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现有的普通高校与公安院校的公共关系学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警察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公安特色教学,探讨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促进公安院校警察公共关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公安院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公安管理
警察公共关系学是专门研究警察公共关系行为及其客观规律的一门警察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警察公共关系学属于警察管理科学的范畴,是警察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属于综合科学的范畴,它是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警察管理学、警察信息学等现代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警察公共關系学也是应用性科学,最主要的内容是研究应用问题,即研究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措施去改善警察与公众的关系,维护警察组织的形象。
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作为公安院校国家课程标准中所制定的必修课程,要求在所有公安本科院校开设。有些公安院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早,教研资源相对成熟,而有些则是在近几年刚刚起步,可以说该课程建设在学校间存在较大差异。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建设主要以公安机关的管理职能表现为依托,通过研究警察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警务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帮助公安机关协调内部的各种职能建设,加强警民关系,增强公信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安机关所面临的公关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课程的研究内容也逐渐由整体化研究趋于专业与板块化研究。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公安机关传统的公关职能几乎被新型职能所替代,很多新型职能越来越受到公安机关的重视,同时也成了公众考核公安机关的重要依据。警察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科学,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的公共环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塑造良好形象、处理涉警舆情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可以说,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有着鲜明的实践性特色,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不了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警务人才的需要。公安院校作为警察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有必要不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的教学与理论研究,以满足新形势下警务人才培养的需要。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我国警务改革的内容,是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安院校顺应公安工作与时代要求,不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工作,对于公安专业学生职业意识与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一、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育有利于公安院校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人民警察意识是人民警察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是科学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人民警察的纪律规定等内化为民警自身觉悟的思想素质,是民警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务活动中调整内外关系、约束个人行为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其核心是“执法为民、公正奉献”。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主线和落脚点正是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人民警察意识,警察公共关系所奉行的形象第一、公众至上、公平公正等原则和理念引导和教育学生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严明、团结协作、勇于自我牺牲、一切奉献人民,培养学生良好的警察职业道德。
二、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育有利于公安院校学生警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
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是指在总结现代警察公共关系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用以指导警察组织自身行为、树立警察组织良好形象、处理好组织内部与外部各种关系的一整套具有哲学意义的指导思想。它是一种尊重公众,自觉致力于塑造警察组织形象、传播、沟通、争取公众理解与支持的思想观念。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是现代警察组织与全体警员必须具备的现代社会文明观念。警察只有加强公共关系意识,用现代公共关系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组织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合作,谋求警察组织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育有利于公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同时具有较高的文明品质和艺术修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公安院校培养的是将来的执法者。在将这些未来的执法者推向社会之前,首先应该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人文关怀的人,使其具有正直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所以人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首先落实在一个做人的问题上,即通过人文教育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潜移默化从而不断提升其内在素质的过程。警察公共关系的理念、原理、原则、手段与方法等教育对于培养一个学生的开放、和平共处、互利双赢、竞争意识,陶冶情操和美化心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警察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形成有序的强大的群体动力,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与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学习个体的知识也得到增长。本课题将以警察共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从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构建、课堂互动设计、过程组织与监控、学习评价标准等方面展开研究,填补这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空白,为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公安创新信息人才而进行的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
关键词: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公安管理
警察公共关系学是专门研究警察公共关系行为及其客观规律的一门警察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警察公共关系学属于警察管理科学的范畴,是警察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属于综合科学的范畴,它是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警察管理学、警察信息学等现代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警察公共關系学也是应用性科学,最主要的内容是研究应用问题,即研究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措施去改善警察与公众的关系,维护警察组织的形象。
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作为公安院校国家课程标准中所制定的必修课程,要求在所有公安本科院校开设。有些公安院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早,教研资源相对成熟,而有些则是在近几年刚刚起步,可以说该课程建设在学校间存在较大差异。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建设主要以公安机关的管理职能表现为依托,通过研究警察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警务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帮助公安机关协调内部的各种职能建设,加强警民关系,增强公信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安机关所面临的公关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课程的研究内容也逐渐由整体化研究趋于专业与板块化研究。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公安机关传统的公关职能几乎被新型职能所替代,很多新型职能越来越受到公安机关的重视,同时也成了公众考核公安机关的重要依据。警察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科学,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的公共环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塑造良好形象、处理涉警舆情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可以说,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有着鲜明的实践性特色,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不了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警务人才的需要。公安院校作为警察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有必要不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的教学与理论研究,以满足新形势下警务人才培养的需要。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我国警务改革的内容,是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安院校顺应公安工作与时代要求,不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工作,对于公安专业学生职业意识与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一、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育有利于公安院校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人民警察意识是人民警察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是科学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人民警察的纪律规定等内化为民警自身觉悟的思想素质,是民警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务活动中调整内外关系、约束个人行为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其核心是“执法为民、公正奉献”。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主线和落脚点正是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人民警察意识,警察公共关系所奉行的形象第一、公众至上、公平公正等原则和理念引导和教育学生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严明、团结协作、勇于自我牺牲、一切奉献人民,培养学生良好的警察职业道德。
二、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育有利于公安院校学生警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
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是指在总结现代警察公共关系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用以指导警察组织自身行为、树立警察组织良好形象、处理好组织内部与外部各种关系的一整套具有哲学意义的指导思想。它是一种尊重公众,自觉致力于塑造警察组织形象、传播、沟通、争取公众理解与支持的思想观念。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是现代警察组织与全体警员必须具备的现代社会文明观念。警察只有加强公共关系意识,用现代公共关系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组织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合作,谋求警察组织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育有利于公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同时具有较高的文明品质和艺术修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公安院校培养的是将来的执法者。在将这些未来的执法者推向社会之前,首先应该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人文关怀的人,使其具有正直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所以人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首先落实在一个做人的问题上,即通过人文教育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潜移默化从而不断提升其内在素质的过程。警察公共关系的理念、原理、原则、手段与方法等教育对于培养一个学生的开放、和平共处、互利双赢、竞争意识,陶冶情操和美化心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警察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形成有序的强大的群体动力,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与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学习个体的知识也得到增长。本课题将以警察共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从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构建、课堂互动设计、过程组织与监控、学习评价标准等方面展开研究,填补这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空白,为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公安创新信息人才而进行的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