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漆器,成为公共艺术的国之重器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漆中的“锦纹”工艺,剔红雕中锦纹有100多种,每一种锦纹,都要按规定的刀数做完:“刺”一个方锦要32刀,“刺”一个十二瓣六方花要72刀,“刺”一个松球要68刀……每一种刀法,雕工都要练习千百遍。

  燕京八绝中,如今难觅得的,雕漆算一种。
  雕漆,又称剔红,始于宋元,兴于明清。是一种流传于扬州、苏州和北京等地的传统漆艺。北京剔红兴盛于宫廷:明永乐年间,官方开办了果园厂漆作。到清乾隆年间,因得皇帝厚爱。朝廷特地抽调扬州、苏州的雕漆艺人到宫廷造办处,和北京剔红器手艺人一起开始为皇家织造雕漆。从此,雕器和景泰蓝、玉雕、牙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一起被封为“燕京八绝”,成为清朝宫廷手艺的代表。

开跑车的非遗大师


  看最精美的雕漆要去故宫,但寻找当代雕漆技艺最高超的漆匠,却要远离市中心,直奔杨林大道。
  文乾刚大师的工作室很好找,门外停着跑车的那一幢别墅就是。只见老先生戴墨镜、开跑车、住别墅,与人们惯常想法中的“濒危手艺老工匠”形象大相径庭。
  他的工作室很宽敞,一层有200多平米的空间,正前方摆放着一扇高约3米的巨幅屏风,两位年轻工匠正在忙活着,一人拿的刀,尖而细,刀前段还带回钩,另一人拿的刀平而锋利。文乾刚则在一旁教授,“要做一个合格的雕工,除了有刀法,还要在设计、制漆、雕漆上融会贯通。”
  雕漆分为“上手”和“下手”,“上手”主要负责雕漆的整体造型,“下手”负责雕漆起衬托作用的锦纹,两位匠人,各司其职。
  雕漆其实并不是文乾刚的强项。雕漆工艺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设计、制胎、髹漆、画工、雕刻、磨推等六大工艺,从明代果园厂官办漆作开始,北京雕漆工匠们就一直分工协作。到上世纪50年代后,公私合营后。北京雕漆厂有好几百号人,雕漆甚至形成了流水化生产线,每个人只负责其中很少的工艺。
文乾刚在检视花瓶,从前他负责的漆器设计,因为好学,后来全工序都弄明白了。

  文乾刚主攻的方向是设计,但却是行业少有的、能精通整个工艺的工匠。1962年,他在北京工艺美术学校雕塑学科毕业后,分配至北京雕漆厂工作实习。“制漆、制胎、髹漆、雕刻……只要哪里缺人就让我去顶班。虽然累,却让我迅速掌握了每道工艺,知道各个工艺之间如何衔接配合。这样会让你处理问题时。学会系统性的思考。”他说。
  文老从小就喜欢书法和绘画,正式调入雕漆厂后,他虽然被分到技术科做设计,但只要一有空,就会溜到车间向各个生产线的师傅偷师:向设计师孙彩文学设计,跟着漆工师傅张启顺等学习髹漆,雕漆则拜了周长泰和汪德亮两位老师。因为两位师傅虽然做的是同一个工序,但风格却完全不同。他于是狠学,学周长泰师傅学其雕刻明式简洁明快,学王德亮师傅习其大清繁复之美……2003年,在退休后两年,“玩心不息”的他又成立了雕漆工作室。
  才开始做,他发现,雕漆行业环境已大不如前——批量化流水线生产的大背景下,能术业专攻的人才极少。而偏偏现代的雕漆,需要从艺者对待每一件作品,每一道工艺都要精益求精。于是,雕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成了文乾刚对徒弟们的硬性要求。他认为,这样不仅仅是雕漆作品能做好的前提,更是雕漆这门技艺能传承下去的保障。

