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
毛泽东同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除了社会条件以外,还有他过人的特点,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集中集体智慧,为实现革命和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这也正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如果没有毛泽东,那么中国的历史,还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徘徊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一种局面。回顾党的历史,实事求是是否处于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能否取得胜利。所以我们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非常重要。
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干部会上,毛泽东在所作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唯物而辩证的说明,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样,就使“实事求是”这个命题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进而发展成为党的思想路线。1963年11月他在修改《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时又强调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要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还强调要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在他起草的一个通知中写道:“我们的口号是:一,不作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作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有了后一条补充,就把《反对本本主义》中所说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表述得更加完整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经常深入全国各地考察研究。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中央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图书资料,还亲自参观了工农业生产现场,最后形成了至今仍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论十大关系》。这一光辉文献,对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一系列复杂问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停止了发展就不是世界”,一代大设计师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彻底冲出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在中央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报告,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局面。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邓小平开创了一条富国之路、强国之路,更是中国民族的复兴之路。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邓小平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根据毛泽东提出、周恩来宣布的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在二十世纪末建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是对“实事求是”作出的新诠释。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领导人,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在国内外政治风波和经济风险的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容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打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限光明,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时代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突出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必须坚持全面发展。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并明确提出了“为谁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及“靠谁发展”的基本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着眼于新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要以创新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1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87页.
[4]邓小平选集(第3卷).
[5]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讲话.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
毛泽东同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除了社会条件以外,还有他过人的特点,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集中集体智慧,为实现革命和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这也正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如果没有毛泽东,那么中国的历史,还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徘徊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一种局面。回顾党的历史,实事求是是否处于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能否取得胜利。所以我们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非常重要。
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干部会上,毛泽东在所作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唯物而辩证的说明,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样,就使“实事求是”这个命题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进而发展成为党的思想路线。1963年11月他在修改《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时又强调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要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还强调要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在他起草的一个通知中写道:“我们的口号是:一,不作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作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有了后一条补充,就把《反对本本主义》中所说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表述得更加完整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经常深入全国各地考察研究。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中央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图书资料,还亲自参观了工农业生产现场,最后形成了至今仍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论十大关系》。这一光辉文献,对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一系列复杂问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停止了发展就不是世界”,一代大设计师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彻底冲出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在中央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报告,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局面。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邓小平开创了一条富国之路、强国之路,更是中国民族的复兴之路。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邓小平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根据毛泽东提出、周恩来宣布的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在二十世纪末建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是对“实事求是”作出的新诠释。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领导人,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在国内外政治风波和经济风险的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容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打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限光明,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时代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突出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必须坚持全面发展。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并明确提出了“为谁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及“靠谁发展”的基本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着眼于新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要以创新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1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87页.
[4]邓小平选集(第3卷).
[5]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