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百五得罪谁了?
250是一个很平常的数字,可我们常听到有人用“二百五”来讽刺人,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相传,战国时候,有个著名的说客叫苏秦,曾经劝说六个小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当时最强大的秦国。这个消息被秦王知道了,于是,他派出杀手在齐国暗杀了苏秦。齐王很恼怒,发誓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找不到凶手,为此,他想了一条计策。他让人把苏泰的头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秦国派到齐国的内奸,杀了他不但无罪,还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马上有四个人前来领赏。他们都说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都一口咬定是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巧用“得”
与“的”
一个吝啬鬼路过一个西瓜摊,卖瓜人想捉弄他一下,于是高喊:“卖瓜喽,大西瓜,甜得舍不得卖!”吝啬鬼一听,急忙挤到摊前挑来拣去:“多少钱一斤?”卖瓜人笑着说:“人家都卖五毛钱一斤,我这是自家地里种的,便宜你,就两毛钱一斤!”吝啬鬼听了,乐得合不拢嘴,连忙挑了两个大西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不一会儿,吝啬鬼气冲冲地回来了,他破着喉咙大声嚷嚷:“卖瓜的,你不是说你的瓜甜得舍不得卖,怎么一点也不甜?快赔钱!”卖瓜人不紧不慢地说:“就是嘛,我说甜的舍不得卖,卖的当然都是不甜的呀!”吝啬鬼听了哑口无言。
原来,第一句“甜得舍不得卖”中的“得”,表示后面的语句是补充说明瓜甜的程度——瓜很甜,以至于舍不得卖。第二句“甜的舍不得卖”中的“的”,表明“甜的瓜”舍不得卖,而卖出去的全是不甜的瓜。那个吝啬鬼没有弄清“得”与“的”的用法,结果上了当。
250是一个很平常的数字,可我们常听到有人用“二百五”来讽刺人,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相传,战国时候,有个著名的说客叫苏秦,曾经劝说六个小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当时最强大的秦国。这个消息被秦王知道了,于是,他派出杀手在齐国暗杀了苏秦。齐王很恼怒,发誓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找不到凶手,为此,他想了一条计策。他让人把苏泰的头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秦国派到齐国的内奸,杀了他不但无罪,还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马上有四个人前来领赏。他们都说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都一口咬定是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巧用“得”
与“的”
一个吝啬鬼路过一个西瓜摊,卖瓜人想捉弄他一下,于是高喊:“卖瓜喽,大西瓜,甜得舍不得卖!”吝啬鬼一听,急忙挤到摊前挑来拣去:“多少钱一斤?”卖瓜人笑着说:“人家都卖五毛钱一斤,我这是自家地里种的,便宜你,就两毛钱一斤!”吝啬鬼听了,乐得合不拢嘴,连忙挑了两个大西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不一会儿,吝啬鬼气冲冲地回来了,他破着喉咙大声嚷嚷:“卖瓜的,你不是说你的瓜甜得舍不得卖,怎么一点也不甜?快赔钱!”卖瓜人不紧不慢地说:“就是嘛,我说甜的舍不得卖,卖的当然都是不甜的呀!”吝啬鬼听了哑口无言。
原来,第一句“甜得舍不得卖”中的“得”,表示后面的语句是补充说明瓜甜的程度——瓜很甜,以至于舍不得卖。第二句“甜的舍不得卖”中的“的”,表明“甜的瓜”舍不得卖,而卖出去的全是不甜的瓜。那个吝啬鬼没有弄清“得”与“的”的用法,结果上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