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德育与智育的结合,二者并重,双管齐下,这是教育的知识性和道德性的内在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思想性的人文学科,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因素,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题材广泛、素材丰富,为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便利。把德育渗透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既能履行英语教师的德育责任,挖掘英语学科在德育方面的潜力,弥补传统学校德育方式的不足,又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理念是德育改革的根本,只有理念的合理更新,才能为后续的一系列改革提供正确的指导。因此,德育理念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德育改革研究领域中成为一个亮点,其研究成果也是较为丰富的。从我们现有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我国已出现十几种各异的德育理念:生活德育论、人性化德育论、主体性德育论、德育美学观、制度德育论、生命德育论、活动德育论、体验德育论等等。这些德育理念无疑丰富了我们的德育研究,为德育改革提供了多样的发展空间。从现有这些德育理念来看,它们的提出既有利于对以往学校德育弊端的反思和批判,也有对社会发展需要的应对,还有对德育本性要求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德育教育
考察目前国内外德育理念研究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近年来德育理念研究中,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德育理念研究的核心主题。对德育本性的思考日益成为德育理念研究的重要视角,德育理念研究的实践转化意识增强,德育理念的研究已经逐步实现向学校德育实践的转化,落实到学校德育的具体实践改革层面。
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对德育回归生活理念的切实贯彻,就是当今德育理念研究向实践转化和落实的最佳体现。近年来,研究者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德育理念的单纯构想上而是伴随德育理念的推出及时开展了相关德育模式的探索,如生活德育模式、欣赏型德育模式、主体性德育模式、制度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体验德育模式等。这些模式的探索表明我国对德育理念研究向实践转化的意识正在增强,我国对德育理念研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通过实际的调查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接触交流以及课堂上的某些行为表现发现,我们传统的美德在相当部分学生身上有淡化冷漠的迹象,不仅如此,在有些年轻的教师身上这些美德也暂时不被关注。在学生家长会上经常听到相关的抱怨,所以传统的德育教育急需重新引起重视,改变课堂只注重只是传授,而忽略德育培养。而我们的英语课堂既是语言学习的平台,也是非常好的传统美德教育的大舞台。我们希望通过相关教学理论和德育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同时,也提高学校领导和英语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理论素养。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挖掘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内容融合与英语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教授中,发挥英语学科的德育作用,构建和完善有一定理论基础、适合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借鉴和使用的学科课程德育渗透方式传统德育教育渗透高中英语经典阅读“五法六原则”的模式研究,以增强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效果,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理论素养。“切实转变观念,这是实现阅读教学根本变革的前提”,对德育教育渗透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长远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和发展,全球化趋势加剧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然而传统价值观、道德观随之受到冲击,新事物、新思想不断产生的同时,社会出现了价值絕乱、道德滑坡、舆论不张等问题。在某些具体道德问题上,我们不知道何去何從,”遇到老人摔倒,你扶不扶?”的问题让民众莫衷一是。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英语经典阅读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它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用英语做事的教学思想。本课题所研究的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放的阅读教学形式,它可以因人、因文而异,恰当地拓宽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可以适度体现课内外、学科间的联系;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外语学习(二语习得)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理论成果比较丰富,其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监控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该理论由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提出,他在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后示》中正式将二语习得理论归纳为习得/学得假说(the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Hypothesis)等五个假说,这五个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二语习得理论是较早较为系统地考虑和研究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影响的重要理论,为后面从事语言尤其是第二外语研究的学者和相关教师提供了思路。最早比较系统地从事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工作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提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的转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美国也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柯尔伯格试图丰富和发展皮亚杰的理论,他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3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个水平又包含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也可将其研究成果称为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道德教育专家麦克菲尔,通过对有不良行为年轻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并由此创立了”体谅德育模式”。该模式开始将道德情感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开创了道德情感教育的先河。
参考文献
[1]袁照士.传统德育教育渗透高中英语经典阅读教学[J].中学生英语.
[2]王乔.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高中英语;德育教育
考察目前国内外德育理念研究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近年来德育理念研究中,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德育理念研究的核心主题。对德育本性的思考日益成为德育理念研究的重要视角,德育理念研究的实践转化意识增强,德育理念的研究已经逐步实现向学校德育实践的转化,落实到学校德育的具体实践改革层面。
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对德育回归生活理念的切实贯彻,就是当今德育理念研究向实践转化和落实的最佳体现。近年来,研究者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德育理念的单纯构想上而是伴随德育理念的推出及时开展了相关德育模式的探索,如生活德育模式、欣赏型德育模式、主体性德育模式、制度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体验德育模式等。这些模式的探索表明我国对德育理念研究向实践转化的意识正在增强,我国对德育理念研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通过实际的调查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接触交流以及课堂上的某些行为表现发现,我们传统的美德在相当部分学生身上有淡化冷漠的迹象,不仅如此,在有些年轻的教师身上这些美德也暂时不被关注。在学生家长会上经常听到相关的抱怨,所以传统的德育教育急需重新引起重视,改变课堂只注重只是传授,而忽略德育培养。而我们的英语课堂既是语言学习的平台,也是非常好的传统美德教育的大舞台。我们希望通过相关教学理论和德育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同时,也提高学校领导和英语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理论素养。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挖掘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内容融合与英语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教授中,发挥英语学科的德育作用,构建和完善有一定理论基础、适合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借鉴和使用的学科课程德育渗透方式传统德育教育渗透高中英语经典阅读“五法六原则”的模式研究,以增强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效果,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理论素养。“切实转变观念,这是实现阅读教学根本变革的前提”,对德育教育渗透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长远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和发展,全球化趋势加剧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然而传统价值观、道德观随之受到冲击,新事物、新思想不断产生的同时,社会出现了价值絕乱、道德滑坡、舆论不张等问题。在某些具体道德问题上,我们不知道何去何從,”遇到老人摔倒,你扶不扶?”的问题让民众莫衷一是。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英语经典阅读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它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用英语做事的教学思想。本课题所研究的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放的阅读教学形式,它可以因人、因文而异,恰当地拓宽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可以适度体现课内外、学科间的联系;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外语学习(二语习得)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理论成果比较丰富,其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监控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该理论由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提出,他在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后示》中正式将二语习得理论归纳为习得/学得假说(the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Hypothesis)等五个假说,这五个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二语习得理论是较早较为系统地考虑和研究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影响的重要理论,为后面从事语言尤其是第二外语研究的学者和相关教师提供了思路。最早比较系统地从事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工作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提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的转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美国也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柯尔伯格试图丰富和发展皮亚杰的理论,他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3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个水平又包含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也可将其研究成果称为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道德教育专家麦克菲尔,通过对有不良行为年轻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并由此创立了”体谅德育模式”。该模式开始将道德情感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开创了道德情感教育的先河。
参考文献
[1]袁照士.传统德育教育渗透高中英语经典阅读教学[J].中学生英语.
[2]王乔.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