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二者共同构成了文学第一要素——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种境界便是通过不断对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的理想境界。本文分析了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的写作方法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与写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在其发表的《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提到了有关提高读写能力的根本方法,即读写结合。 西汉著名辞赋家杨雄写有“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以及元初教育家程端礼的名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反映了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同时,在基础教育的最新一轮改革中也列出了关于语文教学的难点和侧重点即是写作教学。小学作为起步阶段,势必着重需要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有关写作与阅读的结合策略。
一、手眼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手动阅读习惯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他曾表示模仿可以产生表象,对外部动作的分离有利于内部轮廓的日后动作保持,进而可作为日后的思维前奏。模仿对于学习语言来说是捷径,甚至对创造语言来说是起点。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可提供范文给学生,并主要指导他们如何进行仿写,而后也可将变写和借鉴、评论和赏析等模仿方式带入其中。即帮助学生将所获取的表象分离为内部轮廓,从而为写作的具体模式和材料提供方面做足准备。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侧面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摘取其中一段为学生进行示范,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该段落大意,用 “季节加景物”的格式归纳段落主题,并要求学生试着使用这种格式概括其他段落大义,同时引导他们在遇到其他类似的课文段落时及时联想到此方法。
另外,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教学的基础,更应该首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具体教学阅读时要教导学生时时记录、背会一些优美词句、名人名言和脍炙人口的语句等,并引导他们在适合的写作场景中加以运用或模仿,进而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读书百遍,烂熟于心,关注特殊句式与修辞方法的使用
书作为人类的智慧结晶,不断使人进步。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才能更加善于辩、善于写、善于思考。因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其重点首先应是“读”,具体需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读书习惯。“读”不仅是读书本,还要读生活。“读”不仅是简单的认识文字语言,更是写作者与读书者的精神互动。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介绍总结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方法来检验学生,也可让学生互相辩论书中观点或人物,或者直接写作读书心得,寓写作于阅读之中。
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或生动优美或赋予内涵的经典作品。许多作者在写作中通过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人事物,十分生动形象,令读者记忆深刻。教师应特别指导学生分析、欣赏这些美文佳句,体会其精妙之处并学以致用,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泉水》一文就是用了典型的拟人手法。文中不但 “泉水”会用叮咚脆的声音说话,而且“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画眉鸟尽情地唱歌”,这种通篇的拟人手法无疑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学生们读来更能感受到泉水叮咚的美丽。在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对这些句子做了深刻的分析和了解,引导他们体会并感悟作者如何在这里巧妙精准的使用了修辞手法;同时引领学生对照图去发挥想象,“泉水”在汇入大海前还会遇到哪些伙伴?有了这样的精心预设和明确指向,学生们的描绘自然会栩栩如生。同时,这种语句运用的训练方式也使学生日常积累的词语得到很好的释放,并且伴随着想象去写作,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三、阅读为本,以读促写,全面培养学生写作方法的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还要关注课文的结构形式及写作方式的奥妙之处。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作者用了一种很典型的写作方法,即在对话描写中加提示语。在具体教学这篇课文时, 笔者让学生将这些提示语用笔标出来,并前后分组讨论总结这些提示语的写作技巧。同学们热烈交流探讨,总结出了提示语既可以有也可以省略;既可以出现在对话前,也可以出现在对话中和对话后。此外还可在提示语中加入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此时立刻让学生用加提示语的方式继续往下编写故事。学生们纷纷开始写作,效果非常好。这种精心预设的方式,使学生更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学生经过练习熟能生巧,在以后类似的写作实践中便能够很好地运用。
又如有一篇文章叫《鱼游到了纸上》。文章以“鱼”为由头引出爱鱼的人,进而聚焦在一个聋哑的爱鱼的人身上。作者并未直接写这个人有多么爱鱼,而是细述他的行为举止,并且写到旁人由衷的赞叹“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其实是从侧面衬托了中心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的角度思考分析,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到这种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引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迁移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作为一种相互促进的双向教学机制,需要我们理性、辩证的对待。对于确实存在明显对应关系的阅读写作要素,我们要大胆巧妙地对其进行迁移运用;反之我们也应学会抛弃那些过于机械、僵硬的对应关系。总的来说,要想真正理解“读写结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深刻内涵并予以实践完善,首要大力加强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师追求更高文化素养,同时在细节上夯实阅读与写作的隐形结合,进一步实现小学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
参考文献
[1]周永红.教材插图是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资源[J].基础教育研究,2015(20).
[2]杨宕军.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6(1).
