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笑称“体育大学各种场馆连片,教学楼却只有一栋”,其实不然。在“唯一的教学楼”以西,绿茵掩映下有一座橙砖的四层小楼默雅而立,与朝气蓬勃的北体学子动静相宜。
这是体大的第二教学楼,也是北体校史馆的藏身之处。北体校史馆共有两个展厅、近千平方米,展厅以图文展板为主要陈列方式,辅以实物对应说明。从早期运动会的奖杯、学生手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表演用的缶,校史馆娓娓道来的不仅是这所体育最高学府逾一甲子的骄傲,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的荣光。
“男女都一样”,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一入校史馆,一张毛主席在水中激浪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毛主席仰泳在水面上,任凭风浪吹打,神态安然;不远处有几张青春的面庞,脸上溢满了喜悦。
北京体育大学宣传部的王一老师介绍道:“1964年6月16日下午,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主席来到了北京十三陵水库游泳。北京体育学院于当天中午接到紧急指示,派出了40名师生到十三陵水库陪同。”
游泳间歇时,两位主席和这些青年一路谈笑风生。水库东北的水面被中央平台山遮住了光线,水凉风浪大。一些学生觉得有点冷,担心主席身体,便问:“您还游吗?”毛主席坚定地说:“还游!”
看着阵阵南风吹起了层层波浪,毛主席语重心长地教导大家,不要老在屋里游泳, 应该到长江、白洋淀等江河里游泳。勉励大家不要做温室里被呵护的鲜花,要做凌霜傲雪的松柏。
期间毛主席看到身旁有七八个女教师和女学生,温和地笑着对她们说: “时代不同了,男女同志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都能办得到。”
1965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通讯报道《毛主席刘主席畅游十三陵水库》,记载了北体学生陪同两位主席畅游十三陵水库的经过。1970年3月8日,《人民日报》又在第二版“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通栏标题下,报道了一组劳动妇女的先进事迹。
从此,“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样一句毛主席对北体学长的谆谆教诲就被广泛流传开来,成了新中国女性解放的标志口号。
2008,北体全校参与奥运
在校史馆的展厅里,随处可见与奥林匹克特别是北京奥运相关的资料——在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表演上使用过的缶、曾经参与过传递的祥云火炬、获得金牌的北体运动员的签名板、北体志愿者和演员的现场照片……这些都是北体与这场体育盛宴千丝万缕的关联。
大概没有一所学校像北体这样“全身心”投入到北京奥运。参加奥运比赛的北体学子斩落14枚金牌22枚奖牌,北体人的身影出现在了北京奥运周期中每一个角落,全面参与到了北京奥运会筹办、备战和服务工作。全校除毕业班和新生,北京体育大学有4200名奥运志愿者参与到奥运会的服务工作中,包括11个志愿者大类,几乎涵盖了全部的志愿者领域。
此外,一些特殊的志愿者也来自北体。开幕式引导员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分别引领希腊和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引导员是来自北体管理学院2007级的学生湛冰蓉和外语系的2007级学生于佩;参加开幕式演出“飞天”的22名演员中,也有21人来自北体;各个场馆内的体育展示志愿者、拉拉队,也有众多北体学子的身影;各个场馆内憨态可掬的吉祥物“福娃”,钻在演出服里的依然是北体志愿者。
2008年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学校被中共中央國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如今这块荣誉牌匾也被展列在校史馆,含情诉说着北体和北京奥运的故事。
十年前的全校参与还历历在目,如今不少北体人也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参与到2022北京冬奥的相关工作中,有同学说:“很遗憾没赶上2008年的北京奥运,时隔14年,这一次终于轮到我们一圆‘奥运梦’啦!”
