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水利工程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我国必不可少的工程,正是因为它的发展会影响到国家整体的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所以水利工程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将严格要求水利工作者需要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当前的水利工程相结合,共同加快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信息传输和信息采集等领域的发展,保证建设工作在自动化环境下顺序开展。本文章基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明确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应用中的重要性,并表明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应用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
我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在部分地区取得成功,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受到海拔、气候、土地质量的影响,再加上水利工程本身规模大、周期长、投资高的特征,水利工程的建设难度不断增加。
1.1 工程数据采集不全面
在水利工程的数据采集中,由于部分数据是由水利工作者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目测得到,缺乏专业仪器进行测量。相较于工作经历较多的员工来说,经验较少的水利工作者读出的误差更大,造成数据的采集和统计结果不够精准、产生偏差、数据管理工作难度大幅提升。
1.2 水利工程检测不到位
天气预报是由当地气象部门人工观测得到,信息缺乏实时性和准确性,外界气候信息不精准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检查,导致工程的检测不达标,这将影响后期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1.3 工人技术上得不到辅助
在地理环境不易勘察的条件下,水利工作者需要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推测出其内部构造。缺乏专业的实地考察,内部结构总会与实际产生偏差,轻则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进行,延误施工时间,重则导致整个工程建设回到原点,重新开展。
1.4 水利工程人工绘图不完善
图纸对整个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对于传统的绘图技术来说,细微的错误需要对整个图纸的方方面面进行修正,这种绘图方式不仅浪费时间,也耗费精力,要求水利工作者在绘图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容出现丝毫差错。图纸画不出来或者不够精准,都将严重影响工程的建设,倘若图纸频繁修改,施工反复造成经费缺失,那么,整个工程将面临荒废的可能。
2.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应用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水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将成为发展的最大助力,水利信息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增强信息的精确性,减小人工测量的差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水利信息的服务水平。在目前的水利信息管理中,大多数已经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卫星监测技术、遥感控制技术等先进手段,保证信息的来源更加精准,大幅度提升了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2.1 促进了对水利信息的科学判断
与传统的水利信息管理模式相比,现代信息化管理克服了原来的缺陷。比如,采集信息速度与工程数据更新速度不匹配,造成数据的滞后,当地气候湿度的监测不够精准,导致工程检查不到位,预防不达标,而实施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在信息的采集、统计、管理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借助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有效地对水利工程的各方面进行检查和监测,及时预防水利灾害的发生,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案,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2.2 提高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关键的一环,这就要求水利工作者必须要重视水资源优化,不仅要对工程区域内部进行优化调节,而要考虑周边水资源的质量和流量。考虑到数据信息复杂而密集的特点,仅仅采取人工采集和统计的方式,很难得到精确的数据,但如果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这繁琐庞大的数据链,那么,就可以从本质上管理水利资源,对水资源进行深度优化。
3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网络管理技术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网络管理从各个层面深入产业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络管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同样,这项技术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也适用,它可以把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各个系统相连,实现数据的交换与传输。例如,当水利工作者想要获取一个数据,他就必须要联系其他系统的工作人员,层级制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资源,这种传统的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还特别影响信息的时效性,造成数据不够精确,产生差异。如果使用网络管理技术,将水利系统与地方气象部、地质勘察部等部门相连,那么就可以实时得到最新消息,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此外,网络信息技术在项目的决议、灾害预报、实施等工作领域都可以提供直接有效地帮助。
3.2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经常用到的一项技术手段,这项技术可以对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实现动态监测,对周围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运用RTK技术,实现动态测量,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等工作带来全新的测量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效率与精度。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领域运用广泛,有效地降低人力测量的要求,减小了人工测量的成本和数据的偏差,确保单人也同样可以监测当地的地理条件。例如,在实地勘察过程中,可以采用遥感传控科技,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距离较远的目标所反射的电磁波进行收集、处理、成像,为水利工程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降低了因选址不当而造成项目重新设计的风险。
3.3 数据库技术
将数据库技术运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中,可以简化繁琐信息的处理步骤,安全科学地对数据进行管理。顺应“大数据”时代变革,借助软件实现数据的流通和共享,有利于各部门对水利建设的沟通与交流。但是由于互联网上网络环境错综复杂,良莠不齐,个别人员企图窃取数据库文件、摧毁数据信息,数据库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另一方面,数据库管理也存在开发成本高、操作模式难的特点,这两方面都有待专业人员解决。
4.信息化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分析
4.1 促进水利工程信息化不断发展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循序渐进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抗旱防汛指挥中心,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环境建设、水源优化、资源管理等工作,并同时进行区域性水况分析,整理和标记降雨积水多、灾害频发的地区,及时做到灾害预测,抑制干涝灾害的爆发,居民也能够通过当地信息网实时获取气候、降水、工程进度等信息,让人民的日常生活得到保障。
4.2 应用专业模型技术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是为了能动态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既可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有效,又有利于灾情的分析和处理,再将专业模型技术融于其中,搭建实体模型,一方面可以直观地反映水利项目的空间分布和内部构造,另一方面也方便水利工作者对项目的决议。专业模型技术是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新兴技术,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这就要求开发人员不断扩展,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变当前建设管理的现状,实时有效地获取数据信息。网络管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出现,在数据信息的管理、共享、处理等方面提供有效地帮助,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水利管理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春雨.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07):187-188
[2]崔声远.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1(17):46-47
