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空穿越到四十一年前,那是1971年的3月,因工作需要,组织上把我从基层调到公司机关办公室担任打字员,那一年我18岁。
走进打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30多岁的大姐正在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一台老式中文打字机打文件。她看到我来报到,就热情地把我招呼到身边,耐心教我打字。大姐先是简要向我介绍了打字机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然后为我做示范。只见她动作娴熟地两脚踩着脚踏板,左右移动着字盘,右手握住手柄有节奏地敲击,字锤随着“咔嗒、咔嗒”的声响叼着铅字上下飞舞,很快一行行的汉字在滚筒的蜡纸上有序地排列开来。我看得出了神,觉得打字机很神奇,并对打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把打字技术学好,我结合大姐的指导,认真观察和揣摩打字机的构造、性能和操作方法。原来老式中文打字机的构造分为滚筒、铅字盘和机头。滚筒是用来放蜡纸的,铅字盘是放铅字用的,一般一个字盘能装3500个倒置的铅字。字盘两侧装有滑轮,一根细绳将滑轮与脚踏板连接,打字时两脚踩在踏板上,就像踩缝纫机一样,字盘可以左右移动。机头是与滚筒前面连接的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打字手柄、打字锤和画线砂轮。在熟悉了打字机的构造和性能之后,我开始进行操作练习。操作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找字难,面对字盘中3500个倒置的铅字,真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为了便于记忆,起初我把字盘表打印下来随身携带,抓紧一切时间有空就背。就这样几天过去了,感觉找字还是很费劲,通常一天下来不但打不了多少字,还弄得脖子酸胀,头晕眼花。为了攻克记字盘这一关,我把字盘上的铅字划分为常用字区、次常用字区、非常用字区、偏旁部首字区和罕用字区五个区域。在常用字区里我还根据本行业、本单位及当时社会和国家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对铅字进行重新排列,并把它们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打起字来非常顺手。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练习,我对字盘已了如指掌,每分钟竟能够打出60余个汉字了。
为进一步提升打字质量,我注熏在掌握打字力度、降低差错率上下工夫。在打字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到打字时用力的大小要根据铅字的笔画多少而定,笔画越少,用力越小,笔画越多,用力越大。比如像打阿拉伯数字1、2、3或标点符号时,手劲要轻,否则会把蜡纸打穿,印刷时会漏油。再比如像打“疆”、“赣”等笔画多的字时,手劲要重,否则蜡纸上的字浅,印出来的字就会模糊不清。
打字最忌讳出现差错,因为打字蜡纸是用绵纸涂上蜡做成的,虽然打错了字可以用修正液涂抹后再打,但重新打字既影响印刷质量也影响打字速度。因此,在每打一篇稿子之前,我都要认真阅读一遍,把发现的错字、别字和看不清楚的字统统搞定后,再认真仔细地去打,这样,就有效地把差错率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老式中文打字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被日新月异的电脑所取代,可我与老式中文打字机的情结却更加深厚。因为我与它共同演绎并经历了那段有着浓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年代。
注:此照片摄于1971年3月。站立者为本文作者
青春岁月我们工厂的四把小提琴
我这辈子始终为我们这家工厂的文化品质自豪,不仅仅我们工厂的产品属于国家高科技项目产品,职工的素质也在国内的企业中属于上乘。我的青春岁月就是在这样一种企业文化气氛中度过的。工厂里有业余美术班、书法班、摄影班、民乐队、西乐队、各种球队……记得当年的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仅我工作的设计所就有四位职工拎着小提琴登上舞台。站在第一个的我把多年里业余时间练出的水平好好发挥了一次,我们哥儿四个每人一身笔挺的西装,拉开架式颇有专业风范,说实话以我们平日里练的那些曲目,让工友们欣赏没问题。
今天的年轻职工们已经没有我们当年这么丰富的爱好和业余生活,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加大了。但我依然觉得,人在青春岁月里不浪漫一下,不多掌握几种特长和爱好,或许到了中老年后可能会感到生活单调啊。