一毫漆涂二十道,一幅屏雕三万刀


  从偌大开阔的工作室,进入别墅后面另一个房间,环境和光线陡然不同:这里只有十来平方米,没有窗户,房间湿热而昏暗,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这是大漆的味道,可能有点刺鼻,不过它对人体没有危害,反而还有杀菌作用。”文乾刚说。
  角落旁,一位老师傅,正在“髹漆”:把调好的漆涂抹在胎上,制成可供雕刻的漆膜。制作剔红的漆,是把大漆、熟桐油、银朱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髹漆是雕漆中最费时的工序。师傅要把漆均匀地涂抹在木胎上。待涂抹的漆层稍干后,再在上面涂抹另一层。在胎面形成一毫米厚的漆,漆工至少要涂20道。一般用于雕漆用的漆层要有5-10毫米厚,需要髹涂100到200次。漆工视天气好坏,每天涂抹1-2次。因而要做成漆胎一般需要100多天,因而有“髹漆百日”“百髹成胎”之说。
  文乾刚说,大漆最佳的干燥温度是25℃,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之間。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一般大漆6~8小时就可干好。温湿度控制不好,或者季节不对,涂一道漆甚至需要干燥好几天。古代没有空调,因而古代的漆工们设计了这种专门保持恒温、恒湿的“窨房”,以保证涂抹的大气能迅速干燥。
  涂抹在胎上的漆层的干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通常在“髹漆百日”之后,大漆就结成了一层有柔软而有弹性的漆膜。这样就可以在上面进行雕刻了。
  以前,文乾刚负责漆器设计。设计好图纸之后,雕刻师傅们便把图纸贴在漆胎上,准备雕漆。
  雕漆中的雕刻部分,分为“刺”“起”“片”“铲”“勾”“锦纹”六种技艺,分别用不同的刀具。所谓“刺”,是一种尖细的刀具。在贴了图纸的漆胎上刺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一种锋利的平铲的刀,把已经“刺”开的漆层需要去掉的“起”出来。这个工艺业界称之为“起平地”。在起完平地后,需要用铲刀把多余的漆层铲下来,然后用一把带回钩的“勾”刀,在漆面上勾出线条。然后就进入了雕刻中最体现雕工的部分:锦纹。
1大型的屏风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礼器存在,国家强盛了,雕红漆的境况也受到重视。
2一位老师傅正在髹漆,在胎面形成一毫米厚的漆,漆工至少要涂20道。
3文老与师傅学徒们在研究,雕刻师把图纸贴在漆胎上,开始雕漆。
4马头形状的雕红漆摆件。
5在“髹漆百日”之后,大滚就结成了一层有柔软而有弹性的漆膜,此时可雕刻创作。

  雕漆中的“锦纹”工艺,是剔红雕中用来表面雕刻细节的工艺。剔红雕中锦纹有100多种,每一种锦纹,都要按规定的刀数做完:“刺”一个方锦要32刀,“刺”一个十二瓣六方花要72刀,“刺”一个松球要68刀……一幅大型的屏风作品,由上百种锦纹组成。而每每做一朵锦纹,雕工都要出上百刀,每种锦纹少则出现几十次,多则出现几百次。这幅名为《剔红居庸叠翠宝座屏风》的剔红漆作品,仅制作锦纹一项,雕工就在上面动了3万多刀。