[3]魏明.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03):9-10
[4]仇成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3):159-161
[5]肖怀志.探讨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策略[J].智能城市,2020(16):159-160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应用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
我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在部分地区取得成功,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受到海拔、气候、土地质量的影响,再加上水利工程本身规模大、周期长、投资高的特征,水利工程的建设难度不断增加。
1.1 工程数据采集不全面
在水利工程的数据采集中,由于部分数据是由水利工作者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目测得到,缺乏专业仪器进行测量。相较于工作经历较多的员工来说,经验较少的水利工作者读出的误差更大,造成数据的采集和统计结果不够精准、产生偏差、数据管理工作难度大幅提升。
1.2 水利工程检测不到位
天气预报是由当地气象部门人工观测得到,信息缺乏实时性和准确性,外界气候信息不精准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检查,导致工程的检测不达标,这将影响后期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1.3 工人技术上得不到辅助
在地理环境不易勘察的条件下,水利工作者需要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推测出其内部构造。缺乏专业的实地考察,内部结构总会与实际产生偏差,轻则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进行,延误施工时间,重则导致整个工程建设回到原点,重新开展。
1.4 水利工程人工绘图不完善
图纸对整个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对于传统的绘图技术来说,细微的错误需要对整个图纸的方方面面进行修正,这种绘图方式不仅浪费时间,也耗费精力,要求水利工作者在绘图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容出现丝毫差错。图纸画不出来或者不够精准,都将严重影响工程的建设,倘若图纸频繁修改,施工反复造成经费缺失,那么,整个工程将面临荒废的可能。
2.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应用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水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将成为发展的最大助力,水利信息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增强信息的精确性,减小人工测量的差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水利信息的服务水平。在目前的水利信息管理中,大多数已经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卫星监测技术、遥感控制技术等先进手段,保证信息的来源更加精准,大幅度提升了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2.1 促进了对水利信息的科学判断
与传统的水利信息管理模式相比,现代信息化管理克服了原来的缺陷。比如,采集信息速度与工程数据更新速度不匹配,造成数据的滞后,当地气候湿度的监测不够精准,导致工程检查不到位,预防不达标,而实施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在信息的采集、统计、管理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借助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有效地对水利工程的各方面进行检查和监测,及时预防水利灾害的发生,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案,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2.2 提高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关键的一环,这就要求水利工作者必须要重视水资源优化,不仅要对工程区域内部进行优化调节,而要考虑周边水资源的质量和流量。考虑到数据信息复杂而密集的特点,仅仅采取人工采集和统计的方式,很难得到精确的数据,但如果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这繁琐庞大的数据链,那么,就可以从本质上管理水利资源,对水资源进行深度优化。
3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网络管理技术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网络管理从各个层面深入产业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络管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同样,这项技术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也适用,它可以把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各个系统相连,实现数据的交换与传输。例如,当水利工作者想要获取一个数据,他就必须要联系其他系统的工作人员,层级制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资源,这种传统的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还特别影响信息的时效性,造成数据不够精确,产生差异。如果使用网络管理技术,将水利系统与地方气象部、地质勘察部等部门相连,那么就可以实时得到最新消息,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此外,网络信息技术在项目的决议、灾害预报、实施等工作领域都可以提供直接有效地帮助。
3.2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经常用到的一项技术手段,这项技术可以对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实现动态监测,对周围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运用RTK技术,实现动态测量,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等工作带来全新的测量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效率与精度。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领域运用广泛,有效地降低人力测量的要求,减小了人工测量的成本和数据的偏差,确保单人也同样可以监测当地的地理条件。例如,在实地勘察过程中,可以采用遥感传控科技,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距离较远的目标所反射的电磁波进行收集、处理、成像,为水利工程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降低了因选址不当而造成项目重新设计的风险。
3.3 数据库技术
将数据库技术运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中,可以简化繁琐信息的处理步骤,安全科学地对数据进行管理。顺应“大数据”时代变革,借助软件实现数据的流通和共享,有利于各部门对水利建设的沟通与交流。但是由于互联网上网络环境错综复杂,良莠不齐,个别人员企图窃取数据库文件、摧毁数据信息,数据库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另一方面,数据库管理也存在开发成本高、操作模式难的特点,这两方面都有待专业人员解决。
4.信息化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分析
4.1 促进水利工程信息化不断发展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循序渐进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抗旱防汛指挥中心,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环境建设、水源优化、资源管理等工作,并同时进行区域性水况分析,整理和标记降雨积水多、灾害频发的地区,及时做到灾害预测,抑制干涝灾害的爆发,居民也能够通过当地信息网实时获取气候、降水、工程进度等信息,让人民的日常生活得到保障。
4.2 应用专业模型技术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是为了能动态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既可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有效,又有利于灾情的分析和处理,再将专业模型技术融于其中,搭建实体模型,一方面可以直观地反映水利项目的空间分布和内部构造,另一方面也方便水利工作者对项目的决议。专业模型技术是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新兴技术,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这就要求开发人员不断扩展,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变当前建设管理的现状,实时有效地获取数据信息。网络管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出现,在数据信息的管理、共享、处理等方面提供有效地帮助,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水利管理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春雨.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07):187-188
[2]崔声远.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1(17):46-47
[3]魏明.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03):9-10
[4]仇成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3):159-161
[5]肖怀志.探讨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策略[J].智能城市,2020(1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