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使小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将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教学目标。重视认知规律在思维训练中的启迪作用,就会使学生逐渐学会思维的方法,逐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 思维意识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这样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露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设计好练习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4.创设新颖教法,激发学生思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数学课要想獲得这样的效果,就应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数学知识是人们通过思维加工而完成客观事物的抽象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兴趣盎然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感到一种无穷的乐趣,为他们展开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用“猜”的方法,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量出各内角度数,课上,当学生任意说出两个内角的度数,我都能一一推算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学生感到很惊讶,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到的知识也是牢固的。在进行质数、合数这一内容练习时,我说:“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尔后又说:“凡是合数学号的同学都站起来。”虽然这只是一站一坐的简单动作,但都是对学生思维正确与否的无声的检验。最后我问:“全班每人都站过一次,对吗?”一个学生说:“不对,只有我一个人没站起来过,因为‘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学生们哈哈大笑,笑声中巩固了新知,笑声中又产生了更强的求知欲。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肥乡县天台山中心校)
关键词: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 思维意识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这样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露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设计好练习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4.创设新颖教法,激发学生思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数学课要想獲得这样的效果,就应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数学知识是人们通过思维加工而完成客观事物的抽象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兴趣盎然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感到一种无穷的乐趣,为他们展开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用“猜”的方法,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量出各内角度数,课上,当学生任意说出两个内角的度数,我都能一一推算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学生感到很惊讶,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到的知识也是牢固的。在进行质数、合数这一内容练习时,我说:“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尔后又说:“凡是合数学号的同学都站起来。”虽然这只是一站一坐的简单动作,但都是对学生思维正确与否的无声的检验。最后我问:“全班每人都站过一次,对吗?”一个学生说:“不对,只有我一个人没站起来过,因为‘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学生们哈哈大笑,笑声中巩固了新知,笑声中又产生了更强的求知欲。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肥乡县天台山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