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原国家计委颁布《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国家计委25号令),在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建立了成本监审制度。200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42号令),进一步完善了成本监审制度。成本监审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政府定价程序,推进了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
一、什么是成本监审?
《价格法》明确规定,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开展成本调查。成本监审是成本调查的延伸和深化,是指依据法定的程序、原则、方法和标准,对经营者成本进行严格的调查、测算、审核,在此基础上核定定价成本,为政府定价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是规范、科学、制度化的成本调查。成本监审是政府定价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程序和工作环节。
二、什么是定价成本?与财务成本有什么不同?
定价成本指政府定价所依据的成本,是经营者成本中需要通过政府定价补偿的那部分合理成本。
定价成本不同于财务成本。定价成本与财务成本之所以不同,就在于核算目的不同,财务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而定价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保证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强调成本真实性的基础上,财务成本关注的重点是成本的合法性,而定价成本关注的重点是成本的合理性。如对于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豪华建筑、人员过多等所增加的支出,只要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都可以全部计入财务成本;而定价成本核算则会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将许多不合理费用予以剔除。又如,垄断企业可以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方法或缩短折旧年限。但从政府定价的角度考虑,一般不允许实行加速折旧方法,也不允许企业自行缩短折旧年限;对一些重要固定资产,还需要根据实际经济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以维护成本的平稳性和合理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成本监审的直接任务,就是通过调查、审核、测算,核定定价成本,为政府定价提供科学的成本依据。
三、为什么要进行成本监审?
一是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在政府定价时,必须通过成本监审,科学、合理地确定经营者实际成本,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供求、国家政策、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利润率水平。制定或调整一些资源稀缺的产品和服务价格时,虽然成本并非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但同样要在调查核实经营者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经营者所得利润,防止经营者获得超额提价收入。通过成本监审,还可以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完善公共产品成本补偿机制方面的责任。
二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目前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大部分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又具有一定垄断经营特征的行业。一方面,这些行业价格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另一方面,由于垄断行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消费者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调查了解垄断行业的真实合理成本,确定经营者成本合理性的责任自然落在了代表消费者利益的政府身上。因此,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和调整价格时,必须对垄断行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核,防止经营者将不合理的费用转嫁给消费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是规范政府定价行为。成本监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规范价格主管部门自身行为。《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规定,对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必须实施成本监审;举行价格听证的商品和服务,必须进行成本监审。对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的,不得制定或调整价格。成本监审和价格听证、集体决策等构成了政府定价行为规则,从程序上规范了价格主管部门定价行为。
四是建立健全经营者成本约束机制。由于没有竞争的压力,通常垄断企业自身约束成本的动力不足。通过成本监审,可以使经营者了解政府成本监管的目标,明确自身成本控制责任,从而促使经营者加强内部管理,减少不合理费用支出,遏制垄断行业成本不断上升的势头。
四、如何通过成本监审健全经营者成本约束机制?
一是通过制定各个行业的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分行业定价成本构成项目、核定方法和标准,使经营者了解哪些支出不能计入定价成本,哪些支出只有在规定限额或标准之内的才能进入成本,从而促进经营者加强成本管理。
二是在制定或调整价格时进行成本监审,防止经营者虚报成本,使经营者的不合理费用支出无法通过提价得到补偿,迫使经营者加强成本管理。
三是对经营者成本进行定期监审。有些商品和服务价格制定之后,再次调整价格可能需要经过较长的周期。定期对经营者成本进行监审,一方面可以使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跟踪了解经营者成本变化水平,监测价格政策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约束经营者不合理成本行为,遏制垄断企业成本刚性上升的势头。
四是建立垄断行业社会平均成本公布制度,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对垄断企业的成本约束。
一、什么是成本监审?
《价格法》明确规定,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开展成本调查。成本监审是成本调查的延伸和深化,是指依据法定的程序、原则、方法和标准,对经营者成本进行严格的调查、测算、审核,在此基础上核定定价成本,为政府定价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是规范、科学、制度化的成本调查。成本监审是政府定价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程序和工作环节。
二、什么是定价成本?与财务成本有什么不同?
定价成本指政府定价所依据的成本,是经营者成本中需要通过政府定价补偿的那部分合理成本。
定价成本不同于财务成本。定价成本与财务成本之所以不同,就在于核算目的不同,财务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而定价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保证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强调成本真实性的基础上,财务成本关注的重点是成本的合法性,而定价成本关注的重点是成本的合理性。如对于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豪华建筑、人员过多等所增加的支出,只要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都可以全部计入财务成本;而定价成本核算则会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将许多不合理费用予以剔除。又如,垄断企业可以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方法或缩短折旧年限。但从政府定价的角度考虑,一般不允许实行加速折旧方法,也不允许企业自行缩短折旧年限;对一些重要固定资产,还需要根据实际经济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以维护成本的平稳性和合理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成本监审的直接任务,就是通过调查、审核、测算,核定定价成本,为政府定价提供科学的成本依据。
三、为什么要进行成本监审?
一是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在政府定价时,必须通过成本监审,科学、合理地确定经营者实际成本,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供求、国家政策、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利润率水平。制定或调整一些资源稀缺的产品和服务价格时,虽然成本并非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但同样要在调查核实经营者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经营者所得利润,防止经营者获得超额提价收入。通过成本监审,还可以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完善公共产品成本补偿机制方面的责任。
二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目前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大部分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又具有一定垄断经营特征的行业。一方面,这些行业价格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另一方面,由于垄断行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消费者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调查了解垄断行业的真实合理成本,确定经营者成本合理性的责任自然落在了代表消费者利益的政府身上。因此,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和调整价格时,必须对垄断行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核,防止经营者将不合理的费用转嫁给消费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是规范政府定价行为。成本监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规范价格主管部门自身行为。《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规定,对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必须实施成本监审;举行价格听证的商品和服务,必须进行成本监审。对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的,不得制定或调整价格。成本监审和价格听证、集体决策等构成了政府定价行为规则,从程序上规范了价格主管部门定价行为。
四是建立健全经营者成本约束机制。由于没有竞争的压力,通常垄断企业自身约束成本的动力不足。通过成本监审,可以使经营者了解政府成本监管的目标,明确自身成本控制责任,从而促使经营者加强内部管理,减少不合理费用支出,遏制垄断行业成本不断上升的势头。
四、如何通过成本监审健全经营者成本约束机制?
一是通过制定各个行业的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分行业定价成本构成项目、核定方法和标准,使经营者了解哪些支出不能计入定价成本,哪些支出只有在规定限额或标准之内的才能进入成本,从而促进经营者加强成本管理。
二是在制定或调整价格时进行成本监审,防止经营者虚报成本,使经营者的不合理费用支出无法通过提价得到补偿,迫使经营者加强成本管理。
三是对经营者成本进行定期监审。有些商品和服务价格制定之后,再次调整价格可能需要经过较长的周期。定期对经营者成本进行监审,一方面可以使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跟踪了解经营者成本变化水平,监测价格政策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约束经营者不合理成本行为,遏制垄断企业成本刚性上升的势头。
四是建立垄断行业社会平均成本公布制度,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对垄断企业的成本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