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财政倾斜“三农”问题的思考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ac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明显拉大。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公共财政;“三农”;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三农”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落实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安排上,坚持“两个高于一确保”的原则,即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当年预算安排数增幅高于一般预算安排数增幅,当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确保当年财政支农资金支出进度不低于95%。在支农资金的管理使用中,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发展规模高效农业,突出农业产业化、围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突出生态示范村建设,管好用好土地出让金和财政支农“打包资金”,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金融部门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机构支农主渠道作用,加大信贷投入,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服务。目前,城乡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效益逐步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尽管财政支农政策有了很大的成效,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问题: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不足,且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波段性下降趋势。
  2.财政支农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财政支农方式不合理,政策工具缺乏灵活性。
  4.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
  二、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财政管理体制不顺,存在上级财政集中下级财力等问题。
  2.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财政支农支出资金少。
  3.县级政府各部门管理财政支农资金体制不顺,管理职能交叉重叠。
  4.资金使用中存在重资金、轻管理,挤占挪用资金,套取骗取项目资金等问题。
  三、完善中国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支农政策
  1.逐步加大国家财政支农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支农的界定是以市场是否失灵为依据,而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和农产品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农业是否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
  2.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
  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推动农业产出的增长,农业产出的持续增长又进一步推动了政府增加财政支农的力度。
  3.调整财政支农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财政支农政策工具
  根据国际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取向,改进补贴方式,减少对中间环节的间接补贴,增加生产环节的直接补贴,提高财政政策效率;农业补贴同农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挂钩,鼓励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注重对农业保险业务亏损的补贴,强化农业保险防灾补损职能,支持农业保险业务的全面展开。
  注重财政支农政策工具和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除价格补贴保护外,利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多种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农业税收杠杆的利用,通过启动免征农业税政策和其它税收优惠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利用财政投资融资手段优化农业信贷体系,促进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
  4.完善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一是理顺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目前支农资金分散,管理多头,政出多门,效益不高;二是调整支出结构;三是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省对基层的项目直接到县,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同时给予县级充分的项目申报自主权,减少行政干预。
  四、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今后的发展趋势
  1.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初显雏形
  近几年,无论是用于“三农”的财政投入数量增加或是比重提高都非常明显,保证财政支农投入不断增加是稳定增长机制的初步形成。目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财政用于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三是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重不得少于15%;四是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和鼓励其他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2.市场化取向将逐步增强,公共财政性质将逐步凸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形成,政府在“三农”发展中的事务逐步明晰,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要求,财政支持“三农”开始由过去直接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为主向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业市场体系完善并重转变,支持重点主要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生态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救灾抗灾等体现公共财政性质方面,即使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也主要向关系国计民生方面的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方面。
  3.体现统筹发展明确,支出“二元”结构开始打破
  从2003年起,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全面推开,财政支出安排中的“统筹发展”倾向逐步显现。在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农民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减轻农村居民的税费负担,实现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承担均等的税收义务;在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全面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通过支出增量调整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
  这些基本趋势是积极的、正面的,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都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财政支农政策逐步完善,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国安.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农业财政工作[J].财政研究,2004(05).
  [2]胡德仁,劉亮.加入WTO后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目标定位及政策选择[J].财政与税务,2002(07).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经纪人对农村经济的多个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历史的原因,农村经纪人的发展水平都较低,对农村经济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要发展,必须大力扶持农村经纪人。  关键词:农村经纪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2  农村经纪人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为农产品买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股市上的跌宕起伏,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都将关注的焦点放到了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上。相关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和研究。鉴于此,本文选择股市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这三个方面的对策分别是充分发挥股票市场功能,积极的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规范监管体系,确保市场监管制度化以及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和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政策性金融角度来探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支持,并以江苏省为例具体阐述。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国民经济持久稳定的原
摘要:企业的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着主角的角色,如何合理安排企业资金成为目前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加强资金的调度控制能力以及使用效益。对于集体化的大企业来说,资金集中管理是最好的方式,它可以整合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内部资金源,提高资金周转率,减少闲置资金的沉淀,节约资金综合成本,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个人收入不断增多,对个税的征缴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尤其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个税征缴基本线就调整了三次。虽然我国出台了有关个税征缴的相关法律,对个税的税制设计、税收征管以及整体税制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我国的个税征缴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的调节需要进行完善。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个税税制设计;税收征管;整体税制结构  中图分类号:F8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网企业基建工程管理现状的研究,揭示传统的工程成本控制模式存在的弊端及认识上的误区,并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为依据,探索性的将模型目标分为工程成本和项目功能水平两个维度,并在理论上证实了在特定项目功能水平下最低工程成本的存在性。但由于受制于数据的缺乏,本文提出了工程成本管理的预算约束期间概念,并针对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两个阶段提出规范和控制工程成本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资产全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这种有别于传统商务形式的新型商务方式也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针对电子商务产生的税收征管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2007年全国首例网络交易偷税案“彤彤屋”案到2011年武汉市国税局开出的国内首张个人网店税单,围绕电子商务征税产生的争议不断,而随着淘宝网等大型C2C网站的发展,C2C模式下的税收征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就现下问题,探讨个人网店税收制度的设置
摘要:本文在分析“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背景以及两税并存的弊端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和存在问题,并且提出“营改增”税制改革的粗浅建议。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税制改革;企业社会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1.“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背景  实施“营改增”
摘要:为响应政府提出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口号,银行加大了金融创新的力度,设计了企业间“互保”、“联保”等较为复杂的授信体制。但近年来,福建担保圈、新疆担保圈、河北担保圈以及2012年以来山东省部分地市发生的担保圈风险引发了一系列区域性信贷危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机制从防范信贷风险的“保险锁”变成了引发金融风险“导火索”,人们对担保的质疑声越来越高,银行成为政府、企业及社会舆论口诛
摘要:分税制改革降低了地方财政在全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支出事项,产生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局面,导致地方政府产生了“开源”冲动。土地财政虽然缓解了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但是客观上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风险。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及时调控风险,增强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能力。  关键词: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财政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