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山放歌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an2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大学同窗之邀,2013年仲秋,登洛阳市嵩县境内的天池山游览采风。所到之处,美景如画,典故诱人,蕴意不凡,怦然心动,特写组诗记之。
  望山
  天池山上峰连峰,一谷声响百谷应。
  溪水潺潺绕山转,鸟儿啾啾伴蛙鸣。
  藤青蓬勃攀崖长,松翠欲滴挺直胸。
  梨香扑鼻沁肺腑,柿红耀眼赛灯笼。
  山花烂漫放异彩,葱茏满目山满情。
  天池
  登越天梯一千三,急下小路二里半。
  云杉围池树倒影,八角小亭立水面。
  风拂池水荡碧波,鸳鸯振翅水花溅。
  童摇彩船犁细浪,笑如银铃飘满山。
  王母娘娘赠天池,丹心昭著泉不断。
  藏兵洞
  攀山拨棘访名胜,藏兵洞前唏嘘声。
  树掩藤罩绿遮目,一洞三口天然成。
  洞内石柱布八卦,壁上怪石鬼神惊。
  隐蔽不易身暴露,狙击方能险取胜。
  传说王莽赶刘秀,屯兵五百此洞中。
  老栗树
  根如碗口茎若钟,曲弯斑驳形似龙。
  冠越山头展巨伞,枝繁叶茂影幢幢。
  烈日炎炎撒绿荫,雪压冰封腰不躬。
  雨潑风摇舞姿美,电闪雷鸣仍从容。
  问天栗树年几轮,玉帝降下云五层。
  采药人
  山间邂逅采药人,白须过胸逾八旬。
  挥镐刨土尘飞扬,滴滴汗水湿衣襟。
  借问长者寻何物,轻轻提起一条参。
  眯着双眼微微笑,出口不凡语惊人。
  参龄不下五十载,补气强身胜黄金。
其他文献
大伯走时,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弟弟给我打电话说大伯走了,我脑子顿时短了路,大伯怎么走了?“十一”刚回去看了他,那时虽然生病还没有完全康复,但精神很好。我给大伯说:“过年我再回来看您!”这却成我见大伯的最后一面。  大伯出生于建国前,这个时期多灾多难,大都过着食不裹腹的日子。出生于这样一个物质匮乏、信仰缺失的年代,仿佛也预示着大伯的一生就如同那时的岁月一般,充满着艰辛与困苦。  大伯没有太多嗜好,不抽
期刊
在我的心灵深处,珍藏着一个小小的伊甸园,那就是我儿时拦驴放牛的寸草湾。  陕北多沟壑,有沟必有寸草湾。寸草湾一般地处沟掌间,其地块大小因沟壑的长短、宽窄而有所不同。沟壑长而宽的,寸草湾就会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印象中,寸草湾非常潮湿,赤脚踩上去湿漉漉、软绵绵的,十分舒适惬意。草高不过半尺,有的只有两三寸高,只能称其为“寸草”了。寸草品种混杂,青翠碧绿,绽放着五颜六色的小花,蜂飞蝶舞,清香袭人,
期刊
对法国人来说,面包就像中国人碗里的米饭,像意大利人餐桌上的通心粉,腋下夹一根棍子面包手中拿一份报纸匆匆赶路的巴黎人,是十足的法国形象。  长条“法棍”面包,朴实而优雅,扑鼻一股动人食欲的麦香。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清晨时分,来去匆匆的行人,确实大多怀抱着一根长条面包穿梭走过,构成独有的法国风景。早餐简单,涂上黄油和果酱,吃掉就行了。午餐时很多人食用法棍做成的三明治。晚餐呢,吃过面包并且用它来揩净菜盘子
期刊
房子的作用,我不说大家也明白。是为人遮风挡雨的,供人休息的。住的房子瞎好,是人的脸面,标志着人的身份档次。所以,每到一个地方,看人的成功与失败,贪穷与富裕,首先看的是他们的房子。  我是1970年参加工作的。那时厂里宿舍很少,三十多间机瓦房除了办公室、生产科、供应科、销售科、财务科等办公室外,厂领导是两人住一间房,中层干部三人挤在一起,寝办合一。有了孩子的女工两家住一间房,没有结婚的女工四个人住一
期刊
娜也,原名张娜,河南滑县人,中专讲师。爱文字,好文学,喜散文,习散文诗。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河南研修班学员。著有散文集《风信子》、散文诗集《八面晞风》(合集)。  一  老家的老房子与我同岁。母亲说,我出生的时候檐头的椽木上还带着一撮叶芽。  窗子不过二尺见方,钉着方形的花格,无法开合。我常躲在暗处,看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被切成十来个光柱,一粒粒微尘在其中悬浮着,
期刊
王俊,女,有作品发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山东文学》《草原》《散文百家》《文艺报》等。多篇文章获得全国征文奖。  ◎水缸  掀开黑魆魆的木头盖子,一缸清冽的井水,明亮亮一片,闪烁着乡村的容颜。竹制的勺子扣到缸沿,像用乡音与童年伙伴打招呼,“嗡——嗡”,彼此回应着。  没有自来水的年代,乡下人离不开水缸。在老家,水缸多半是粗陶制品,有半人高,缸口大到双手怀抱,缸内有一层深褐色的釉,依稀照见人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