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下许多中国人奔赴海外寻梦、淘金,多数人就此一去不复返。30多年后,出国的人更多,但对许多人来说国外已不是归宿,出国只是一段学习、工作或游历的人生经历,出去是为了见见世面,为了回来更好地发展。
2015年,这一幕归国潮戏剧性地发生在赴境外上市的国内企业上。随着A股市场持续升温,分众传媒、人人、奇虎360、陌陌等十余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相继回归。
出去实非迫不得已
1996年5月,第一家中国企业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拉开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序幕。近20年来,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超过300家,仅在美国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就已经超过200家。其中,除了少数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纽约上市的国企红筹公司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人寿等,多数是无法登陆内地资本市场的民营科技类创业公司。
这么多国内企业远赴万里去美国上市,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资本市场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一方面是初创企业对资本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国内资本市场的高门槛,导致这些企业不约而同走上了出国之路。
首先,国内上市门槛较高。与境外上市基本上采取注册制不同,境内上市最开始采用审批制,其后改为核准制,审批流程繁冗、耗时较长。早期由于上市名额有限,多在各利益部门之间分配,很难轮得上民营企业,近年则因为调控股市而多次长时间暂停IPO;对上市企业的选择标准看重历史业绩,而不是未来的成长性,要求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累计净利润规模,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水平等硬性指标;只面向境内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不兼容境外注册的企业上市,导致国内许多在百慕大、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离岸注册的公司无法在境内上市;在全员持股、增发等方面的灵活性不够。
其次,股权投资基础较弱。近两年移动互联网创业带动国内股权投资市场迅速发展,但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国内股权投资基金数量较少、规模也不大,且主要关注Pre-IPO阶段,对VC等早期阶段关注不多,导致许多国内创业企业不得不寻求境外股权投资基金的美元投资,成为法律上的外资企业,进而由于政策限制只能在境外上市。
回来的时机已经成熟
世易时移,当时出去有出去的理由,现在回来也有回来的道理。正如周鸿祎在解释奇虎360的私有化时所说“私有化是我们在反复考虑当前全球及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后的审慎决定。”一边是中概股在美国市场上偏低的估值,一边是国内市场的利好形势。
国内市场给予的超高估值与关注度。中概股回国最主要的理由也许是近期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爆。本轮A股牛市中,创业板、中小板从2012年末开始启动,沪深主板从2014年7月开始启动。沪深主板已翻了一倍多,而多数中概股瞄准的创业板指数已是牛市启动时的四倍多。今年以来A股涨幅最大的个股多数来自互联网公司。与海外中概股题材类似的A股上市企业如乐视、东方财富网、大智慧、同花顺等市值达到惊人的高度。如乐视网市值超800亿元人民币,而优酷土豆才50亿美元不到;暴风科技市值370亿元人民币,迅雷才8亿美元;东方财富网市值近1000亿元人民币,金融界只有可怜的1.3亿美元。
超高估值意味着企业能够以更少的股份融到更多的资金,避免股权被大幅稀释;意味着创始人、VC/PE等投资人的丰厚回报;意味着在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新业务拓展、投资与并购中拥有强大的资金优势。从国内资本市场获得巨大资金支持,是许多公司改变所在领域竞争格局的重要武器。此外,除了国内资本市场给予这些所谓“成长股”超高估值外,还有巨大的关注度和由此带来的广告和推广效应。
许多独特的中国故事在美国资本市场不受待见。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以完全拷贝美国模式为主,而美国资本市场也欢迎来自巨大潜在市场的中国企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结合中国市场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开始出现,同时美国资本市场也早已习惯了中国股市,不再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溢价。
目前,用户和收入主要来自国内,且商业模式没有美国对标公司的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认可度不够高,估值较低。这直接导致不少中概股长期“缺钱”,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估值低不能有效融资,无法进行大宗战略并购,错失通过并购来快速发展业务的机会,在资本市场上更难以受到认可,估值更低。
国内资本市场和监管环境逐渐完善。国内政策的开放也在为中概股的“回归”以及今后“互联网 ”类型公司的上市创造有利条件。6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计划推出的战略新兴板有可能接受注册在境外的企业申请上市,这样中概股和目前获得境外投资的创业公司有机会在境内上市。2014年以来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新三板对挂牌企业不设财务门槛,对企业所在行业、企业性质和规模也没有限制,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股权融资与交易的门槛。更为重要的是,众望所归的注册制将在今年末或明年初在全国人大修改完《证券法》后推出,将进一步降低企业上市的成本、加快上市的步伐。
