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弱势群体,古今中外各种社会都是存在的。他们是社会资源占有少,缺少表达自己权益的机会和平等话语权的群体。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社会权利表达不畅,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型,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凸显。媒体对于弱势群体的报道越来越得到关注,报道领域空前扩大,报道方式呈多样化态势,已逐渐走向深入、稳固和成熟。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共武器和社会环境的守望者,有责任和义务为弱势群体提供话语权,推动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维护社会的稳定。本文基于对当前弱势群体报道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弱势群体;媒介报道;现状;问题;对策
一、媒体对弱势群体报道的现状
弱势群体所遭遇的社会公平不匹配、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社会地位高低悬殊、部分人群话语权缺失等问题,通过媒体的报道使他们曝光在社会大众眼前。媒体从业者对弱势群体报道的热情高涨,不仅报道数量增加,而且报道的主体、内容、角度、深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特别是弱势群体报道方式已逐步成型,弱势群体报道将走向正轨。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有责任和义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充分发挥平等话语权的媒介环境。当今媒体,作为弱势群体最重要的发声途径,也是弱势群体突破表达困境的渠道之一,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现、发展、完善后,媒体已经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话语空间,给予弱势群体一定的信赖感和依靠。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金融海啸似乎都为媒体的弱势群体报道铺砖垫瓦,弱势群体走进了大众媒体的关注范围,媒体真正将弱势群体的困境、冲突展示在大众眼前。
弱势群体的外延广泛,内涵多样,随着社会形态、政治政策、文化传统、经济利益的变化发展都会产生很大变化,所以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会有丰富的报道主体、广泛的报道内容。弱势群体最容易被人提到的人群是穷人、老人、孩童、失业者、民工等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典型弱势群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渗透、经济的转型等等原因,现在出现在媒体中的弱势群体逐步多样化,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环境下成为弱势群体。
二、弱势群体报道存在问题
首先,报道内容浅显。有关弱势群体报道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是,由于职业特点的因素,很多媒体为了吸引到更多人的眼球,只是表面性的对弱势群体生活中的苦难进行了描述,而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报道,没有对社会因素进行发掘,导致没有取得良好的社会思考效应。这种情况在我国的都市报上尤为体现。
其次,欠缺人文关怀。我国媒体对于弱势群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特别体现在欠缺人文关怀。在报道有关弱势群体侵权时,为了吸引更多社会成员的关注,没有对这些被报道群体的隐私加以保护,这虽然使这些弱势群体获得了一定的关爱与同情,但是,他们的隐私也被曝光,受到影响。还有有些媒体为了引起社会轰动,在对弱势群体进行报道时,选用了一些血腥、残酷的图片来吸引读者眼球,这种情况不仅会产生社会消极效应,还会对弱势群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最后,新闻伦理道德缺失。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还原事实的真相,客观公正地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价。但现实社会中,新闻工作者常被自己社会角色混淆,他们本身处于相对强势的位置,在新闻报道中难免会以俯瞰视角对弱势群体报道,这从根本上就给受众一种不平等的氛围,并且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承担着社会评判的职责,过于沉浸在新闻效果的追求,容易导致他们偏离道德标准。弱势群体报道中媒体不顾新闻道德、伤害弱势群体名誉来博得眼球的事例比比皆是。某媒体在报道一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为要回工资而走上高楼与老板对峙的新闻时,用了“跳楼秀”一词,仅三字满是讥讽、不屑和娱乐大众的态度。
三、弱势群体报道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正确处理社会报道效益和媒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媒体一定要把人放在首位。作为社会公共武器,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要高于经济效益,否则新闻报道将会变质。在弱势群体的报道中要体现出对他们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这样才是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成功报道。
第二,增强媒体报道的人文关怀意识。媒体是社会舆论的表达与引导者,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媒体要担负自身的社会责任,就要做好双方的沟通,将弱势群体的困难真实的反映给国家相关部门,为弱势群体争取到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媒体还要将弱势群体的生活需要利用新闻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各界,使社会各界都投身于帮助弱势群体程中,解决弱势群体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在对弱势群体进行报道时,媒体一定要为他们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气氛,使弱势群体不再自卑,强势群体不再自傲。
第四,坚守新闻伦理、加强媒体素质。媒体从业者们在面对弱势群体时,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新闻伦理,履行社会责任。媒体报道弱势群体的新闻,应该以公正平等、客观全面的态度论述新闻事实,把握新闻内容的尺度,遵守职业道德。应报道从大局出发,认真观察分析社会动态,给受众一个受益、健康、影响深远的弱势群体报道。
加强信息时代新闻工作素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和个人综合能力,使其在當今全新的媒体环境中能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起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文明.试析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写作[J].2011年第19期
[2]尹志刚.论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北京教育学院学报[J].2002年第9期
[3]向绪珍.弱势群体报道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语文学刊[J].2016年 第5期
[4]孙玉双 孙瑶.新世纪以来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现状及媒体热衷的原因.科技与出版[J]2011年第2期
[5]周茂川.关于农民工报道的问题与对策.新闻知识[J].2007年第6期
