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诸如缺乏高职版本的教材、授课形式欠活、未能有效地应对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等问题,而视频案例教学一方面符合高职高专学生认识世界的形象思维特点,另一方面也能够较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抽象的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更加富有感染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视频案例教学法,应该始终把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兴趣、发挥高职高专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放在重要位置。
关键词:视频案例教学;高职高专;《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均简称为《基础》)的教学不仅要着眼于新课程的框架体系、主要内容、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而且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笔者认为,在《基础》课中引入视频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开拓高职高专学生思维,培养其实践能力,推进当前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改革有着积极作用。
一、当前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规定全国高等学校从2006年秋季开始普遍开设《基础》课,如今,该课程已在高职高专全面铺开,其实际效果也日益凸显出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基础》课教学缺乏高职版本的教材
“05方案”中的本专科课程门数是不同的,但却使用相同版本的全国统编教材。它们的课程内容体系构设并非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而是根据本科生的特点和本科院校《基础》课课程体系的要求设计的,教材体系主要是为本科课程体系配套服务的。高职高专教学使用本科版本教材,未能适应和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相对不足的状况,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往往以教材为依据,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导,而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作为一门理论课,应有理论的阐释与思维的抽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理论来理论去,不能精辟地揭示理论与现实的内在联系,不能号准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脉搏,不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授课内容缺乏新鲜感,缺乏针对性,往往会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2 授课形式欠活
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认为《基础》课课堂教学脱离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实际,枯燥、呆板、教条化、书本化,政治性过强,科学性不足,有让人强迫接受之嫌。许多课堂呈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以独白的方式满堂灌,既难有很强的针对性、创造性、触及高职高专学生灵魂的讲授,又少有富有成效的交流和讨论。这种重讲解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心灵感受、重共性轻个性的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教法,既违背了教育和认识的规律,又忽视了高职高专学生的需求。另外,有的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其运用还比较初级,缺乏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的剪辑、精彩务实的案例和时事新闻资料,基本上只是把书本内容、教案、部分案例转换成“电子版”投影到屏幕上,这实际上还是传统讲课方式的重现,只不过是披上了现代技术手段的外套而已。
3 未能有效地应对互联网的发展给《基础》课教学带来的严峻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但也给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网络文化的多样性易导致高职高专学生因多种思潮相互激荡而产生思想上困惑和迷茫、价值选择更加困难,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某些网站所宣传的西方价值观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构成了威胁。面对上述挑战,《基础》课教师尚未有很好的措施克服网络化浪潮中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侵袭。在《基础》课教学中显示出来的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实际工作与开设此课的目的与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说明脱离实际、忽视现实、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制约这一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变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视频案例教学法不失为克服上述弊端的好方法之一。
二、在高职高专《基础》课中采用视频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所谓视频案例教学就是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准备好的视频案例在课堂中播放,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参与引导,通过全体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师生之间的思想交锋以及多方的互动探讨来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
1 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思维特点:人类认识世界有两种思维模式,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高职高专学生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更喜欢采用形象思维。例如,在讲授爱国主义章节时,如果仅仅采用书本中抽象的概念的话,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而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播放几分钟的视频剪辑,如《东京审判》,则很容易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生源特点:高职高专生源与本科生源相比具有更多的层次性。学生有的来自普高毕业生,有的来自中职毕业生,还有的甚至来自初中毕业生。这几类学生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普高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教育,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中职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虽然学习习惯普遍不如普高学生好,但是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和课堂的表现欲等却略胜一筹。这种生源构成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高专生思想素質、文化基础、知识结构的多层次和多样化。而目前的《基础》课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基本上采用合班教学的形式,即学校经常安排中职生源班级和普高生源班级合在一起上课。既然要求两类处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接受同等的课程学习,就应该努力思考采用一种雅俗共赏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