“试验田与先行军”,领军中国体育事业
校史馆悬挂着的巨幅展板历数了从体大走出去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当我们驻足欣赏这些健儿在赛场上的英姿时,王一老师又帮我们补充了一个细节——北体不仅是冠军的摇篮,也是一些项目在中国的试验田与先行军。
因为体育运动也是在不断革新发展的,所以作为中国体育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承担着引进和发展新的运动项目的使命。
照片上,陈中以一记迅猛干净的下劈直中对手,这是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的一个比赛镜头。在那一年,18岁的小将陈中夺得了女子跆拳道67公斤以上级的金牌。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一项目从正式引进到获得奥运首金,也不过仅仅五年时间。
中国跆拳道队建队于1995年,那时候可以说是完全从零开始:没有专业的教练、没有有经验的运动员、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甚至没有几个人能准确地说清跆拳道到底是怎样一个项目。时任国家跆拳道队主教练的陈立人至今还记得当年刚从河南焦作把练篮球的陈中、练田径的贺璐敏招入队时,这些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们总在悄悄地议论着“什么叫跆拳道”,因为她们压根没有听说过这个词。
北体非常重视跆拳道这一新项目的引进,腾出一个球类馆给落户在此的中国跆拳道队作为训练馆,还给新招来的运动员们争取了上学的名额,让她们安心地在这里一边训练一边学习文化知识。
在项目成立之初,跆拳道队采取了效仿韩国和其他世界强队的训练方法,边模仿、边训练、边比赛。但随后他们就发现,这些国家项目发展早,虽然队伍成熟且技术先进,但其训练方法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跆拳道队。
借助北体的师资力量,中国跆拳道队开始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有意识地引入其他项目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并结合跆拳道的项目特征进行改良。渐渐地,中国跆拳道队形成了打法灵活、以进攻为前提、以前手为战略思想的独特风格。
1998年,建队仅三年后贺璐敏便击败了韩国选手,让韩国人在惊讶之余大为叹服;又两年后,陈中在悉尼挑落中国跆拳道奥运首金,震惊了整个世界。
与跆拳道一样,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这些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竞技项目初入中国时都是在体大被孕育的。这些运动在体大这块“试验田”里生根抽芽,显示出顽强不息的生机,从北五环走向全中国。
责任编辑:朴添勤
这是体大的第二教学楼,也是北体校史馆的藏身之处。北体校史馆共有两个展厅、近千平方米,展厅以图文展板为主要陈列方式,辅以实物对应说明。从早期运动会的奖杯、学生手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表演用的缶,校史馆娓娓道来的不仅是这所体育最高学府逾一甲子的骄傲,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的荣光。
“男女都一样”,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一入校史馆,一张毛主席在水中激浪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毛主席仰泳在水面上,任凭风浪吹打,神态安然;不远处有几张青春的面庞,脸上溢满了喜悦。
北京体育大学宣传部的王一老师介绍道:“1964年6月16日下午,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主席来到了北京十三陵水库游泳。北京体育学院于当天中午接到紧急指示,派出了40名师生到十三陵水库陪同。”
游泳间歇时,两位主席和这些青年一路谈笑风生。水库东北的水面被中央平台山遮住了光线,水凉风浪大。一些学生觉得有点冷,担心主席身体,便问:“您还游吗?”毛主席坚定地说:“还游!”