境内境外上市的维护成本差异。境外上市需要较高的合规成本,包括发行成本、上市后维护成本等。而境外完备的法律制度也使得一些在境内潜规则化的不合规行为面临着较高的法律风险,经常爆出的被做空、起诉的中概股就是典型的案例。相反,境内上市企业的上市后维护成本较低;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完备,上市企业也没有太多的合规性困扰。正如圈内所言,“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有不少后悔这一选择,但在A股上市的企业却极少听到后悔上市的。”毕竟,在A股仅壳资源就价值不菲。
回家之路漫漫
中概股的回归方式多种多样,包括IPO(暴风科技)、被上市公司并购(宋城演艺收购6间房)、借壳(分众传媒借壳宏达新材)等。2013年从美国退市的分众传媒如果能解决借壳上市的波折,将成为第一家成功从美股回到A股的中国公司。
但近期最引人注目者无疑是暴风科技。暴风科技放弃赴美上市,拆除VIE结构,于3月24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其股价连续29个涨停,最高时达到327元,较发行价7.14元暴涨逾45倍。
更大块头的中概股已经跟进,6月17日,360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而最近收到私有化要约的陌陌距其登陆纳斯达克刚刚半年。
时间成本或是中概股集体回归A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从美国退市需要6到12个月;拆除VIE结构,需要近一年的时间;而在国内上市,无论是目前排队上市,还是等注册制推出,都需要较长时间。不过,除非目前迫切需要融资的公司,回归A股对多数中概股是不错的选择。
由于供给管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资本市场整体上估值偏高,特别是小盘股和成长股,市盈率动辄三五十倍,概念好一些的高达上百倍。所以即使目前还在私有化阶段的中概股赶不上这轮牛市,等将来注册制推出后,创业板、中小板股票开始分化,不再牛市一来不分好坏的鸡犬升天,以中概股的业绩实力应该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不享受目前A股的溢价,也能在境内市场卖个好价钱。
人民币股权投资大跨越
创业板、新三板的火爆以及注册制将要推出,除了将已海外上市和原计划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吸引回国,也将对国内的VC、PE等股权投资一级市场产生影响。
首先,人民币基金的市场份额大增,由于国内的退出通道逐步完善,采用人民币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越来越多,接受人民币投资已成为初创企业在美元投资之外的重要选择。
其次,股权投资领域也进一步扩展。国内对许多领域的外资进入有所限制,尽管采用VIE结构部分地绕过了这一限制,但在一些特殊领域仍无法突破。接受人民币投资的内资企业不受此限制,也因此拓展了国内股权投资涉及到的领域。
2015年,这一幕归国潮戏剧性地发生在赴境外上市的国内企业上。随着A股市场持续升温,分众传媒、人人、奇虎360、陌陌等十余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相继回归。
出去实非迫不得已
1996年5月,第一家中国企业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拉开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序幕。近20年来,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超过300家,仅在美国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就已经超过200家。其中,除了少数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纽约上市的国企红筹公司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人寿等,多数是无法登陆内地资本市场的民营科技类创业公司。
这么多国内企业远赴万里去美国上市,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资本市场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一方面是初创企业对资本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国内资本市场的高门槛,导致这些企业不约而同走上了出国之路。
首先,国内上市门槛较高。与境外上市基本上采取注册制不同,境内上市最开始采用审批制,其后改为核准制,审批流程繁冗、耗时较长。早期由于上市名额有限,多在各利益部门之间分配,很难轮得上民营企业,近年则因为调控股市而多次长时间暂停IPO;对上市企业的选择标准看重历史业绩,而不是未来的成长性,要求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累计净利润规模,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水平等硬性指标;只面向境内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不兼容境外注册的企业上市,导致国内许多在百慕大、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离岸注册的公司无法在境内上市;在全员持股、增发等方面的灵活性不够。
其次,股权投资基础较弱。近两年移动互联网创业带动国内股权投资市场迅速发展,但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国内股权投资基金数量较少、规模也不大,且主要关注Pre-IPO阶段,对VC等早期阶段关注不多,导致许多国内创业企业不得不寻求境外股权投资基金的美元投资,成为法律上的外资企业,进而由于政策限制只能在境外上市。
回来的时机已经成熟