国之重器


  既然做一幅巨型雕漆屏风如此费功费力,但为什么还要做呢?
  “我们先要明白,屏风为什么诞生。”文乾刚指着自己雕刻的屏风说,中国屏风的制作,始于3000年前的商周。那一个尚“礼”的时代。那时的屏风,被称为“邸”或“扆”。“邸”特指天子座后的屏风,是为显示其“九五至尊”;而“扆”指的是设在户牖间的屏风,也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用。剔红漆器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权力的象征,因而剔红漆屏风,自然而然在屏风中就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文老说,古时剔红雕漆屏风,一向被视为国之重器,是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和礼器而存在。而上世纪90年代后,剔红漆之所以衰落是因为之前我们走向了误区,“要把曾经作为国之重器的剔红器,作为一种普通的商品来出售。”
  北京雕漆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作出的大量精美剔红漆作品,都以很低廉的价格作为出口创汇商品流出到国外。又因为订单巨大,不少各种打折“剔红漆”的小厂小作坊紛纷出现,生产了大量粗制滥造的漆器。最终导致整个雕漆行业,不再以质量取胜,走向拼产能和价格的不归路。
  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后。文老开始重新以“礼器”的标准来做剔红雕。文乾刚认为,当代的剔红雕,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应该作为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家公共艺术而存在。他指着那扇《剔红居庸叠翠宝座屏风》介绍道,这是反映中国古代丝绸之道题材的作品,是为呼应“一带一路”的主题,是北京非遗中心博物馆订制,“和徒弟一起花了4年时间才制成。”
  历朝历代,每逢国家国力强盛时,雕漆艺术就会复兴。近年雕漆的需求上升也与中国国力上升密不可分。眼下文乾刚的雕漆屏风的产量一直都很低。基本上都只保持一年一件的进度。但文老已经感到很满意:“历朝历代,都会留下一些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我希望自己的剔红雕每一件都有这个时代的烙印!”
其他文献
在洛杉矶西南郊区距离LAX国际机场只有一两英里的地方,20个人聚集在一幢不起眼的房子里,等待着仪式的开启。外面是阳光灿烂的二月早春,但这些人却不解风情地聚在一个没有窗户的餐厅,靠惨白的顶灯提供着仅有的光线。  屋里的人口音纷杂。大多数人操美式英语,但偶尔也有瑞典语、俄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响动。他们中有男有女,在这里一边聊天,一边分享着一个巨大的比萨,在汽水冒着气泡的时候,角落里一台电子游戏机不
“花痴不一样,她们不找东西,她们更给予,或者至少她们还不知道要找什么,她们的需求太纷乱复杂。”  程耳不能隐身在他的短篇小说集《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程耳导演了同名电影,口碑不错,借电影上映的时机,小说集问世,假使你先看电影的话,读小说时就老是会想到电影。原因是,这部电影与小说的文本相当一致,其视听语言又是华丽的,电影在文笔简洁的小说面前,宛如大象走在竹林里般明显,难以暫时忘记它,于是打搅了阅读。这
2018年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五,汶川县映秀镇,一块汉白玉大钟表静静躺在漩口中学地震纪念遗址前,没等春节过完,这里已经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  这天,《大河报》记者朱长振起了个大早,专程从河南赶到这里,按照约定,他要給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家庭拍张大合照,并送去此前一年拍摄的全家福。  这是“汶川十年”最后的献礼。  朱长振将这次回访看得比什么都重,早在5个月前,他就买了一台价值两万余元的单反相机,还恶
事已至此,再来讨论冯唐对泰戈尔《飞鸟集》翻译的细节,已经毫无必要。冯唐翻译的问题,不是细节上的诸如“mask(面具)”翻译成“裤裆”、“kiss of eternal(永恒之吻)”翻译成“绵长如舌吻”,而是他在“翻译”这件事从根本上搞混了。  翻译者不是创作者,正如你的修脚师、整容医生、化妆师不是你的亲爹亲妈一样。冯唐自以为自己是个诗人,这没啥不可以的,但将自己所为的诗风、诗品带入到别人的作品中,
6月举行的2016春夏男装周,一股强烈的骚柔之风从伦敦刮起,继而席卷佛罗伦萨、米兰和巴黎,比基尼上衣、鲜花套装、蕾丝衬衫、透视上衣、绣花凉鞋、清凉短裙……这些都是在男模上看到的最新设计。男装向女装取经,这合理吗?  一直以来,女装可以从男装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男装设计借鉴女装却鲜有人尝试。现如今,新时代的男性信奉“看上去很美”的哲学,加上女性加倍追求清新、暖男、文艺的特质,早已把阳刚与肌肉忘得一
10月23日,伴随20岁的李昊桐在海口观澜湖捧起职业组冠军奖杯,第四届观澜湖世界明星赛在欢乐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本届赛事邀请到9位职业高尔夫球手,25位国内外文体巨星的倾力出战,更吸引了数百名各界名流到场助阵,成为了一场享誉全球的“跨界盛典”。  短短四天,来自好莱坞的影视大腕、国际体坛巨星,以及中国大陆、港台、韩国的知名明星,连同世界高球名将都齐聚海口观澜湖,以高尔夫为媒,聊电影、聊体育、聊音乐,
所谓观众,其实是由电影创造的,有什么样的电影,就会有什么样的观众。  冯小刚为了宣传新电影《芳华》真是拼了,不但上央视《朗读者》节目去读了一首诗,还在上海电影节上炒作了一把。他大骂观众,认为中国“垃圾电影”横行的责任在“垃圾观众”太多,“你不去捧场,就没(垃圾电影)这东西,往往垃圾票房还很好。”  这话出自冯小刚之口,着实让人吃惊。要知道,在国内导演中,冯小刚被认为是最懂市场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
伊斯坦布尔的日与夜,有着不可说的秘密。  置身其中,这座城就如一台破旧又精密的庞大机器,将古罗马废墟的残败、清真寺群的神秘、博斯普鲁斯的从容不凡、大巴扎的烟火气……在扭曲的晨霭和此起彼伏的朝拜声中依次托出,过载的信息分分钟让你宕机。再遭遇一下每日例行公事的大塞车,恍惚之间让人不禁抛出经典三连: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嘛。1481  白光透过有51个孔隙的圆形穹顶,洒在我脸上,无法分辨是天光还是人造
几年前,我在韩国做调研时关注过垃圾处理的问题,访问了当地几家“垃圾处理厂”,看到“垃圾处理”不是一个敏感词,与居民友好相处。  人们最恐惧的是垃圾焚烧后从烟囱里排出的废气,比如麻浦企业,就在显眼的位置设立了垃圾处理的模拟装置,电子显示牌实时显示烟囱里所排出废气的各种数据信息,对比着国际规定的标准。我们参观时看到,好几项有害物质的合量都为零,其他也都远远低于国际限定的标准。麻浦整个垃圾处理的过程完全
在短短的十年创作期间,这位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留下了800多幅画作,800多封信件,在世时只卖出过一幅画。但如今,梵高却被公认为“现代艺术之父”。  如果要了解梵高的一生,世界上恐怕已经有足够多作品了:从1856年柯克·道格拉斯主演的电影《梵高传》,到2010年由卷福主演的《梵高:画语人生》;从欧文·斯通赚人热泪的传记《渴望生活》,到公认最客观详尽的奈菲与格雷戈里合著的《梵高传》,梵高短短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