看着阵阵南风吹起了层层波浪,毛主席语重心长地教导大家,不要老在屋里游泳, 应该到长江、白洋淀等江河里游泳。勉励大家不要做温室里被呵护的鲜花,要做凌霜傲雪的松柏。
期间毛主席看到身旁有七八个女教师和女学生,温和地笑着对她们说: “时代不同了,男女同志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都能办得到。”
1965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通讯报道《毛主席刘主席畅游十三陵水库》,记载了北体学生陪同两位主席畅游十三陵水库的经过。1970年3月8日,《人民日报》又在第二版“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通栏标题下,报道了一组劳动妇女的先进事迹。
从此,“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样一句毛主席对北体学长的谆谆教诲就被广泛流传开来,成了新中国女性解放的标志口号。
2008,北体全校参与奥运
在校史馆的展厅里,随处可见与奥林匹克特别是北京奥运相关的资料——在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表演上使用过的缶、曾经参与过传递的祥云火炬、获得金牌的北体运动员的签名板、北体志愿者和演员的现场照片……这些都是北体与这场体育盛宴千丝万缕的关联。
大概没有一所学校像北体这样“全身心”投入到北京奥运。参加奥运比赛的北体学子斩落14枚金牌22枚奖牌,北体人的身影出现在了北京奥运周期中每一个角落,全面参与到了北京奥运会筹办、备战和服务工作。全校除毕业班和新生,北京体育大学有4200名奥运志愿者参与到奥运会的服务工作中,包括11个志愿者大类,几乎涵盖了全部的志愿者领域。
此外,一些特殊的志愿者也来自北体。开幕式引导员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分别引领希腊和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引导员是来自北体管理学院2007级的学生湛冰蓉和外语系的2007级学生于佩;参加开幕式演出“飞天”的22名演员中,也有21人来自北体;各个场馆内的体育展示志愿者、拉拉队,也有众多北体学子的身影;各个场馆内憨态可掬的吉祥物“福娃”,钻在演出服里的依然是北体志愿者。
2008年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学校被中共中央國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如今这块荣誉牌匾也被展列在校史馆,含情诉说着北体和北京奥运的故事。
十年前的全校参与还历历在目,如今不少北体人也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参与到2022北京冬奥的相关工作中,有同学说:“很遗憾没赶上2008年的北京奥运,时隔14年,这一次终于轮到我们一圆‘奥运梦’啦!”
“试验田与先行军”,领军中国体育事业
校史馆悬挂着的巨幅展板历数了从体大走出去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当我们驻足欣赏这些健儿在赛场上的英姿时,王一老师又帮我们补充了一个细节——北体不仅是冠军的摇篮,也是一些项目在中国的试验田与先行军。
因为体育运动也是在不断革新发展的,所以作为中国体育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承担着引进和发展新的运动项目的使命。
照片上,陈中以一记迅猛干净的下劈直中对手,这是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的一个比赛镜头。在那一年,18岁的小将陈中夺得了女子跆拳道67公斤以上级的金牌。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一项目从正式引进到获得奥运首金,也不过仅仅五年时间。
中国跆拳道队建队于1995年,那时候可以说是完全从零开始:没有专业的教练、没有有经验的运动员、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甚至没有几个人能准确地说清跆拳道到底是怎样一个项目。时任国家跆拳道队主教练的陈立人至今还记得当年刚从河南焦作把练篮球的陈中、练田径的贺璐敏招入队时,这些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们总在悄悄地议论着“什么叫跆拳道”,因为她们压根没有听说过这个词。
北体非常重视跆拳道这一新项目的引进,腾出一个球类馆给落户在此的中国跆拳道队作为训练馆,还给新招来的运动员们争取了上学的名额,让她们安心地在这里一边训练一边学习文化知识。
在项目成立之初,跆拳道队采取了效仿韩国和其他世界强队的训练方法,边模仿、边训练、边比赛。但随后他们就发现,这些国家项目发展早,虽然队伍成熟且技术先进,但其训练方法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跆拳道队。
借助北体的师资力量,中国跆拳道队开始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有意识地引入其他项目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并结合跆拳道的项目特征进行改良。渐渐地,中国跆拳道队形成了打法灵活、以进攻为前提、以前手为战略思想的独特风格。
1998年,建队仅三年后贺璐敏便击败了韩国选手,让韩国人在惊讶之余大为叹服;又两年后,陈中在悉尼挑落中国跆拳道奥运首金,震惊了整个世界。
与跆拳道一样,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这些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竞技项目初入中国时都是在体大被孕育的。这些运动在体大这块“试验田”里生根抽芽,显示出顽强不息的生机,从北五环走向全中国。
责任编辑:朴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