三是支柱产业培育相对缓慢,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四是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五是维稳工作任务重,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六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发展中不断解决这些困难,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余春桥表示,维西县将在州委、州政府和维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维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