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航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其结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东航的行为是否属于贱卖国有资产?笔者以为,属于明显的贱卖。理由有二:其一,以每股定价3.8港元出让给新航,和国航的出价5元相比,价格过低。其二,东航所在的上海地区是全球航空业增长最快的市场,出让价格价仅按净资产价格计算,而不考虑品牌、网络、市场份额和垄断溢价,是明显的价格低估。
国有资产和股东利益如何才能得到切实保护?如果不是国航、南航先后站出来以更高价格争购,东航的对外贱卖几乎就要得逞。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国有资产的命运可以由管理层几个人随便处置吗?一些国企管理层借改制之机私自侵吞国有资产,或借开放之名对外贱卖国有资产,不仅数额巨大且明目张胆,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甚至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这说明国有资产保护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
有关部门为何态度暧昧?对于东航明显贱卖国有资产的行为,大多数中小股东明确反对,而代表国有股的有关部门却没有明确态度,只是发表了一个言词含糊的声明,大意是:第一,支持中央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二,企业经营行为由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操作。态度如此暧昧,让人感到困惑。
主流经济学家们为何缄默不语?对于东航事件,至今没有见到一个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站出来为国家和股东说话。他们在各种场合喋喋不休的,净是一些“和国际接轨”和“扩大开放”之类的话。在这些人的眼中,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处于什么位置?其所说的“接轨”和“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一些国企管理层为何热衷于向国外贱卖国企?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收入而同时不降低自己的地位。其二,有的被收购者甚至可以在同外资谈判过程中合法地谋求占取股份,借机摆脱我国法律法规的约束,而将私有化合法化。另外,有人热衷于外资,可能还有商业贿赂作祟其中。在我国调查的腐败案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从早年的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英收受港商巨额贿赂案,直到近年败露的沃尔玛、朗讯、默沙东、德普、立邦漆等案件,这种吃里扒外的卖国行为已经连续不断地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急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
如何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包括东航在内的许多国企以极低价格向外国公司出让股份,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而其所打旗号几乎都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难道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必须以向其出让巨额国有资产为代价吗?这是一个真实的理由吗?东航的一位小股东说得好:“新航的管理经验不是锁在保险箱里的,完全有其他的方法可引进其经验。”
中国民航怎样才能做大做强?民航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中国民航市场是当今世界最具潜力的市场,然而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利润空间,中国民航的发展却不甚理想:现在中国民航承担的我国国际货运只有30%,国际客运降到了45%,而外国航空公司却上升到55%,商务舱、头等舱的旅客多被外国航空公司占有。因此,中国民航的当务之急是着眼于国家利益整合力量,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东航明目张胆地向外资贱卖自己和国航收购遭遇的重重困境说明,我们在这方面根本没有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
如何对待大国企的垄断地位?社会上一些舆论对中石油、中石化等垄断国企多有抨击,主张打破垄断,引进外资。笔者对此不以为然。东航事件表明,如果盲目追求所谓“打破垄断”的目标,结果很可能造成国家巨额财富外流。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权垄断一些关键行业,以保证经济安全并取得财政来源,因此垄断是合法合理的。垄断国企是确保中国经济安全、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应当大力改革的是垄断行业的利润分配,而不是垄断地位问题。(作者为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
东航的行为是否属于贱卖国有资产?笔者以为,属于明显的贱卖。理由有二:其一,以每股定价3.8港元出让给新航,和国航的出价5元相比,价格过低。其二,东航所在的上海地区是全球航空业增长最快的市场,出让价格价仅按净资产价格计算,而不考虑品牌、网络、市场份额和垄断溢价,是明显的价格低估。
国有资产和股东利益如何才能得到切实保护?如果不是国航、南航先后站出来以更高价格争购,东航的对外贱卖几乎就要得逞。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国有资产的命运可以由管理层几个人随便处置吗?一些国企管理层借改制之机私自侵吞国有资产,或借开放之名对外贱卖国有资产,不仅数额巨大且明目张胆,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甚至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这说明国有资产保护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
有关部门为何态度暧昧?对于东航明显贱卖国有资产的行为,大多数中小股东明确反对,而代表国有股的有关部门却没有明确态度,只是发表了一个言词含糊的声明,大意是:第一,支持中央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二,企业经营行为由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操作。态度如此暧昧,让人感到困惑。
主流经济学家们为何缄默不语?对于东航事件,至今没有见到一个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站出来为国家和股东说话。他们在各种场合喋喋不休的,净是一些“和国际接轨”和“扩大开放”之类的话。在这些人的眼中,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处于什么位置?其所说的“接轨”和“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一些国企管理层为何热衷于向国外贱卖国企?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收入而同时不降低自己的地位。其二,有的被收购者甚至可以在同外资谈判过程中合法地谋求占取股份,借机摆脱我国法律法规的约束,而将私有化合法化。另外,有人热衷于外资,可能还有商业贿赂作祟其中。在我国调查的腐败案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从早年的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英收受港商巨额贿赂案,直到近年败露的沃尔玛、朗讯、默沙东、德普、立邦漆等案件,这种吃里扒外的卖国行为已经连续不断地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急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
如何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包括东航在内的许多国企以极低价格向外国公司出让股份,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而其所打旗号几乎都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难道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必须以向其出让巨额国有资产为代价吗?这是一个真实的理由吗?东航的一位小股东说得好:“新航的管理经验不是锁在保险箱里的,完全有其他的方法可引进其经验。”
中国民航怎样才能做大做强?民航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中国民航市场是当今世界最具潜力的市场,然而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利润空间,中国民航的发展却不甚理想:现在中国民航承担的我国国际货运只有30%,国际客运降到了45%,而外国航空公司却上升到55%,商务舱、头等舱的旅客多被外国航空公司占有。因此,中国民航的当务之急是着眼于国家利益整合力量,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东航明目张胆地向外资贱卖自己和国航收购遭遇的重重困境说明,我们在这方面根本没有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
如何对待大国企的垄断地位?社会上一些舆论对中石油、中石化等垄断国企多有抨击,主张打破垄断,引进外资。笔者对此不以为然。东航事件表明,如果盲目追求所谓“打破垄断”的目标,结果很可能造成国家巨额财富外流。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权垄断一些关键行业,以保证经济安全并取得财政来源,因此垄断是合法合理的。垄断国企是确保中国经济安全、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应当大力改革的是垄断行业的利润分配,而不是垄断地位问题。(作者为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