2 《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
《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着重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就决定了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重在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本课程承担着“知行转化”的任务,即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内心的信念,并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行为。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不能仅仅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而必须采用一些比较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使整个授课过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3 视频案例教学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可行性
视频案例教学的形象性:视频案例教学一方面符合高职高专学生认识世界的形象思维特点;另一方面也能够较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抽象的教学 过程更加形象化,更加富有感染力。
视频案例教学受众的广泛性和意义的开放性:视频案例教学很好地适应了高职高专生源的多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高职高专生都能够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为不同背景、阅历和文化水平的高职高专学生提供广阔的意义阐释空间。同时也为具有不同价值观的高职高专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供了资源与可能。在多种观点的碰撞过程中,高职高专学生能不断审视自身的原有观点,批判、借鉴他人的观点,最终不断完善与修正自己的观点。而这一过程也正是由《基础》课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与特点所决定和要求的。
视频案例教学的超时空性、似真性和典型性:视频案例教学可以借助夸张等艺术手法,讲述不同时空的故事,通过故事画面凸显矛盾并深刻地传达意义,将一些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然而容易被人忽视,或者将常人很难觉察和领悟到的矛盾、意义、思想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例如,美国喜剧片《亡命夺宝》基本上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所体现出的金钱诱惑与人性素情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个故事可能会使高职高专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感有利于高职高专学生在保持一定心理距离的基础上,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思考与分析剧情内容,避免“当局者迷”;而熟悉感又有利于帮助高职高专学生联想自己见到或经历过的类似情境,进而在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熟悉的情境,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在知与行之间建立动态的链接,最终实现知行的优化与转化。而这也正是《基础》课课程的内在要求。
三、依据《基础》课的特点组织视频案例教学
把视频案例教学法引入《基础》课,应体现和适应《基础》课教学的特点。《基础》课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严格的科学性、鲜明的思想性、强烈的政治性、高度的开放性和严密的逻辑抽象性。其理论要为高职高专学生所理解接受,并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需要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育鼓励高职高专学生能动地去思考、去讨论、去领悟,做学习的主角。所以,在《基础》课中运用视频案例教学法,应该始终把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兴趣,发挥高职高专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放在重要位置。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搞好视频案例教学,需要抓好以下两个主要环节:
第一,精选视频案例
視频案例教学法以视频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视频案例的选择决定着视频案例教学的成败。恰当的视频案例有助于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恰当的案例则可能把《基础》课导入歧途。因此,选择恰当的视频案例是成功实施视频案例教学法的先决条件。《基础》课所选择的视频案例应具有时代性、普遍性、相关性、人格性、思维空间性等特点。所谓时代性,是指选择的视频案例紧扣时代的主题,体现时代的新鲜内容,涉及社会和法律中最前沿的问题,贴近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实际。所谓普遍性,是指所选择的视频案例曾引起广泛关注,是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所谓相关性,是指在选择教学视频案例时,必须考虑它与课堂教学所涉及的相关主题或理论观点的内在联系。所为人格性,就是所选择的视频案例具有人格教育的功能。视频案例中伟大人物的人格力量,会对高职高专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从而促使他们以伟人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过《走近毛泽东》、《世纪伟人邓小平》的视频案例,该视频案例不仅使高职高专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两位伟人产生了崇敬之心,而且使他们受到了两位伟人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之上、以祖国和人民利益为最大利益的价值观教育和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所谓思维空间性,就是指选择的视频案例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加以审视,留给高职高专学生广阔的思考余地,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另外,由于《基础》课教学时间较少,而内容博大精深,因而,所选择的视频案例宜精不宜多,如视频案例过多充斥课堂,甚至完全用视频案例教学代替课堂理论讲授,也是不合适的。
第二,围绕视频案例组织好课堂讨论
(1)做好讨论前的充分准备。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课堂讨论是不会成功的,为此,运用视频案例教授《基础》课,因播放视频占用的时间相对于文字案例要多,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没有课前的预习,视频播放后就难以立即开展讨论。
(2)加强视频案例讨论的启发和引导。高职高专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但教师要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应体现在视频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对高职高专学生在讨论中通过视频案例分析提出的正确观点和想法应给予充分肯定和补充,积极引导高职高专生做进一步的思考,要求高职高专学生运用《基础》课所阐述的原则和方法再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和论证;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偏颇思想倾向,教师切不可急于批评,而是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地启发高职高专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来,做到以理服人。
