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唤醒的三峡记忆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PAD_sl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4月16日公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是关于长江的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这份250页的报告显示:目前长江总体基本健康,局部不健康,近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长江正面临着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四大水问题困扰。
  长江目前已建成大中小水库近5万座。大量的闸坝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导致河流的纳污能力大幅度下降。而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将引起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动与江湖蓄泄关系等发生新的变化。
  
  被《三峡好人》勾起的记忆刚刚暂时平复,这样的消息,除了令人悲愤,除了感伤之外,也无由提及。白白地被唤醒的三峡记忆除了令人辗转,似于事无补。不如由《三峡好人》而起,以电影人曾经的角度来追忆一下三峡吧。
  贾樟柯拍摄《三峡好人》纯粹是一个意外。画家刘晓东在三峡工程中想去画一组关于三峡的画,贾樟柯去给刘晓东拍一部《东》的纪录片。然而,一位给刘晓东做模特的三峡当地民工因工伤突然去世,让刘晓东暂时放弃了绘画。后来,贾樟柯和刘晓东一起去了这位民工远在三峡深处的家,那穷困到极至的家让他们都备感震撼。于是,贾樟柯决定拍一部关于三峡的电影。这部电影和他别的电影呈现的格调不同,它不令人激越,反而是让心绪一味地下沉。
  《三峡好人》在北大的首映式上,贾樟柯带着他的金狮奖出场。影片放映之后他在现场讲到拍摄过程中几度哽咽。 位年近不惑经过无数风波的男人,居然还能在追忆时感动到泪流,起码可以相信他所具有的做事激情和观察事物的细腻。即使把他视为真诚的布道者和强有力的演说家,他的做作也不会令人生厌。
  三峡是一个可以让整个时代都能产生共鸣的题材:数百万的移民、无数推倒的家园、难以计数的文物和触目惊心的生活图景……然而影片本身的故事情节并没有让人有太多的伤感,如果和一些同样有理智的煽情片相比。但是,透过故事本身,看到承载着故事的背景中的故事,那才是真正触动人心弦的所在。
  木讷的男主人公走在断壁残垣的楼群中间,穿着防化服一般的几个人背着消毒罐喷洒着消毒水,远处.云雾缭绕着长江水迷茫一片。安静,安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好像世界进入到某种臆症中。
  聪明的贾樟柯无需任何布景便已得到了无比张力的背景。
  三峡,印象中是如此那般清透的。记得很早以前有一部名叫《巴山夜雨》的电影.模糊了故事情节,只记得那艘大轮船在江上行走了几乎全部电影时间,不断地走过极美的风景。最深的印象是人们指着一个山顶大叫:看,神女峰!神女峰,真是神奇的名字。一直渴望到现在。
  近几年,三峡无疑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除了《三峡好人》外还有三部以三峡淹没为背景的电影。其中章明导演的《巫山云雨》虽然没有《三峡好人》那么直接陈述,但更直接地传达了绝望与忧伤的气息。在这两部电影中,到处都是写满了“拆”和拆到一半的墙壁。如今电影中的切都已经淹没江底,那些街道、旅行社甚至信号塔,全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的一切似乎经历了一日清洗,然后,又毫无痕迹地再次以新的面貌展露于世人面前。
  存在就必然留有痕迹,关于三峡的痕迹更多地留在了内心。
  还有两部电影是法国人戴思礼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和香港女导演许鞍华的《男人四十》。两部影片故事都充满着内敛的追忆,有着文人化的目光中隐忍的悲怆。
  法新社记者曾拍摄过这样的一幅新闻照片:在巫山县城即将被淹之前,72岁的老人李冰秀和他85岁的丈夫不愿离开,他们躲在巫山县一座被拆毁的楼房里面不肯出来。德国《明镜》杂志上做过这样一段记录:江边的巫山码头就像刚刚经历了战争一般.剩下的只有残垣断壁和破碎的瓦砾,一些肩挑货物步履沉重的搬运工,还有一些老人在玩麻将消磨时间。身穿褐色皮背心、头发花白、留着平头的王荣指向大江的方向,对记者说,“那儿曾经是我们住过的地方”。
  一边是悲愤一边是懊恼一边是无边无际的思量。
  很多中国人关于三峡最早的记忆应该缘自“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那也是曾经的三峡真实写照。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一直是我枕边读物之一。林先生遥想当年苏轼父子三人由眉州出发经由三峡到京都的行程,结合着那个时代的三峡地貌风情一派潇洒。苏东坡留下的诗篇如今读来更是激扬万丈:“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萦迂收浩渺,蹙缩作涧潭。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如今的三峡却也如风过之呼吸.云生之吐念,转念间找寻不到踪迹。
  贾樟柯说:“人有的时候是善于遗忘的族群,我们太容易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电影帮助世人记录了,记忆了。凭着影像人们在追忆中陷入思索然后再试图忘却,但是世人的心灵呢,人们的心灵何以凭依?
