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是实施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阵地。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新颖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各种优势,改变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一、跨越时空,提供素材,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以愉快地情绪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突破学生学习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难点,掌握写作技巧。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苹果》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红富士节有更多的游客来大沙河品尝苹果、观赏观赏、看看苹果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亲朋好友介绍,好吗?”下面我们一起看秋天的果园。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出现一片苹果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住了,个个目不转晴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苹果;堆满筐的苹果,用刀切开的苹果,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用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苹果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苹果成熟时,当你走进苹果园,就能看到树上三五成群苹果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苹果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苹果呢!”……当我再次放录像,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照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寓写与乐。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在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群的整体优势。下面以高年级作文的指导为例说:
(一)例文引路。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例文,用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多媒体将其重点片断、写作要点或写作提纲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其中包括如何选材,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例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艺直接迁移到作文中。例如:《白鹭》是一篇介绍白鹭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白鹭色彩明艳动人,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白鹭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白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白鹭很美丽,真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白鹭栖息时很美,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能看到白鹭。”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我又问:“你们喜欢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白鹭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便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白鹭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即等于给学生“一根拐仗”,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引导观察,启发思维。根据例文总结出的写法,即写作目标,逐步演播声像媒体,显示学生喜爱的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帮助学生解决无话可说可写的难题;培养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有序、细致的观察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如:指导学生练习“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野炊》时,”例文引路“后用录像展示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带入“野炊”。学生看着全班同学野炊的情景,异常高兴,注意力非常集中,情感特别投入。当我要他们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一连串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出活动全过程时,个个绘声绘色又毫不费力。接着我又提出要求,重播录像,并选劝“生炉”、“做饭”“吃”突出的一些场面边“定格”,边用教鞭指划,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怎样想,学生随着教鞭的指点观察、回忆、分析、鉴别、分别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活动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场面和这个场面中让人最开心、最有趣的一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精确地观察,迅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选择体现意义,突出中心”的材料,知道“记一次活动”要“按活动顺序”观察,来“写清楚”;还要“抓重点”细致观察“写具体”。
(三)片断尝试。当学生通过观察指导产生“会写”的情感时,抓住契机,即练习写好文章的重点部分,“把话说具体”。如:写《苹果》“果”的“色、形、味”。然后选择2—3个典型片断进行放映,或让学生用普通笔将片断直接写在稿纸上,用固定在讲台上方的摄影机当场拍摄被评习作,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师生在都能看到被评习作情况下按写作目标对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共同分析评价。虽然被评议的作文只是极少数,但面及全部,教师示范批注、修改;全班集体评议、修改,学生自改、互改。既充分肯定成绩,相互鼓励,相到学习,友好竞争,巩固提高;又相互指出缺点和修改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评议、修改的能力,使其写作水平上升一步,又能增强自信心,增添习作兴趣。
(四)布局谋篇,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评改过程。紧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写作目标,围绕文章所确定的中心,对所选材料加以分析、归类,确定按什么顺序表达,什么详写、什么略写。在课件上拟作文提纲,再一次指点全体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启发,把头脑中的构思程序化,避免出现内容无重点、层次不清晰,详略不当的毛病,让其写作水平进一步升华,从而驾驭篇章结构。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作文课堂“四环节”的全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巧妙合理在利用多媒体这个翅膀辅助教学,无论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等方面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跨越时空,提供素材,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以愉快地情绪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突破学生学习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难点,掌握写作技巧。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苹果》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红富士节有更多的游客来大沙河品尝苹果、观赏观赏、看看苹果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亲朋好友介绍,好吗?”下面我们一起看秋天的果园。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出现一片苹果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住了,个个目不转晴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苹果;堆满筐的苹果,用刀切开的苹果,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用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苹果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苹果成熟时,当你走进苹果园,就能看到树上三五成群苹果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苹果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苹果呢!”……当我再次放录像,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照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寓写与乐。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在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群的整体优势。下面以高年级作文的指导为例说:
(一)例文引路。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例文,用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多媒体将其重点片断、写作要点或写作提纲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其中包括如何选材,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例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艺直接迁移到作文中。例如:《白鹭》是一篇介绍白鹭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白鹭色彩明艳动人,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白鹭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白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白鹭很美丽,真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白鹭栖息时很美,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能看到白鹭。”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我又问:“你们喜欢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白鹭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便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白鹭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即等于给学生“一根拐仗”,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引导观察,启发思维。根据例文总结出的写法,即写作目标,逐步演播声像媒体,显示学生喜爱的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帮助学生解决无话可说可写的难题;培养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有序、细致的观察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如:指导学生练习“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野炊》时,”例文引路“后用录像展示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带入“野炊”。学生看着全班同学野炊的情景,异常高兴,注意力非常集中,情感特别投入。当我要他们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一连串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出活动全过程时,个个绘声绘色又毫不费力。接着我又提出要求,重播录像,并选劝“生炉”、“做饭”“吃”突出的一些场面边“定格”,边用教鞭指划,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怎样想,学生随着教鞭的指点观察、回忆、分析、鉴别、分别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活动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场面和这个场面中让人最开心、最有趣的一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精确地观察,迅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选择体现意义,突出中心”的材料,知道“记一次活动”要“按活动顺序”观察,来“写清楚”;还要“抓重点”细致观察“写具体”。
(三)片断尝试。当学生通过观察指导产生“会写”的情感时,抓住契机,即练习写好文章的重点部分,“把话说具体”。如:写《苹果》“果”的“色、形、味”。然后选择2—3个典型片断进行放映,或让学生用普通笔将片断直接写在稿纸上,用固定在讲台上方的摄影机当场拍摄被评习作,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师生在都能看到被评习作情况下按写作目标对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共同分析评价。虽然被评议的作文只是极少数,但面及全部,教师示范批注、修改;全班集体评议、修改,学生自改、互改。既充分肯定成绩,相互鼓励,相到学习,友好竞争,巩固提高;又相互指出缺点和修改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评议、修改的能力,使其写作水平上升一步,又能增强自信心,增添习作兴趣。
(四)布局谋篇,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评改过程。紧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写作目标,围绕文章所确定的中心,对所选材料加以分析、归类,确定按什么顺序表达,什么详写、什么略写。在课件上拟作文提纲,再一次指点全体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启发,把头脑中的构思程序化,避免出现内容无重点、层次不清晰,详略不当的毛病,让其写作水平进一步升华,从而驾驭篇章结构。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作文课堂“四环节”的全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巧妙合理在利用多媒体这个翅膀辅助教学,无论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等方面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