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后”大学生作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新生力量,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彰显出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成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新问题。针对其特点,本文提出将人文关怀作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从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主体性,即立人;满足“90后”大学生的发展性,即善人;开发“90后”大学生的创造性,即达人入手,切实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71-0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从哲学意义上说,人文关怀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对人类发展前景和历史命运的思考。具体地说,也即是对人的现实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的解放与自由,特别是对人的精神解放、心灵解放、精神自由、心灵自由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对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高度关注的精神体现。“它是一个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前提,以肯定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概念。它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二、“9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今年4月的《关于黄石市高校80后、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的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平均智商较高,个性独立,自信张扬,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发现他们自身存在许多不足,如: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耐挫力差等等。因此,必须将人文关怀融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对提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90后”大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与信仰缺失,价值观模糊,功利化趋向明显。
很多大学生的精神常常处于匮乏状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模糊,无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共产主义信仰更加淡薄。因为一些社会现实让他们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非抽象的哲学,所以他们更关注工具理性,而不是信仰层面的东西。
2.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和学生独立意识的缺乏
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导致了子女独立意识的减弱。当调查者在回答“你第一次到大学报到时和谁一起”的问题时,面对“和父母一起”、“除了父母,家里其他亲朋好友也会一起”、“自己一个人来的”、“和朋友一起来的”的选择时,“80后”、“90后”的大部分调查者选择的都是“和父母一起来的”,在剩下的近30%调查者中,“90后”表示“除了父母,家里其他亲朋好友也会一起”这一选项的人数比80后多近6个百分点;而“90后”选择“自己一个人来的”这一选项的人数也明显比“80后”的人数少。
3.自信张扬,但心理脆弱,耐挫力差。
“90后”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自信与激情,他们坚信自己的处事能力,对未来的成功持毫不怀疑的态度。在问卷中,62.5%的被调查者认同“挫折使人奋进”这个选项。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专家认为,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足,在面对困难时就更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三、从人文关怀入手,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在对大学生进行“做人导向”的工作。“90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关注其人性化的精神欲求,让其切实体会人性本身最真实的“做人”状态,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过程中尤其应该高度关注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分析,才能有效地实施和实现人文关怀,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以人为本,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主体性——立人。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正式指出:“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内心需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一切工作都要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以人为本,满足“90后”大学生的发展性——善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内容设置上体现“90后”大学生的特点,张扬大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要把握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师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切忌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工作者、思想政治教师的事,而是需要整个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促进的大事。
3.以人为本,开发“90后”大学生的创造性——达人。
“90后”大学生对自我、对人生表现出很大的自信,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生活信心十足;对个人发展有计划,目标明确,他们对于大学生活有着独有的认识和理解,已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他们知识面宽,与“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知识面宽广、知识极为丰富是一大优势。“90后”利用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工具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网络已经成为其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他们不仅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信息,还利用网络与人交流等,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90后”生活的主要方式。此外,他们喜欢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的风采与魅力,具有较强的表现力。针对这些特点,在举办各类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华,激发创造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注释
1 贾高建.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关怀.理论前沿,2000(4)
2 关于黄石市高校80后、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的调查.http://www.
jy.hbnu.edu.cn/art/artshow.aspx?id=172
参考文献
1 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7(1)
2 王莉媛.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
3 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12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71-0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从哲学意义上说,人文关怀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对人类发展前景和历史命运的思考。具体地说,也即是对人的现实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的解放与自由,特别是对人的精神解放、心灵解放、精神自由、心灵自由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对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高度关注的精神体现。“它是一个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前提,以肯定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概念。它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二、“9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今年4月的《关于黄石市高校80后、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的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平均智商较高,个性独立,自信张扬,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发现他们自身存在许多不足,如: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耐挫力差等等。因此,必须将人文关怀融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对提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90后”大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与信仰缺失,价值观模糊,功利化趋向明显。
很多大学生的精神常常处于匮乏状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模糊,无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共产主义信仰更加淡薄。因为一些社会现实让他们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非抽象的哲学,所以他们更关注工具理性,而不是信仰层面的东西。
2.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和学生独立意识的缺乏
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导致了子女独立意识的减弱。当调查者在回答“你第一次到大学报到时和谁一起”的问题时,面对“和父母一起”、“除了父母,家里其他亲朋好友也会一起”、“自己一个人来的”、“和朋友一起来的”的选择时,“80后”、“90后”的大部分调查者选择的都是“和父母一起来的”,在剩下的近30%调查者中,“90后”表示“除了父母,家里其他亲朋好友也会一起”这一选项的人数比80后多近6个百分点;而“90后”选择“自己一个人来的”这一选项的人数也明显比“80后”的人数少。
3.自信张扬,但心理脆弱,耐挫力差。
“90后”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自信与激情,他们坚信自己的处事能力,对未来的成功持毫不怀疑的态度。在问卷中,62.5%的被调查者认同“挫折使人奋进”这个选项。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专家认为,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足,在面对困难时就更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三、从人文关怀入手,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在对大学生进行“做人导向”的工作。“90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关注其人性化的精神欲求,让其切实体会人性本身最真实的“做人”状态,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过程中尤其应该高度关注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分析,才能有效地实施和实现人文关怀,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以人为本,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主体性——立人。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正式指出:“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内心需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一切工作都要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以人为本,满足“90后”大学生的发展性——善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内容设置上体现“90后”大学生的特点,张扬大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要把握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师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切忌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工作者、思想政治教师的事,而是需要整个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促进的大事。
3.以人为本,开发“90后”大学生的创造性——达人。
“90后”大学生对自我、对人生表现出很大的自信,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生活信心十足;对个人发展有计划,目标明确,他们对于大学生活有着独有的认识和理解,已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他们知识面宽,与“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知识面宽广、知识极为丰富是一大优势。“90后”利用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工具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网络已经成为其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他们不仅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信息,还利用网络与人交流等,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90后”生活的主要方式。此外,他们喜欢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的风采与魅力,具有较强的表现力。针对这些特点,在举办各类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华,激发创造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注释
1 贾高建.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关怀.理论前沿,2000(4)
2 关于黄石市高校80后、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的调查.http://www.
jy.hbnu.edu.cn/art/artshow.aspx?id=172
参考文献
1 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7(1)
2 王莉媛.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
3 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