世易时移,当时出去有出去的理由,现在回来也有回来的道理。正如周鸿祎在解释奇虎360的私有化时所说“私有化是我们在反复考虑当前全球及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后的审慎决定。”一边是中概股在美国市场上偏低的估值,一边是国内市场的利好形势。
国内市场给予的超高估值与关注度。中概股回国最主要的理由也许是近期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爆。本轮A股牛市中,创业板、中小板从2012年末开始启动,沪深主板从2014年7月开始启动。沪深主板已翻了一倍多,而多数中概股瞄准的创业板指数已是牛市启动时的四倍多。今年以来A股涨幅最大的个股多数来自互联网公司。与海外中概股题材类似的A股上市企业如乐视、东方财富网、大智慧、同花顺等市值达到惊人的高度。如乐视网市值超800亿元人民币,而优酷土豆才50亿美元不到;暴风科技市值370亿元人民币,迅雷才8亿美元;东方财富网市值近1000亿元人民币,金融界只有可怜的1.3亿美元。
超高估值意味着企业能够以更少的股份融到更多的资金,避免股权被大幅稀释;意味着创始人、VC/PE等投资人的丰厚回报;意味着在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新业务拓展、投资与并购中拥有强大的资金优势。从国内资本市场获得巨大资金支持,是许多公司改变所在领域竞争格局的重要武器。此外,除了国内资本市场给予这些所谓“成长股”超高估值外,还有巨大的关注度和由此带来的广告和推广效应。
许多独特的中国故事在美国资本市场不受待见。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以完全拷贝美国模式为主,而美国资本市场也欢迎来自巨大潜在市场的中国企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结合中国市场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开始出现,同时美国资本市场也早已习惯了中国股市,不再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溢价。
目前,用户和收入主要来自国内,且商业模式没有美国对标公司的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认可度不够高,估值较低。这直接导致不少中概股长期“缺钱”,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估值低不能有效融资,无法进行大宗战略并购,错失通过并购来快速发展业务的机会,在资本市场上更难以受到认可,估值更低。
国内资本市场和监管环境逐渐完善。国内政策的开放也在为中概股的“回归”以及今后“互联网 ”类型公司的上市创造有利条件。6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计划推出的战略新兴板有可能接受注册在境外的企业申请上市,这样中概股和目前获得境外投资的创业公司有机会在境内上市。2014年以来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新三板对挂牌企业不设财务门槛,对企业所在行业、企业性质和规模也没有限制,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股权融资与交易的门槛。更为重要的是,众望所归的注册制将在今年末或明年初在全国人大修改完《证券法》后推出,将进一步降低企业上市的成本、加快上市的步伐。
境内境外上市的维护成本差异。境外上市需要较高的合规成本,包括发行成本、上市后维护成本等。而境外完备的法律制度也使得一些在境内潜规则化的不合规行为面临着较高的法律风险,经常爆出的被做空、起诉的中概股就是典型的案例。相反,境内上市企业的上市后维护成本较低;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完备,上市企业也没有太多的合规性困扰。正如圈内所言,“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有不少后悔这一选择,但在A股上市的企业却极少听到后悔上市的。”毕竟,在A股仅壳资源就价值不菲。
回家之路漫漫
中概股的回归方式多种多样,包括IPO(暴风科技)、被上市公司并购(宋城演艺收购6间房)、借壳(分众传媒借壳宏达新材)等。2013年从美国退市的分众传媒如果能解决借壳上市的波折,将成为第一家成功从美股回到A股的中国公司。
但近期最引人注目者无疑是暴风科技。暴风科技放弃赴美上市,拆除VIE结构,于3月24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其股价连续29个涨停,最高时达到327元,较发行价7.14元暴涨逾45倍。
更大块头的中概股已经跟进,6月17日,360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而最近收到私有化要约的陌陌距其登陆纳斯达克刚刚半年。
时间成本或是中概股集体回归A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从美国退市需要6到12个月;拆除VIE结构,需要近一年的时间;而在国内上市,无论是目前排队上市,还是等注册制推出,都需要较长时间。不过,除非目前迫切需要融资的公司,回归A股对多数中概股是不错的选择。
由于供给管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资本市场整体上估值偏高,特别是小盘股和成长股,市盈率动辄三五十倍,概念好一些的高达上百倍。所以即使目前还在私有化阶段的中概股赶不上这轮牛市,等将来注册制推出后,创业板、中小板股票开始分化,不再牛市一来不分好坏的鸡犬升天,以中概股的业绩实力应该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不享受目前A股的溢价,也能在境内市场卖个好价钱。
人民币股权投资大跨越
创业板、新三板的火爆以及注册制将要推出,除了将已海外上市和原计划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吸引回国,也将对国内的VC、PE等股权投资一级市场产生影响。
首先,人民币基金的市场份额大增,由于国内的退出通道逐步完善,采用人民币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越来越多,接受人民币投资已成为初创企业在美元投资之外的重要选择。
其次,股权投资领域也进一步扩展。国内对许多领域的外资进入有所限制,尽管采用VIE结构部分地绕过了这一限制,但在一些特殊领域仍无法突破。接受人民币投资的内资企业不受此限制,也因此拓展了国内股权投资涉及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