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目前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最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临床上常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对CP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GM-FCS为Ⅰ级和Ⅱ级的患儿可以独立行走,但运动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受损,运动耗能增加;Ⅲ级至Ⅴ级的患儿则无法独立行走,需要借助助行器或轮椅进行功能性活动[2].CP患儿的步行能力与患儿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受教育程度和职业选择等都密
【机 构】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广东省广州市,510120;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广东省广州市,510120;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目前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最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临床上常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对CP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GM-FCS为Ⅰ级和Ⅱ级的患儿可以独立行走,但运动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受损,运动耗能增加;Ⅲ级至Ⅴ级的患儿则无法独立行走,需要借助助行器或轮椅进行功能性活动[2].CP患儿的步行能力与患儿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受教育程度和职业选择等都密切相关,患儿步行障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渐进抗阻吸气训练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对颈脊髓损伤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颈脊髓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ASIA分级为A、B级损伤的患者设为A组,ASIA分级为C、D级损伤的患者设为B组(每组1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的呼吸训练方式,20min/次,2次/天.观察组采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20min/次,1次/天,常规呼吸训练20min/次,1次/天.2组
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指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是血管性失智症的一个重要亚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1].国内一项PSCI流行病学特征系统评价表明,卒中后3个月内PSCI发病率为56.6%[2].国外研究显示有高达6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如不干预,约1/3患者将会发展为失智症[3].现阶段治疗PSCI的主要方法为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在内的改善认知的药物,但研究发现单纯的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佳[4].因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致残疾病,脊髓由于各种原因受损导致患者的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1].2012年美国创伤性SCI发病率为54人/百万[2],而中国创伤性SCI发病率平均为41人/百万[3-4],非创伤性SCI发病率约为65人/百万,其中57%为截瘫患者[5].如不能有效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及活动能力的提升,将导致呼吸系统并发症、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情况与生存质量[6].既往推荐SCI患者进行有氧训练、上肢肌力训练及下肢柔韧性训练以维持或提
婴幼儿血管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主张早期予以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和对心理发育的负面影响.随着β受体阻滞剂的成功应用,治疗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治疗效果也随之提高.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概述了婴幼儿血管瘤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优缺点和选择依据,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60岁以上者的第二大死因和致残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在全球接近1.13亿[1].脑卒中的症状包括肢体偏瘫、痉挛、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平衡协调障碍、吞咽障碍等[2].超过半数的卒中患者无法从运动损伤中完全恢复,其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