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的部分,也是学生们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一遇到现代文阅读就会晕头转向,错误百出。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体阅读;现代文;技巧
  高考命题在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时,共有两种题型两个大题,即在第一卷客观性选择题中检测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共有4个小题12分;在第二卷主观性试题中检测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共4个道题,18分。要想在现代文阅读题上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我们认为除了平时多阅读勤思考多练习,还得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并且灵活运用。
  首先,树立整体阅读意识,力争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大体意思。如从文本的标题入手明确文本的表现对象,并且多方设问:本文的表现对象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对象的?表现对象的什么?为什么要表现这一对象?作者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从尾注或夹注入手,力争大体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或者与文本有关的情况等。从题干的设问,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的多项选择题的选项入手大胆推测文本的表达技巧和大体内容,以进一步验证前面的推断。例如,广东省高考试题第五大题《说树》,从标题入手,我们知道文本是以树为表现对象的,第一段主要内容和第二段开头部分文字是从乡情(或对故乡的感情)角度来表现的,第一段的末尾处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表现的,第三段主要是对和树相关的经历(探索树的精灵)的回顾,第四段是从树与人生与艺术的关系角度来表现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表现树呢?从第四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来:表现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表达对艺术的认识。从多项选择题的选项尤其是E项中,我们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至少,我们可以想到文本可能表现的是这一主旨。这样,我们在动手做题之前,对文本就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是下一步准确解题的保证。
  其次,树立问题意识,速读文本。所谓问题意识,不是我们在平时学习或阅读中的那种质疑,而是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为了迅速把握语段的大体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捕捉段落主旨句的办法大体了解语段的意思。一般来讲,段落的主旨句,要么在段首,要么在段尾,要么在段落的中间;当然,有的段落是没有主旨句的,这就需要自己通过整合来概括。对社科类文本和自然科学类文本,我们还应该在捕捉段落主旨句的前提下,善于提取主旨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因为写作这类文章的人更加注重文章结构的严谨性和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就高考命题来看,特别是第一卷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客观性选择题,大多也是围绕着关键词来设题的,如全国高考河北等六省卷的第7题,就是考查对第一自然段的关键词——“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要随时进行整合,即将意思相同或从不同角度表现同一意思的内容迅速整合到一起,形成表意完整的语意板块。
  此外,要准确确定阅读区间,即牢牢锁定答题的范围。例如,前面所举的例子,第18题题目设问:“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关注文本的第二段,特别是本段的最后几句话,也就是把目光牢牢锁定在这个范围内。经过筛选并提取信息,我们确定正确答案应包括两层意思,即作者喜欢冬天的树的直接理由是“冬天的树,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是线结构之美。”本质上的更深刻的理由是“冬天的树充满强劲的筋骨,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在解答主观性表述题时,我们还应树立“赋分”意识,即根据试题的分数来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条来表述,6分的题可分为三条来表述。事实上,标准答案也是按照两条或三条来确定答案要点的。在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摘录式法、重组法组织答案。
  参 考 文 献
  [1]岳林水.高考散文阅读答题能力提升之我见[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0(11).
其他文献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他们的教学观念、工作态度、教学技能等都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以规划领航,以行动促变,奏响青年教师成长的“六部曲”.在制定“一个规划
【摘要】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基于原认知结构,在任务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不断构建、拓展“最近发展区”使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的。因此,教学要基于教材通过分析学生原认知情况,确定目标,完成教学设计,有效整合资源,构建问题情景、形成任务驱动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
【摘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何才能取长补短,做到更完善,笔者认为可从三方面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卸下华丽的外衣,化繁为简;减少预设,变被动为机动;重视黑板板书,静中有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有效结合  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后,不足已然明显。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如何实
【摘要】面对传统文化失落的现状,教师通过研究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着手,针对性设计了甲骨文剪纸综合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切身感受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进而喜欢上传统文化,最终达到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综合实践活动  冯骥才先生曾说过,自己是一名画家,但是已没有时间作画,因为有太多的传统文化正在悄然消失,他必须尽自己之力去拯救它们。另外,他提及的两件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是获悉位于偏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