(3)及时对视频案例讨论进行总结。由教师对视频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十分重要。画龙点睛、切中要害的总结分析,不仅会使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到及时修正,而且能够通过视频案例提升理论,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课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视频案例教学;高职高专;《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均简称为《基础》)的教学不仅要着眼于新课程的框架体系、主要内容、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而且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笔者认为,在《基础》课中引入视频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开拓高职高专学生思维,培养其实践能力,推进当前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改革有着积极作用。
一、当前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规定全国高等学校从2006年秋季开始普遍开设《基础》课,如今,该课程已在高职高专全面铺开,其实际效果也日益凸显出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基础》课教学缺乏高职版本的教材
“05方案”中的本专科课程门数是不同的,但却使用相同版本的全国统编教材。它们的课程内容体系构设并非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而是根据本科生的特点和本科院校《基础》课课程体系的要求设计的,教材体系主要是为本科课程体系配套服务的。高职高专教学使用本科版本教材,未能适应和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相对不足的状况,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往往以教材为依据,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导,而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作为一门理论课,应有理论的阐释与思维的抽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理论来理论去,不能精辟地揭示理论与现实的内在联系,不能号准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脉搏,不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授课内容缺乏新鲜感,缺乏针对性,往往会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2 授课形式欠活
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认为《基础》课课堂教学脱离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实际,枯燥、呆板、教条化、书本化,政治性过强,科学性不足,有让人强迫接受之嫌。许多课堂呈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以独白的方式满堂灌,既难有很强的针对性、创造性、触及高职高专学生灵魂的讲授,又少有富有成效的交流和讨论。这种重讲解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心灵感受、重共性轻个性的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教法,既违背了教育和认识的规律,又忽视了高职高专学生的需求。另外,有的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其运用还比较初级,缺乏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的剪辑、精彩务实的案例和时事新闻资料,基本上只是把书本内容、教案、部分案例转换成“电子版”投影到屏幕上,这实际上还是传统讲课方式的重现,只不过是披上了现代技术手段的外套而已。
3 未能有效地应对互联网的发展给《基础》课教学带来的严峻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但也给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网络文化的多样性易导致高职高专学生因多种思潮相互激荡而产生思想上困惑和迷茫、价值选择更加困难,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某些网站所宣传的西方价值观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构成了威胁。面对上述挑战,《基础》课教师尚未有很好的措施克服网络化浪潮中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侵袭。在《基础》课教学中显示出来的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实际工作与开设此课的目的与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说明脱离实际、忽视现实、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制约这一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变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视频案例教学法不失为克服上述弊端的好方法之一。
二、在高职高专《基础》课中采用视频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所谓视频案例教学就是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准备好的视频案例在课堂中播放,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参与引导,通过全体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师生之间的思想交锋以及多方的互动探讨来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
1 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思维特点:人类认识世界有两种思维模式,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高职高专学生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更喜欢采用形象思维。例如,在讲授爱国主义章节时,如果仅仅采用书本中抽象的概念的话,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而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播放几分钟的视频剪辑,如《东京审判》,则很容易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生源特点:高职高专生源与本科生源相比具有更多的层次性。学生有的来自普高毕业生,有的来自中职毕业生,还有的甚至来自初中毕业生。这几类学生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普高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教育,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中职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虽然学习习惯普遍不如普高学生好,但是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和课堂的表现欲等却略胜一筹。这种生源构成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高专生思想素質、文化基础、知识结构的多层次和多样化。而目前的《基础》课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基本上采用合班教学的形式,即学校经常安排中职生源班级和普高生源班级合在一起上课。既然要求两类处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接受同等的课程学习,就应该努力思考采用一种雅俗共赏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
2 《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