走进打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30多岁的大姐正在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一台老式中文打字机打文件。她看到我来报到,就热情地把我招呼到身边,耐心教我打字。大姐先是简要向我介绍了打字机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然后为我做示范。只见她动作娴熟地两脚踩着脚踏板,左右移动着字盘,右手握住手柄有节奏地敲击,字锤随着“咔嗒、咔嗒”的声响叼着铅字上下飞舞,很快一行行的汉字在滚筒的蜡纸上有序地排列开来。我看得出了神,觉得打字机很神奇,并对打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把打字技术学好,我结合大姐的指导,认真观察和揣摩打字机的构造、性能和操作方法。原来老式中文打字机的构造分为滚筒、铅字盘和机头。滚筒是用来放蜡纸的,铅字盘是放铅字用的,一般一个字盘能装3500个倒置的铅字。字盘两侧装有滑轮,一根细绳将滑轮与脚踏板连接,打字时两脚踩在踏板上,就像踩缝纫机一样,字盘可以左右移动。机头是与滚筒前面连接的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打字手柄、打字锤和画线砂轮。在熟悉了打字机的构造和性能之后,我开始进行操作练习。操作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找字难,面对字盘中3500个倒置的铅字,真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为了便于记忆,起初我把字盘表打印下来随身携带,抓紧一切时间有空就背。就这样几天过去了,感觉找字还是很费劲,通常一天下来不但打不了多少字,还弄得脖子酸胀,头晕眼花。为了攻克记字盘这一关,我把字盘上的铅字划分为常用字区、次常用字区、非常用字区、偏旁部首字区和罕用字区五个区域。在常用字区里我还根据本行业、本单位及当时社会和国家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对铅字进行重新排列,并把它们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打起字来非常顺手。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练习,我对字盘已了如指掌,每分钟竟能够打出60余个汉字了。
为进一步提升打字质量,我注熏在掌握打字力度、降低差错率上下工夫。在打字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到打字时用力的大小要根据铅字的笔画多少而定,笔画越少,用力越小,笔画越多,用力越大。比如像打阿拉伯数字1、2、3或标点符号时,手劲要轻,否则会把蜡纸打穿,印刷时会漏油。再比如像打“疆”、“赣”等笔画多的字时,手劲要重,否则蜡纸上的字浅,印出来的字就会模糊不清。
打字最忌讳出现差错,因为打字蜡纸是用绵纸涂上蜡做成的,虽然打错了字可以用修正液涂抹后再打,但重新打字既影响印刷质量也影响打字速度。因此,在每打一篇稿子之前,我都要认真阅读一遍,把发现的错字、别字和看不清楚的字统统搞定后,再认真仔细地去打,这样,就有效地把差错率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老式中文打字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被日新月异的电脑所取代,可我与老式中文打字机的情结却更加深厚。因为我与它共同演绎并经历了那段有着浓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年代。
注:此照片摄于1971年3月。站立者为本文作者
青春岁月我们工厂的四把小提琴
我这辈子始终为我们这家工厂的文化品质自豪,不仅仅我们工厂的产品属于国家高科技项目产品,职工的素质也在国内的企业中属于上乘。我的青春岁月就是在这样一种企业文化气氛中度过的。工厂里有业余美术班、书法班、摄影班、民乐队、西乐队、各种球队……记得当年的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仅我工作的设计所就有四位职工拎着小提琴登上舞台。站在第一个的我把多年里业余时间练出的水平好好发挥了一次,我们哥儿四个每人一身笔挺的西装,拉开架式颇有专业风范,说实话以我们平日里练的那些曲目,让工友们欣赏没问题。
今天的年轻职工们已经没有我们当年这么丰富的爱好和业余生活,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加大了。但我依然觉得,人在青春岁月里不浪漫一下,不多掌握几种特长和爱好,或许到了中老年后可能会感到生活单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