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197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显示出了更为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受信息化生态的影响,越发强调个性化心理的满足。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二次创作行为,同时兼具外在美化与内在美感,对推动文化创意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是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本文基于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论述分析,就我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进行探究。
  艺术同时兼具观赏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不单单强调信息传达,更是美的创造过程。而视觉语言作为人知觉的客观存在,通过符号与符号系统来传递信息内容,是现代平面设计不可或缺的构成之一。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研究,是推动该门艺术发展的关键,因而备受关注和热议。作为一名平面设计行业从业者,其有必要以时代发展为导向,就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展开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此来从理论研究层面为我国当前平面设计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
  一、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关联到符号学、语言学、心理学、色彩学等诸多学科理论的交叉应用。通过视觉感受达到信息传达目的的艺术,必须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即视觉语言,其具体体现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文字
  文字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最璀璨的艺术文化之一,尤其在有着悠久传承的中国更是如此。学者易定邦指出:“文字艺术设计无疑是平面设计的起源之一。”单纯地就文字本身而言,其是人类传达信息的基础性工具,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语言时空上的限制,是现代平面设计中最直接的视觉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在中国,文字发展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沉淀,其图形化处理,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最常提到的话题,突出了民族化色彩。事实上,基于此的现代平面设计,实现了理性思维的个性化表达,在负载传达信息基础功能的同时,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审美体验,增添了其中的趣味性与人格化魅力,因而更易于在众多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早在中国古代,文字学家许慎总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为现代平面设计中文字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为最基础的视觉语言,文字具有象形性、符号性以及表意性等特征,在设计师解构重组的变化下,赋予其新的意蕴,继而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并带给受众差异化的观感体验。
  (二)色彩
  根据符号学理论,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应的象征符号,是约定俗成的。据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随着人体生理结构的日臻完善,对色彩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代表着某种思想或情绪,是最佳的视感触动因素。例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绿色、蓝色等能够起到一定的视觉缓压作用,能够带给人以轻松、祥和、自然等感受,而红色、黄色则表达着温暖热烈,同时作为警示色,能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正是基于此,如同文学艺术中象征手法的应用,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表达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色阶、色相等的调整变化,突出重点和主题。经过对相关案例的搜索不难发现,不同国家、民族随着时代的演进,形成了独属的色彩组合,并在经久的过滤与沉淀中附着上了某种象征意味。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语言表达元素,在特性的空间组合下可以呈现出差异化的视觉效果,并且富有独特的象征意蕴,对此设计师应注重合理搭配使用。
  (三)图形
  信息化时代,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与应用,重构了信息传播生态,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已然迈入“读图时代”,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信息,并且呈现出了一种简洁之美。同时,从另一个维度上讲,图形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还打破了文字的鸿沟界限,保证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都能理解作品内涵。正是基于图形的功能优势,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将自己的情思意念融入其中,形成了全新的视觉语言,在精准传达信息之余,还牵引出了受众与作品之间的共鸣,是提升视觉传达效果的有效手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经过前人的不断摸索实践,人们总结出了联想、想象、类比、同构等多种图形思维方式。图形视觉语言本身作为创新创作的成果,通过作者多角度的观察与理解,在融合了情思意蕴的基础上,实现了现实与虚拟的完美结合,带给人以差异化的审美享受。除此之外,图形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还是一种典型的视错觉,从而构筑了一种矛盾空间,其简练而富有哲理的特点,吸引着受众目光。
  二、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未来
  从某种维度上讲,现代平面设计作为技术与艺术双重融合发展的产物,同时兼具创意、商业性以及视觉表现力于一身,在文字、色彩、图形的元素叠加下,传达信息之余,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审美体验,其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全球一体化生态格局下,尤其是基于高度开放、自由的互联网空间架构,使得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日渐频繁,部分恶势力文化正在浸染着我国国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为了有效应对现代平面设计风格趋同的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应注重富有民族个性的视觉语言设计,从而谋求更大的发展机遇。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传承与深厚的内涵底蕴,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创新创作活力。因此,现代平面设计中视觉语言的表达,要充分借用传统民族理念、民族元素,如汉字、图腾、色彩等,诱发受众心中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并以新奇新颖的形式,吸引世界目光,这对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并有效布局国际市场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