  “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新约·希伯来书》
  心灵,惟有寄希望于遥不可知的未来。
其他文献
指路2012  在这个带着某种古老暗示的年度,旅行变成一剂药品,或为安抚,或为亢奋,或是夹杂一些隐蔽的迷幻。在这个时刻,每个人的列车都要启程,不管是奔着水草肥美的河谷,还是爬向传说中可以穿越的山巅。  真希望自己是个时间的旅行者……    很早以前就流传着一则预言:“时间的终结是2012年12月22日。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 这一说法来源于古老的玛雅历法的推演。历法表示,现在我
本人今年年方二十八,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一直处于半营养不良状态,我估摸着就连大学散伙饭那天的体重也没超过160,但就是这样一个一百八十多厘米、长期食欲不振的大学生,工作了两年后体重直接飙到了快185斤……最胖的时候我几乎不想看自己—唉,胖子就是一种所有人都喜欢你,你自己却不喜欢你自己的人。  就在即将成为公司里第二胖的男人之前(第一胖230斤的老板,目测无人能及),考虑到身体的健康,我痛下决心开
体现我国攀登水平的有两类岩者:一类是国家队队员,他们代表着我国的竞技水平;另一类是自由攀登高手,他们代表着我们的自然岩壁攀登水平。但不管是哪个方面,他们都是中国攀岩的领军人物,共同站在我国攀岩运动的金字塔顶。  竞技方面  2013年,国家攀岩队共计参加了10次国际比赛和亚洲锦标赛,其中在国际比赛上获得了5金3银4铜。在亚洲锦标赛上,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摘走了6金中的3金,
旅行就是玩消失  “Tavel is a vanishing act”,这是美国作家保罗·瑟鲁(PauI Theroux)说的,他一以小说家出名,二以游记作家出名。  瑟鲁以游记出名,可以说是无意插柳柳成荫,他青年时离(美)国,参加和平队去非洲教书,但是他一直想投身小说写作,而在乌干达遇到来同一学校短期教书的英国作家V.S.奈保尔可谓造化。当时已是知名作家的奈保尔对这位小他九岁的小弟倒是青眼有加,
2009“毕克”中国牙克石国际山地车比赛    焦点事件  在上一次越野滑雪挑战赛之后林城内蒙古牙克石市再次迎来了瑞典诺迪维公司带来的北欧化赛事2009年。“毕克”中国牙克石国际山地车比赛9月12日这里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典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二百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他们在美丽的草原和森林间崎岖的便道上骑行不时会遇到难爬的大山坡和泥泞的沼泽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隆重的发车仪式和沿途热情的牙克石民众
七年间,戈尔特斯TM户外梦想实现活动已经帮助无数热爱行走的中国人实现了自己对于户外梦想的追求。2013年,活动将野外穿越组的冠军创造性地颁发给了一条人迹罕至、穿越数据几乎为零的线路—“西藏阿尔卑斯B线”。  对这个梦想方案,评委给出如是评语:念青唐古拉,一个未被开发的户外处女地。梦想策划者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鼓起勇气开始第二次穿越计划。期望此次穿越能够收集到足够资料,填补该条线路穿越史上的空白。  
片名 Kadoma (20 min)  导演 Ben Stookesberry  演员 Hendri Coetzee, Chris Korbulic, Ben Stookesberry  出品 Ben Stookesberry  出品国家 Kongo, USA  出品年份 2010  “不管发生了什么都不要惊慌!”Hendir Coetzee。  皮划艇探险可以很特别,当然也很危险,还有比危险更危
“认识27年,恋爱11年,结婚8年,自助旅行10年,26个国家,十几万张照片,几十万文字。从大学生到小编辑再到自由摄影师,惟有梦想始终绽放微小的光芒。爱情迟早褪去激情,惟有我们始终牵手旅行。”这条微博受到了大家的热捧,而更加令大家向往的,是他们把旅行作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那令人羡慕的爱情,张千里和左手的故事逐渐亦为大家所熟知。  左手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旅行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左手的先生张千里是位
“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否忍受痛苦,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这是采访黄强过程中他多次提到的一句话。选择,代表了自由,正是这份自由,促使黄强不停奔跑在世界各地的赛场上。  30岁那年,年轻气盛的黄强跟朋友打赌,他要以完成一个马拉松来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虽然那时候的他,对“马拉松”还一无所知。  “就连马拉松究竟有多少公里都不知道”。特地买了双跑鞋,装模作样地训练了几次,2002年的北京马拉松,
2012年6月22日,户外探险跑友会首度约跑黄崖关长城,跑友们以实际行动对我们的活动做出积极响应,参与约跑人数100人,而实际报名人数达280人之多。这次越野跑路线综合了柏油公路、青砖石路和羊肠山路三种路况,一段是盘旋爬升,一段是拾阶而上,一段是陡然下山,返程则是所有路况倒过来。全程设置两个补给站,沿途有红色箭头标明路线和方向。起跑令一发,我们就从正关广场出发,经过盘山公路,到太平寨登城口,进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