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小贴士
陈更,出生于1992年,北京大学工业工程管理系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博士生。关于这个专业,陈更解释:“是设计控制器的,解决让穿戴式机器人穿在人身上,怎样更舒服更省力的问题。”
作为工科博士,陈更的日常是这样的: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白天大部分就在实验室;实验室门口的小巷子里有个煎饼摊,午饭常常就买个煎饼解决,早饭是一杯柠檬糖水,晚饭常是一碗麦片,学诗的时间,是从吃饭时间里省下来的。
本来抽空学诗只是爱好,却没料到因为参加《中国诗词大会》,陈更成了“网红”。在她担任助教的一门课上,学生说:“我简直傻了,没想到高数的助教姐姐诗词这么棒!”
诗词启蒙始于21岁,假期读物是旧语文课本
首先,对很多看完诗词大会,后悔自己小时候没有好好学诗词的观众来说,有一个大大的好消息。陈更说:“说来惭愧,我的诗词启蒙发生在21岁。”
陈更的曾祖父是一个书生,做过咸阳城里几所高中的校长,家人也都爱看书。陈更的爷爷在家中不大的空间中特辟了一块地方,把几个孩子从小读的课本和课外书一本不落地存放了起来。后来,这些“家族遗产”都传到了陈更手中,每年寒暑假回到老家,时光便在这些旧语文课本和《浮躁》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中度过。
由于学业繁重,陈更中学时一心一意努力考大学,本科时一心一意努力保研,都没有涉猎诗词。直到研究生第一年,她才有时间开始“大规模”看诗词,启蒙读物是《蒋勋说唐诗》。
陈更说:“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诗词不仅照进历史与美学,还照进生活,能让读者看到诗人的人格与灵魂对自己的引导。比如,那些神秘的,‘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让人在似懂非懂之间感受到美;那些细腻的,‘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让你发現在季节流转中的妙趣。”
就这样,从研一到研四,从《唐诗三百首》到一些诗人的全集,陈更一直在读诗词。而且是“寒暑假读,吃饭读,坐地铁、坐火车读,睡前读,晨读”,填补了没有从小开始积累的遗憾。
诗词与技能无关,只是因为被感动
陈更的业余爱好广泛,舞蹈、阅读、游泳……但诗词这项“特长”被她藏得很深,以至于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一战成名后,不少小伙伴都惊呆了。
一名给她拍过人像的北大学生在朋友圈里说:“这两天诗词大会很火,特地搜了一下,发现里面竟然有个认识的女生叫陈更!当时帮她拍照的时候,她总是急匆匆地从实验室跑过来,拍完后又吭哧吭哧地跑回去‘搬砖’了……”在陈更担任助教的一门课上,学生说:“陈更姐我发现你在诗词大会里面,我还以为是同名同姓!你怎么不去中文系啊!”
怎么不去中文系,这个问题陈更最近经常被问到。陈更回答:“诗词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不会将它当作谋生的手段。张晓风说:‘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我了解自己的韧度,两者皆令我喜悦不尽。’深读诗词让我的生命更宽广厚重,能更耐心、更坚忍地面对艰深曲折的科研工作。”
陈更说:“诗歌和计算机、英语等不同的是,你接近它、被它吸引,往往不是因为好学、求知,而是因为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这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
而有时候,这种感动和召唤会转变成别的情愫。陈更说,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会从胸中涌出一股热流,从而决定要发奋学习,报效国家;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时,会相信永恒的爱情,从而做一个专情的人;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时,会明白人的温柔敦厚,会懂得原谅。
(编辑:于智博)
陈更,出生于1992年,北京大学工业工程管理系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博士生。关于这个专业,陈更解释:“是设计控制器的,解决让穿戴式机器人穿在人身上,怎样更舒服更省力的问题。”
作为工科博士,陈更的日常是这样的: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白天大部分就在实验室;实验室门口的小巷子里有个煎饼摊,午饭常常就买个煎饼解决,早饭是一杯柠檬糖水,晚饭常是一碗麦片,学诗的时间,是从吃饭时间里省下来的。
本来抽空学诗只是爱好,却没料到因为参加《中国诗词大会》,陈更成了“网红”。在她担任助教的一门课上,学生说:“我简直傻了,没想到高数的助教姐姐诗词这么棒!”
诗词启蒙始于21岁,假期读物是旧语文课本
首先,对很多看完诗词大会,后悔自己小时候没有好好学诗词的观众来说,有一个大大的好消息。陈更说:“说来惭愧,我的诗词启蒙发生在21岁。”
陈更的曾祖父是一个书生,做过咸阳城里几所高中的校长,家人也都爱看书。陈更的爷爷在家中不大的空间中特辟了一块地方,把几个孩子从小读的课本和课外书一本不落地存放了起来。后来,这些“家族遗产”都传到了陈更手中,每年寒暑假回到老家,时光便在这些旧语文课本和《浮躁》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中度过。
由于学业繁重,陈更中学时一心一意努力考大学,本科时一心一意努力保研,都没有涉猎诗词。直到研究生第一年,她才有时间开始“大规模”看诗词,启蒙读物是《蒋勋说唐诗》。
陈更说:“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诗词不仅照进历史与美学,还照进生活,能让读者看到诗人的人格与灵魂对自己的引导。比如,那些神秘的,‘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让人在似懂非懂之间感受到美;那些细腻的,‘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让你发現在季节流转中的妙趣。”
就这样,从研一到研四,从《唐诗三百首》到一些诗人的全集,陈更一直在读诗词。而且是“寒暑假读,吃饭读,坐地铁、坐火车读,睡前读,晨读”,填补了没有从小开始积累的遗憾。
诗词与技能无关,只是因为被感动
陈更的业余爱好广泛,舞蹈、阅读、游泳……但诗词这项“特长”被她藏得很深,以至于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一战成名后,不少小伙伴都惊呆了。
一名给她拍过人像的北大学生在朋友圈里说:“这两天诗词大会很火,特地搜了一下,发现里面竟然有个认识的女生叫陈更!当时帮她拍照的时候,她总是急匆匆地从实验室跑过来,拍完后又吭哧吭哧地跑回去‘搬砖’了……”在陈更担任助教的一门课上,学生说:“陈更姐我发现你在诗词大会里面,我还以为是同名同姓!你怎么不去中文系啊!”
怎么不去中文系,这个问题陈更最近经常被问到。陈更回答:“诗词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不会将它当作谋生的手段。张晓风说:‘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我了解自己的韧度,两者皆令我喜悦不尽。’深读诗词让我的生命更宽广厚重,能更耐心、更坚忍地面对艰深曲折的科研工作。”
陈更说:“诗歌和计算机、英语等不同的是,你接近它、被它吸引,往往不是因为好学、求知,而是因为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这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
而有时候,这种感动和召唤会转变成别的情愫。陈更说,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会从胸中涌出一股热流,从而决定要发奋学习,报效国家;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时,会相信永恒的爱情,从而做一个专情的人;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时,会明白人的温柔敦厚,会懂得原谅。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