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无性系苗期对基质复水的响应

来源 :甘肃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在复水后的恢复能力是评价植物抗旱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盆栽控水进行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测定了干旱—复水条件下参试3个杂雌沙棘无性系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叶形态、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分析其生长、生物量分配、叶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特性对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条件下相比,复水后3个沙棘无性系的树高占66%~80%,地径占63%~90%.复水后,杂雌优10号的苗高较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增高12.2%,杂雌优2号的地径较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增高12.5%,表明杂雌优10号的高生长、杂雌优2号的径生长都对复水的响应较敏感,而杂雌优54号高生长和径生长对复水的响应均较不敏感.3个沙棘无性系的总生物量复水后较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增长了12.2%~15.1%,杂雌优2号和杂雌优10号主要通过提高叶片占比和根系占比以增大总生物量,杂雌优54号则主要通过提高叶片占比以增大总生物量.复水后杂雌优2号和杂雌优10号叶干重较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分别增加了14.6%和20.7%,杂雌优10号叶面积较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增长20.0%,而杂雌优54号叶干重和叶面积则均恢复到中度干旱胁迫处理水平.多个综合指标的研究均说明,复水后3个杂雌沙棘无性系特别是杂雌优2号和杂雌优10号表现出了较好的干旱胁迫恢复能力.
其他文献
为充分利用吴江区河湖优势,将河湖自然禀赋转化为生态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本文以提升河湖生态服务效能为目标,提出通过污染控减、良性水循环体系构建、受损自然生境修复、景观服务能力提升和长效管护综合措施,改善片区河湖水生态环境,实现水体含氧量升高、总氮含量降低、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可为经济发达水网地区生态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介休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区-宋古水源地已形成115.00km2的降落漏斗,占全市总面积的15.5%.本文对1985—2016年介休市城区-宋古漏斗区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和演变分析,发现2010年之后该区域地下水位总体呈回升趋势,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出城区-宋古漏斗区主要影响因素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研究成果对于介休市水生态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杈把果具有水土保持、药用和食用价值.采用5种生根剂3个质量浓度水平,开展杈把果扦插试验.结果表明:ABT生根粉一号100 mg/L浸蘸促进杈把果插穗生根的效果良好,生根率可达65%,可用于扦插育苗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