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础,讲清物理概念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物理概念清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对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我们在讲解物理概念时,既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了解掌握概念的同时,更要发展其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相应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 概念 有效教学
初中学生已具备了比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对与物理现象相关联的各种条件做浅显的分析。在此认识过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性,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调动的不够,这是一个消极因素,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依据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教学原则,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概念
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印象容易被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也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例如讲摩擦起电这一课,玻璃棒摩擦后吸同学发丝,看到摩擦起电的现象,促使他继续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践的形象、鲜明、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平时实践活动的作用。
二、通过实验,认识概念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的练习或操作才能达到。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编各种概念思考题,练习题。
如讲完大气压强等于76厘米高水银柱后,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值大小是没有感性认识的。教师可以利用马德堡半球叫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当全体学生看到经抽气的两个空心半球,贴得很紧,不能被两位“大力士”同学拉开的事实后,叫同学们自己去分析,这不仅进一步解决了大气压值的疑团,并且,对巩固大气压的概念也是有益的。再以沸腾的概念为例,对于水烧开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而忽略了其变化,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水开的全过程: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上升等,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上正确的轨道。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沸腾概念和沸腾时出现的现象。
三、通过分析讲解,理解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感知是很重要的,但是不应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而要引导他们把所感知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
如讲浮力时,教师要揭示弹簧缩短的原因是力所致即物体浸在液体前后受到的力发生了变化,得到物体浸在液体里受到的力发生了变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要揭露其现象的本质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力,这个力称为浮力。再如讲导体的电阻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同一导体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同一恒量,这个恒量表征导体的一种物理属性——电阻。对同一导体属性是固有的。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了有关的感性材料后,不作必要的分析与综合,就简单地搬出结论,或不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分析和综合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结果感性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是处于“分离”的状态,认识没有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教师对有关的物理概念多做一些分析,运用物理本质,去进行判断和说明。这样可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四、通过巩固应用,掌握概念
概念的巩固是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但为了牢牢地掌握概念,使其在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仍需专门的巩固工作。只有抓好概念的应用,才可能加深理解,形成自然记忆,并借此可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时暴露概念学习中的问题,使教学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
如,在初三的“电流的磁场”一节的教学中,当教师讲完电流产生的磁场和安培定则之后,应该让全班学生都伸出右手练习,明确直线电流和螺线管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的判别法。此时便可发现,即使学生听懂,但不一定就会懂得判别,有的学生对图示的螺旋管的绕法和电流方向分辨不清,有的握拳不正确,等等。因而无法判断电流的磁场或由磁场方向来判断电流的方向。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认真加以纠正和示范。只有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教师的指点之后,学生对电流的磁场和安培定则才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概念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人才任重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握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教学,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 概念 有效教学
初中学生已具备了比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对与物理现象相关联的各种条件做浅显的分析。在此认识过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性,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调动的不够,这是一个消极因素,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依据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教学原则,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概念
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印象容易被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也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例如讲摩擦起电这一课,玻璃棒摩擦后吸同学发丝,看到摩擦起电的现象,促使他继续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践的形象、鲜明、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平时实践活动的作用。
二、通过实验,认识概念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的练习或操作才能达到。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编各种概念思考题,练习题。
如讲完大气压强等于76厘米高水银柱后,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值大小是没有感性认识的。教师可以利用马德堡半球叫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当全体学生看到经抽气的两个空心半球,贴得很紧,不能被两位“大力士”同学拉开的事实后,叫同学们自己去分析,这不仅进一步解决了大气压值的疑团,并且,对巩固大气压的概念也是有益的。再以沸腾的概念为例,对于水烧开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而忽略了其变化,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水开的全过程: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上升等,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上正确的轨道。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沸腾概念和沸腾时出现的现象。
三、通过分析讲解,理解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感知是很重要的,但是不应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而要引导他们把所感知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
如讲浮力时,教师要揭示弹簧缩短的原因是力所致即物体浸在液体前后受到的力发生了变化,得到物体浸在液体里受到的力发生了变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要揭露其现象的本质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力,这个力称为浮力。再如讲导体的电阻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同一导体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同一恒量,这个恒量表征导体的一种物理属性——电阻。对同一导体属性是固有的。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了有关的感性材料后,不作必要的分析与综合,就简单地搬出结论,或不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分析和综合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结果感性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是处于“分离”的状态,认识没有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教师对有关的物理概念多做一些分析,运用物理本质,去进行判断和说明。这样可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四、通过巩固应用,掌握概念
概念的巩固是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但为了牢牢地掌握概念,使其在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仍需专门的巩固工作。只有抓好概念的应用,才可能加深理解,形成自然记忆,并借此可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时暴露概念学习中的问题,使教学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
如,在初三的“电流的磁场”一节的教学中,当教师讲完电流产生的磁场和安培定则之后,应该让全班学生都伸出右手练习,明确直线电流和螺线管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的判别法。此时便可发现,即使学生听懂,但不一定就会懂得判别,有的学生对图示的螺旋管的绕法和电流方向分辨不清,有的握拳不正确,等等。因而无法判断电流的磁场或由磁场方向来判断电流的方向。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认真加以纠正和示范。只有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教师的指点之后,学生对电流的磁场和安培定则才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概念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人才任重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握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教学,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