[6]裴道明.关注弱势群体奏响时代强音.传媒观察[J].2000年第9期
[7]卿志军.民生新闻评论对弱势群体话语空间的构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J].2009年第4期
作者简介
车冉(1991-),女,聊城大学文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广播电视,研究方向为新媒体。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弱势群体;媒介报道;现状;问题;对策
一、媒体对弱势群体报道的现状
弱势群体所遭遇的社会公平不匹配、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社会地位高低悬殊、部分人群话语权缺失等问题,通过媒体的报道使他们曝光在社会大众眼前。媒体从业者对弱势群体报道的热情高涨,不仅报道数量增加,而且报道的主体、内容、角度、深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特别是弱势群体报道方式已逐步成型,弱势群体报道将走向正轨。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有责任和义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充分发挥平等话语权的媒介环境。当今媒体,作为弱势群体最重要的发声途径,也是弱势群体突破表达困境的渠道之一,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现、发展、完善后,媒体已经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话语空间,给予弱势群体一定的信赖感和依靠。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金融海啸似乎都为媒体的弱势群体报道铺砖垫瓦,弱势群体走进了大众媒体的关注范围,媒体真正将弱势群体的困境、冲突展示在大众眼前。
弱势群体的外延广泛,内涵多样,随着社会形态、政治政策、文化传统、经济利益的变化发展都会产生很大变化,所以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会有丰富的报道主体、广泛的报道内容。弱势群体最容易被人提到的人群是穷人、老人、孩童、失业者、民工等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典型弱势群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渗透、经济的转型等等原因,现在出现在媒体中的弱势群体逐步多样化,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环境下成为弱势群体。
二、弱势群体报道存在问题
首先,报道内容浅显。有关弱势群体报道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是,由于职业特点的因素,很多媒体为了吸引到更多人的眼球,只是表面性的对弱势群体生活中的苦难进行了描述,而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报道,没有对社会因素进行发掘,导致没有取得良好的社会思考效应。这种情况在我国的都市报上尤为体现。
其次,欠缺人文关怀。我国媒体对于弱势群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特别体现在欠缺人文关怀。在报道有关弱势群体侵权时,为了吸引更多社会成员的关注,没有对这些被报道群体的隐私加以保护,这虽然使这些弱势群体获得了一定的关爱与同情,但是,他们的隐私也被曝光,受到影响。还有有些媒体为了引起社会轰动,在对弱势群体进行报道时,选用了一些血腥、残酷的图片来吸引读者眼球,这种情况不仅会产生社会消极效应,还会对弱势群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最后,新闻伦理道德缺失。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还原事实的真相,客观公正地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价。但现实社会中,新闻工作者常被自己社会角色混淆,他们本身处于相对强势的位置,在新闻报道中难免会以俯瞰视角对弱势群体报道,这从根本上就给受众一种不平等的氛围,并且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承担着社会评判的职责,过于沉浸在新闻效果的追求,容易导致他们偏离道德标准。弱势群体报道中媒体不顾新闻道德、伤害弱势群体名誉来博得眼球的事例比比皆是。某媒体在报道一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为要回工资而走上高楼与老板对峙的新闻时,用了“跳楼秀”一词,仅三字满是讥讽、不屑和娱乐大众的态度。
三、弱势群体报道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正确处理社会报道效益和媒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媒体一定要把人放在首位。作为社会公共武器,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要高于经济效益,否则新闻报道将会变质。在弱势群体的报道中要体现出对他们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这样才是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成功报道。
第二,增强媒体报道的人文关怀意识。媒体是社会舆论的表达与引导者,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媒体要担负自身的社会责任,就要做好双方的沟通,将弱势群体的困难真实的反映给国家相关部门,为弱势群体争取到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媒体还要将弱势群体的生活需要利用新闻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各界,使社会各界都投身于帮助弱势群体程中,解决弱势群体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在对弱势群体进行报道时,媒体一定要为他们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气氛,使弱势群体不再自卑,强势群体不再自傲。
第四,坚守新闻伦理、加强媒体素质。媒体从业者们在面对弱势群体时,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新闻伦理,履行社会责任。媒体报道弱势群体的新闻,应该以公正平等、客观全面的态度论述新闻事实,把握新闻内容的尺度,遵守职业道德。应报道从大局出发,认真观察分析社会动态,给受众一个受益、健康、影响深远的弱势群体报道。
加强信息时代新闻工作素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和个人综合能力,使其在當今全新的媒体环境中能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起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文明.试析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写作[J].2011年第19期
[2]尹志刚.论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北京教育学院学报[J].2002年第9期
[3]向绪珍.弱势群体报道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语文学刊[J].2016年 第5期
[4]孙玉双 孙瑶.新世纪以来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现状及媒体热衷的原因.科技与出版[J]2011年第2期
[5]周茂川.关于农民工报道的问题与对策.新闻知识[J].2007年第6期
[6]裴道明.关注弱势群体奏响时代强音.传媒观察[J].2000年第9期
[7]卿志军.民生新闻评论对弱势群体话语空间的构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J].2009年第4期
作者简介
车冉(1991-),女,聊城大学文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广播电视,研究方向为新媒体。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