  三、結语
  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呈现出了多样化形态,包括文字、色彩、图形等,并负载着差异化的功能优势,增强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实现了信息传达与美感塑造的有机结合。笔者希望学术界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从不同侧度视角对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进行探究,并提出更多有效发展策略,从而实现更多美感的塑造,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作者简介:李娴(1981-),女,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其他文献
辛弃疾在词中的精神内核主要体现在崇尚英雄抒发豪迈之情、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情,这些都在词中淋漓尽致得体现了出来。辛弃疾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不仅将豪放之气发挥到极致,也在词中体现了他的人生。  在文学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学样式不断涌现发展,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宋词是唐诗后的力作,经花间派的开拓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等人的升华后,词在宋代迎来了高峰。苏轼将伶工之词发展为士大夫之词,可谓是开启了词的革命。
期刊
毕飞宇在“疼痛”的创作母体上成就了一个散布着世俗之乐、理想之圣、流言之怖、抗争之危的家族王国,充满生活中的伤与痛、香与毒。这篇小说从一个孩子和一个乳房出发,仅5 000余字挖掘了母爱与人性的深刻主题。《哺乳期的女人》是一个七岁孩子和一个乳房的故事。旺旺因从母乳压抑中爆发出了他生命本能欲望,而被断桥镇的众人视为“小流氓”。集体舆论压制、旺旺被母亲断乳的经历与他自身忧郁、天真的性格,三者合力生成了旺旺
期刊
作为一个饱受生活伤痛的女性创作者,萧红以自身的经历观照作品中人物的生存困境。剥削阶级压迫所带来的苦难,生育的“刑罚”以及亲情和爱情的离失所带来的痛苦都降临在旧社会的女性身上,让我们看到了饱受压迫的农村妇女身心所遭受的各种苦难及悲剧命运。  20世纪30年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加深,引发作家们从政治的、阶级的角度入手来描写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命运,萧红也趋同和接受了这一角度并加以创作。王阿嫂这一经
期刊
《边城》是沈从文牧歌式抒情小说的代表作,以天真可爱的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湘西世界,寄寓着作者自序中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美好理想,但是故事的结局却浸润着悲剧色彩。这场发生在“桃花源”般小镇上的爱情故事最终以女主人公失去亲人,独自等待不知是否归来的男主人公而告终。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
期刊
在文学领域,文学批评是一种深刻、深入的文学赏析和评价活动。在英美文学中,文学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对文学作品进行了拓展,运用文学手法剖析作品的创作背景,极大地推动了英美文学的发展。同文学鉴赏相比,文学批评是一种更高的文学评价方法。在复杂的文学领域里,学者从不同角度来开展文学批评,有利于跨文化交流。本文针对英美文学中,批评文学的不同阶段发展、学派、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文学批评覆盖了十分广
期刊
在中国汉族特色手工艺制品发展过程中,紫砂制品的发展十分悠久,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于明代末期创立。新时期,要注意在对传统工艺继承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设计思路和工艺方法,深化紫砂制品的文化内涵,促进紫砂壶的发展和传承。  作为历史发展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文化遗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瞩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的
期刊
刘亮程在其长篇小说《虚土》中,运用精巧、神奇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梦幻的、世外桃源般的“孤独圣所”。在这个圣所里,每个孤独生命都命中注定般不约而同地汇聚一起、又各自分开,做着紧密相连却又不为人知的梦,在梦中“湮灭”,又在梦中“重生”,小说好似将读者与书中的内容一同拉到了梦境式的空间。本文主要针对刘亮程《虚土》中的独特梦境式书写,围绕虚土庄及附近的村庄,来分析其中的如梦幻象。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
期刊
班昭是汉代女性文人的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史学家,她博学多识、才华横溢,在辞赋、史传文学、注疏等方面有极大成就。相应地,她的生卒年也引起学者的关注。笔者試从《后汉书·列女传》等相关史料的记载,并结合她的生平经历及其交游创作情况,对其生卒年作考辨,并得出结论:班昭,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年生,最迟卒于永宁一年(公元120年)时。  班昭,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关于班昭的
期刊
自由是一种难得的思想,对莫言而言,更是一股强大的颠覆传统束缚的创作手法。不重复自己,追求独特的题材与叙事结构,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这就是莫言的小说给读者带来的最直观、最真实的文学体验。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文学狂欢化”的诗学理论,讲究对生命本真的恣意表达,主张打破秩序世界的思想钳制,作为对抗权威的一种挑战。莫言站在民间立场上的文学创作,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狂欢的自由世界。  在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之
期刊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小说家、评论家、英文学者,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地位,被称为“国民作家”。他早年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以及成年后对西方文明的学习,两种文化的碰撞使得他的思想别具一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日本现代社会的矛盾和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还激烈的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同时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本文以《矿工》为例,试图用基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来解读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主体与他者间的特殊关系,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