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堂课的前5分钟将直接决定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一个设计科学的课堂导入,可以尽早地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娱乐中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小学信息课程而言,每周或许只有一两节课,要想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必须有高质量的信息课堂教学作保障,教学引入便显得更重要了。
纲要指导,强化学生意志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师利用教学纲要直奔主题,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要求告诉学生,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为学生敲响上课的铃声,让学生尽早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而且,这种开门见山的课堂导入法不仅可以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先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使学生能够更集中于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和巩固大纲中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教授学生使用网页设计制作软件frontpage创建站点时,教师一上课就直接阐明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认识frontpage2000的工作界面,明确主页、页面、站点的概念,了解创建规划网页的基本方法;练习和掌握frontpage2000的基本操作,学会设计和规划网站,熟练规划文件的存放结构;在学习中培养做事有计划、遇事勤思考的习惯。这种直白的课堂导入方法,在课堂伊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时刻注意纲要中出现的重点内容,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中。
温故导入,串联新旧内容
信息课程的教学内容之间大都存在一定联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多是依靠这些联系由浅及深、循序渐进进行的。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教材知识结构之间的这些联系,先以复习旧知识为引子,在温故的过程中引入新知识,消除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和新知识的神秘感。而且这种复习旧知识的温故导入法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在学习如何使用幻灯片(PPT)制作电子幻灯片时,由于PPT软件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教师选用了温故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先引导学生重新温习已学习过的Word软件,将Word软件和PPT软件的界面结构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Word软件操作的快捷键应用到PPT软件中,发现很多快捷键在两个软件中都能够通用。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比很快熟悉了PPT软件的界面结构和操作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该软件。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是课堂引入环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和性格特点,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情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自然地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创设教学情境相比其他课堂导入的方法,对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教学素材要求较高,不是每节课堂都能找到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素材的。教师要想创设出更多高质量的教学情境,必须在日常教学和实际生活中加强对教学素材的积累,不能生搬硬套,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在学习使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时,教师并没有急于讲解Excel软件的使用知识,而是先与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然后让学生把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统计成图表。然而在学生还忙着归纳和统计时,教师已经将统计结果展示出来了。在学生都诧异于教师的速度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指出这是依靠Excel软件的数据统计和排序功能做到的,进而顺势将Excel软件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有了这个教学情境的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之后的课堂中学生便展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设置悬念,引导探究学习
课堂伊始,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设置悬念,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引入方法。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认知出现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内容得以顺利导入。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问题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此外,还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引用,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然后再对新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学生打字指法时,可先提问:“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键盘的构成和各个键位的作用了,那大家想想怎样打字最快?”学生们听后都按照自己的方法尝试进行打字,有的用一根手指、有的用两根手指……在各自摸索一段时间后,教师向学生演示了正确的打字指法,相比于用一两根手指打字的速度大大提高。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纷纷开始尝试模仿教师演示的指法来打字。
教师在引入和运用课堂导入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树立“教无定法”的意识,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观察和迎合学生的心理,灵活转变教学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小学信息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宅实验学校)
纲要指导,强化学生意志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师利用教学纲要直奔主题,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要求告诉学生,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为学生敲响上课的铃声,让学生尽早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而且,这种开门见山的课堂导入法不仅可以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先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使学生能够更集中于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和巩固大纲中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教授学生使用网页设计制作软件frontpage创建站点时,教师一上课就直接阐明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认识frontpage2000的工作界面,明确主页、页面、站点的概念,了解创建规划网页的基本方法;练习和掌握frontpage2000的基本操作,学会设计和规划网站,熟练规划文件的存放结构;在学习中培养做事有计划、遇事勤思考的习惯。这种直白的课堂导入方法,在课堂伊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时刻注意纲要中出现的重点内容,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中。
温故导入,串联新旧内容
信息课程的教学内容之间大都存在一定联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多是依靠这些联系由浅及深、循序渐进进行的。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教材知识结构之间的这些联系,先以复习旧知识为引子,在温故的过程中引入新知识,消除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和新知识的神秘感。而且这种复习旧知识的温故导入法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在学习如何使用幻灯片(PPT)制作电子幻灯片时,由于PPT软件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教师选用了温故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先引导学生重新温习已学习过的Word软件,将Word软件和PPT软件的界面结构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Word软件操作的快捷键应用到PPT软件中,发现很多快捷键在两个软件中都能够通用。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比很快熟悉了PPT软件的界面结构和操作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该软件。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是课堂引入环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和性格特点,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情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自然地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创设教学情境相比其他课堂导入的方法,对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教学素材要求较高,不是每节课堂都能找到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素材的。教师要想创设出更多高质量的教学情境,必须在日常教学和实际生活中加强对教学素材的积累,不能生搬硬套,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在学习使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时,教师并没有急于讲解Excel软件的使用知识,而是先与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然后让学生把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统计成图表。然而在学生还忙着归纳和统计时,教师已经将统计结果展示出来了。在学生都诧异于教师的速度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指出这是依靠Excel软件的数据统计和排序功能做到的,进而顺势将Excel软件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有了这个教学情境的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之后的课堂中学生便展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设置悬念,引导探究学习
课堂伊始,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设置悬念,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引入方法。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认知出现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内容得以顺利导入。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问题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此外,还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引用,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然后再对新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学生打字指法时,可先提问:“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键盘的构成和各个键位的作用了,那大家想想怎样打字最快?”学生们听后都按照自己的方法尝试进行打字,有的用一根手指、有的用两根手指……在各自摸索一段时间后,教师向学生演示了正确的打字指法,相比于用一两根手指打字的速度大大提高。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纷纷开始尝试模仿教师演示的指法来打字。
教师在引入和运用课堂导入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树立“教无定法”的意识,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观察和迎合学生的心理,灵活转变教学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小学信息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宅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