[3]刘吉才.浅谈“互联网 ”背景下的阅读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6(1).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与写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在其发表的《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提到了有关提高读写能力的根本方法,即读写结合。 西汉著名辞赋家杨雄写有“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以及元初教育家程端礼的名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反映了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同时,在基础教育的最新一轮改革中也列出了关于语文教学的难点和侧重点即是写作教学。小学作为起步阶段,势必着重需要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有关写作与阅读的结合策略。
一、手眼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手动阅读习惯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他曾表示模仿可以产生表象,对外部动作的分离有利于内部轮廓的日后动作保持,进而可作为日后的思维前奏。模仿对于学习语言来说是捷径,甚至对创造语言来说是起点。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可提供范文给学生,并主要指导他们如何进行仿写,而后也可将变写和借鉴、评论和赏析等模仿方式带入其中。即帮助学生将所获取的表象分离为内部轮廓,从而为写作的具体模式和材料提供方面做足准备。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侧面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摘取其中一段为学生进行示范,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该段落大意,用 “季节加景物”的格式归纳段落主题,并要求学生试着使用这种格式概括其他段落大义,同时引导他们在遇到其他类似的课文段落时及时联想到此方法。
另外,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教学的基础,更应该首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具体教学阅读时要教导学生时时记录、背会一些优美词句、名人名言和脍炙人口的语句等,并引导他们在适合的写作场景中加以运用或模仿,进而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读书百遍,烂熟于心,关注特殊句式与修辞方法的使用
书作为人类的智慧结晶,不断使人进步。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才能更加善于辩、善于写、善于思考。因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其重点首先应是“读”,具体需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读书习惯。“读”不仅是读书本,还要读生活。“读”不仅是简单的认识文字语言,更是写作者与读书者的精神互动。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介绍总结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方法来检验学生,也可让学生互相辩论书中观点或人物,或者直接写作读书心得,寓写作于阅读之中。
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或生动优美或赋予内涵的经典作品。许多作者在写作中通过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人事物,十分生动形象,令读者记忆深刻。教师应特别指导学生分析、欣赏这些美文佳句,体会其精妙之处并学以致用,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泉水》一文就是用了典型的拟人手法。文中不但 “泉水”会用叮咚脆的声音说话,而且“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画眉鸟尽情地唱歌”,这种通篇的拟人手法无疑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学生们读来更能感受到泉水叮咚的美丽。在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对这些句子做了深刻的分析和了解,引导他们体会并感悟作者如何在这里巧妙精准的使用了修辞手法;同时引领学生对照图去发挥想象,“泉水”在汇入大海前还会遇到哪些伙伴?有了这样的精心预设和明确指向,学生们的描绘自然会栩栩如生。同时,这种语句运用的训练方式也使学生日常积累的词语得到很好的释放,并且伴随着想象去写作,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三、阅读为本,以读促写,全面培养学生写作方法的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还要关注课文的结构形式及写作方式的奥妙之处。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作者用了一种很典型的写作方法,即在对话描写中加提示语。在具体教学这篇课文时, 笔者让学生将这些提示语用笔标出来,并前后分组讨论总结这些提示语的写作技巧。同学们热烈交流探讨,总结出了提示语既可以有也可以省略;既可以出现在对话前,也可以出现在对话中和对话后。此外还可在提示语中加入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此时立刻让学生用加提示语的方式继续往下编写故事。学生们纷纷开始写作,效果非常好。这种精心预设的方式,使学生更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学生经过练习熟能生巧,在以后类似的写作实践中便能够很好地运用。
又如有一篇文章叫《鱼游到了纸上》。文章以“鱼”为由头引出爱鱼的人,进而聚焦在一个聋哑的爱鱼的人身上。作者并未直接写这个人有多么爱鱼,而是细述他的行为举止,并且写到旁人由衷的赞叹“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其实是从侧面衬托了中心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的角度思考分析,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到这种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引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迁移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作为一种相互促进的双向教学机制,需要我们理性、辩证的对待。对于确实存在明显对应关系的阅读写作要素,我们要大胆巧妙地对其进行迁移运用;反之我们也应学会抛弃那些过于机械、僵硬的对应关系。总的来说,要想真正理解“读写结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深刻内涵并予以实践完善,首要大力加强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师追求更高文化素养,同时在细节上夯实阅读与写作的隐形结合,进一步实现小学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
参考文献
[1]周永红.教材插图是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资源[J].基础教育研究,2015(20).
[2]杨宕军.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6(1).
[3]刘吉才.浅谈“互联网 ”背景下的阅读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6(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