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随着新课程逐渐深入语文课堂,小练笔以其方便快捷、收效显著等优点获得了众多教师的青睐,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使用频率较高的手段之一。
小练笔,即短小精悍的动手练笔。小练笔虽小,倘若能科学地运用好,就能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写作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
一、多渠道指导学生挖掘小练笔写作素材
(一)变“画”为“话”————写插图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不少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具有激发兴趣、便于理解的功能外,还是教师引导学生练笔的绝好材料。
(二)意犹未尽————续一续
不少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结束了,但是依然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老师要善于抓住字里行间的矛盾点、对比点、情感点等,引导学生进行续写。譬如,教学完《坐井观天》之后,我抓住小鸟和青蛙的不休争论,引导学生想象并续写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发生的事。再如,上完《小摄影师》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进而续写文章。
(三)精彩篇章————仿一仿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在教学中,不能把教材当作故事来教,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写作的例子,并有效加以利用。
(四)巧用空白————补一补
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其留有想象的空间,称之为“留白”。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文章中独具匠心的结构、别具一格的词语、别有意蕴的句子、无尽遐想的省略号等,引导学生进行“补白”,与作者或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亲密接触”。
(五)古诗新作————编一编
将古诗编写成故事,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想象力,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不过,古诗编故事容易走入以下两个误区:第一,受到古诗内容的干扰而将故事写成诗意,丧失了习作的初衷。第二,由于古今差异大,学生受年龄、阅历的制约,难以“穿越“到过去的时光里,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的情况虽有粗浅了解,但毕竟不够到位,所以自然写不到位。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笔者认为,选择《清平乐·村居》《江畔独步寻花》《钦湖上初晴后雨》等写景的诗来编故事不仅能增强学生写景状物的能力,又能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六)匠心独具————改一改
改写是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保留原作的中心思想,改变其表现方式的一种习作形式。改写分为改编文体、改写人、改编结构、改变语言等方式。
二、多策略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一)明确目的,指导学生针对性练笔
小练笔的训练目的应该明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应该用篇长短来作为衡量小练笔质量高低的尺子,经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装针对性地练笔。例如,冒号、引号和提示语在不同位置的表达方式是第五册的训练重点和难点的要求,我设计了小练笔《餐桌上的对话》,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正确运用提示语和冒号、引号;学习了第六册《荷花》一文,我布置学生装观察一种植物,围绕植物的外形写一个片段;第十二册《最后一头战象》中,嗄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伫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深深地打动着学生,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嗄羧内心的感受,写一篇小练笔。
(二)选好拐杖,引导学生装模仿性练笔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门径,学生装小练笔应从模仿起步。模仿性小练笔是指模仿文本的观察顺序、写作思路和习作方法进行片段练写的训练形式。它是将阅读中的感知、理解和体会进行升华,同时迁移运用的极佳手段。例如,学完十一册《少年闰土》后,引导学生装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容貌,进行专门的外貌仿写小练笔;第八册《桂林山水》按照总分总结构谋篇布局,将桂林的山、水写得具体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眷恋之情。课后,教师鼓励学生依照课文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抓住校园中最有特色的两三个景写具體,抒发自己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三)指导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修改是写作过程的主要环节。任何一篇好的习作都离不开反复性修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习作水平要得到提高,教师必须引导、指导学生学会评改。让每一个学生装通过“师改”“自改”“互改”等方式,提高其赏评、修改习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是师改。由于小练笔篇幅较短,教师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讲评小练笔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发掘学生小练笔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提高小练笔的信心,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修改。教师可选择写得好的小练笔和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小练笔课堂讲评,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小练笔进行比较的过程中领悟小练笔之妙及不足,从而提高赏评、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是自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习作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原文进行增、删、换、改、修改完毕后,引导他们与原文比较一下,看看自己进步在哪儿,激发他们自己修改小练笔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批改的能力。
三是互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同桌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修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练笔展示给同学。互改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在沟通情感、互看互评互改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习作素养。