《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着重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就决定了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重在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本课程承担着“知行转化”的任务,即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内心的信念,并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行为。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不能仅仅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而必须采用一些比较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使整个授课过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3 视频案例教学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可行性
视频案例教学的形象性:视频案例教学一方面符合高职高专学生认识世界的形象思维特点;另一方面也能够较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抽象的教学 过程更加形象化,更加富有感染力。
视频案例教学受众的广泛性和意义的开放性:视频案例教学很好地适应了高职高专生源的多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高职高专生都能够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为不同背景、阅历和文化水平的高职高专学生提供广阔的意义阐释空间。同时也为具有不同价值观的高职高专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供了资源与可能。在多种观点的碰撞过程中,高职高专学生能不断审视自身的原有观点,批判、借鉴他人的观点,最终不断完善与修正自己的观点。而这一过程也正是由《基础》课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与特点所决定和要求的。
视频案例教学的超时空性、似真性和典型性:视频案例教学可以借助夸张等艺术手法,讲述不同时空的故事,通过故事画面凸显矛盾并深刻地传达意义,将一些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然而容易被人忽视,或者将常人很难觉察和领悟到的矛盾、意义、思想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例如,美国喜剧片《亡命夺宝》基本上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所体现出的金钱诱惑与人性素情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个故事可能会使高职高专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感有利于高职高专学生在保持一定心理距离的基础上,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思考与分析剧情内容,避免“当局者迷”;而熟悉感又有利于帮助高职高专学生联想自己见到或经历过的类似情境,进而在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熟悉的情境,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在知与行之间建立动态的链接,最终实现知行的优化与转化。而这也正是《基础》课课程的内在要求。
三、依据《基础》课的特点组织视频案例教学
把视频案例教学法引入《基础》课,应体现和适应《基础》课教学的特点。《基础》课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严格的科学性、鲜明的思想性、强烈的政治性、高度的开放性和严密的逻辑抽象性。其理论要为高职高专学生所理解接受,并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需要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育鼓励高职高专学生能动地去思考、去讨论、去领悟,做学习的主角。所以,在《基础》课中运用视频案例教学法,应该始终把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兴趣,发挥高职高专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放在重要位置。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搞好视频案例教学,需要抓好以下两个主要环节:
第一,精选视频案例
視频案例教学法以视频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视频案例的选择决定着视频案例教学的成败。恰当的视频案例有助于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恰当的案例则可能把《基础》课导入歧途。因此,选择恰当的视频案例是成功实施视频案例教学法的先决条件。《基础》课所选择的视频案例应具有时代性、普遍性、相关性、人格性、思维空间性等特点。所谓时代性,是指选择的视频案例紧扣时代的主题,体现时代的新鲜内容,涉及社会和法律中最前沿的问题,贴近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实际。所谓普遍性,是指所选择的视频案例曾引起广泛关注,是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所谓相关性,是指在选择教学视频案例时,必须考虑它与课堂教学所涉及的相关主题或理论观点的内在联系。所为人格性,就是所选择的视频案例具有人格教育的功能。视频案例中伟大人物的人格力量,会对高职高专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从而促使他们以伟人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过《走近毛泽东》、《世纪伟人邓小平》的视频案例,该视频案例不仅使高职高专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两位伟人产生了崇敬之心,而且使他们受到了两位伟人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之上、以祖国和人民利益为最大利益的价值观教育和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所谓思维空间性,就是指选择的视频案例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加以审视,留给高职高专学生广阔的思考余地,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另外,由于《基础》课教学时间较少,而内容博大精深,因而,所选择的视频案例宜精不宜多,如视频案例过多充斥课堂,甚至完全用视频案例教学代替课堂理论讲授,也是不合适的。
第二,围绕视频案例组织好课堂讨论
(1)做好讨论前的充分准备。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课堂讨论是不会成功的,为此,运用视频案例教授《基础》课,因播放视频占用的时间相对于文字案例要多,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没有课前的预习,视频播放后就难以立即开展讨论。
(2)加强视频案例讨论的启发和引导。高职高专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但教师要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应体现在视频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对高职高专学生在讨论中通过视频案例分析提出的正确观点和想法应给予充分肯定和补充,积极引导高职高专生做进一步的思考,要求高职高专学生运用《基础》课所阐述的原则和方法再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和论证;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偏颇思想倾向,教师切不可急于批评,而是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地启发高职高专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来,做到以理服人。
(3)及时对视频案例讨论进行总结。由教师对视频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十分重要。画龙点睛、切中要害的总结分析,不仅会使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到及时修正,而且能够通过视频案例提升理论,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课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