小练笔,即短小精悍的动手练笔。小练笔虽小,倘若能科学地运用好,就能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写作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
一、多渠道指导学生挖掘小练笔写作素材
(一)变“画”为“话”————写插图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不少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具有激发兴趣、便于理解的功能外,还是教师引导学生练笔的绝好材料。
(二)意犹未尽————续一续
不少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结束了,但是依然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老师要善于抓住字里行间的矛盾点、对比点、情感点等,引导学生进行续写。譬如,教学完《坐井观天》之后,我抓住小鸟和青蛙的不休争论,引导学生想象并续写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发生的事。再如,上完《小摄影师》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进而续写文章。
(三)精彩篇章————仿一仿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在教学中,不能把教材当作故事来教,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写作的例子,并有效加以利用。
(四)巧用空白————补一补
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其留有想象的空间,称之为“留白”。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文章中独具匠心的结构、别具一格的词语、别有意蕴的句子、无尽遐想的省略号等,引导学生进行“补白”,与作者或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亲密接触”。
(五)古诗新作————编一编
将古诗编写成故事,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想象力,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不过,古诗编故事容易走入以下两个误区:第一,受到古诗内容的干扰而将故事写成诗意,丧失了习作的初衷。第二,由于古今差异大,学生受年龄、阅历的制约,难以“穿越“到过去的时光里,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的情况虽有粗浅了解,但毕竟不够到位,所以自然写不到位。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笔者认为,选择《清平乐·村居》《江畔独步寻花》《钦湖上初晴后雨》等写景的诗来编故事不仅能增强学生写景状物的能力,又能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六)匠心独具————改一改
改写是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保留原作的中心思想,改变其表现方式的一种习作形式。改写分为改编文体、改写人、改编结构、改变语言等方式。
二、多策略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一)明确目的,指导学生针对性练笔
小练笔的训练目的应该明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应该用篇长短来作为衡量小练笔质量高低的尺子,经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装针对性地练笔。例如,冒号、引号和提示语在不同位置的表达方式是第五册的训练重点和难点的要求,我设计了小练笔《餐桌上的对话》,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正确运用提示语和冒号、引号;学习了第六册《荷花》一文,我布置学生装观察一种植物,围绕植物的外形写一个片段;第十二册《最后一头战象》中,嗄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伫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深深地打动着学生,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嗄羧内心的感受,写一篇小练笔。
(二)选好拐杖,引导学生装模仿性练笔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门径,学生装小练笔应从模仿起步。模仿性小练笔是指模仿文本的观察顺序、写作思路和习作方法进行片段练写的训练形式。它是将阅读中的感知、理解和体会进行升华,同时迁移运用的极佳手段。例如,学完十一册《少年闰土》后,引导学生装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容貌,进行专门的外貌仿写小练笔;第八册《桂林山水》按照总分总结构谋篇布局,将桂林的山、水写得具体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眷恋之情。课后,教师鼓励学生依照课文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抓住校园中最有特色的两三个景写具體,抒发自己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三)指导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修改是写作过程的主要环节。任何一篇好的习作都离不开反复性修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习作水平要得到提高,教师必须引导、指导学生学会评改。让每一个学生装通过“师改”“自改”“互改”等方式,提高其赏评、修改习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是师改。由于小练笔篇幅较短,教师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讲评小练笔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发掘学生小练笔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提高小练笔的信心,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修改。教师可选择写得好的小练笔和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小练笔课堂讲评,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小练笔进行比较的过程中领悟小练笔之妙及不足,从而提高赏评、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是自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习作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原文进行增、删、换、改、修改完毕后,引导他们与原文比较一下,看看自己进步在哪儿,激发他们自己修改小练笔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批改的能力。
三是互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同桌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修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练笔展示给同学。互改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在沟通情感、互看互评互改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习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