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息的能力,能够评价获取信息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在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策略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师生连续性的实质交流;只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
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采取策略实现有效地實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如何将课程标准分解为目标,采取有效的策略,让课标指导目标,让目标成为每一节课的指南,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的面前,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针对该课题,我进行过如下的尝试,也存在不少的困惑。
我将策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
一、课前准备策略
(一)有效的教师课前准备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足够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准备主要包括课标的解读,教学资源的准备、学情的分析和课堂中教学方法的准备。
课标是一节课的航向标,达成与否从落实在学生身上就是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进步(知识、能力、态度,方法等)与发展。因此要认真研读,反复揣摩,将课标细化解读到每一个可评测的动作之中。
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对教材的理解,整合,挖掘和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事,善于捕捉身边的有用信息,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最终要转化在学生身上,因此,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对它的充分了解,才能让课堂的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是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达成目标,学生储备不同而采取的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此在课前准备时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置相关的问题,哪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自主操作,哪些需要小组合作,哪些环节可以有教师的渗透,学习过程如何监控与评测等有效的准备为课堂的预设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二)有效的学生准备
旧知的回顾,已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情绪的调整,对合作伙伴的选择等。
二、课中的有效策略
1.心中始终有目标。
2.教学语言组织准确、简练。
3.时间组织恰到好处。
4.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5.目标的达成面向全体学生。
6.及时的过程性评价。
7.课堂中阶段性的总结。
8.学习环节之间的合理过渡,通过巧妙的语言,设置悬机,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前行中思考前后知识前的联系,方法间的举一反三,能力上的触类旁通。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探究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困惑和改进
我只谈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的:
困惑之一: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日异更新,作为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被淘汰。因此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保证不被课堂所淘汰。
困惑之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使得很多通过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受到制约。因此,学校社团活动及课时的增加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比较好的办法。
困惑之三: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而网络的诱惑能力又太强,使得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的需要小于娱乐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任重而道远。
困惑之四:课堂评价的不连贯性及评价的最终指向还不能驱使学生向可见的目标发展,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时断时续,因此,建立科学、反馈及时、学生可得到学习支撑的,得到家长认同的评价还需我们信息技术老师立足实践,不断探究。
积淀下来的是课堂文化,不断改进的是课堂文化,正在困惑中的也是课堂文化。那么什么是课堂文化呢?所谓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其人格的形成。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通过我的消化、理解,课堂文化就是围绕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成的,发展的,期待发生的有形载体和无形思维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策略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师生连续性的实质交流;只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
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采取策略实现有效地實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如何将课程标准分解为目标,采取有效的策略,让课标指导目标,让目标成为每一节课的指南,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的面前,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针对该课题,我进行过如下的尝试,也存在不少的困惑。
我将策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
一、课前准备策略
(一)有效的教师课前准备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足够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准备主要包括课标的解读,教学资源的准备、学情的分析和课堂中教学方法的准备。
课标是一节课的航向标,达成与否从落实在学生身上就是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进步(知识、能力、态度,方法等)与发展。因此要认真研读,反复揣摩,将课标细化解读到每一个可评测的动作之中。
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对教材的理解,整合,挖掘和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事,善于捕捉身边的有用信息,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最终要转化在学生身上,因此,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对它的充分了解,才能让课堂的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是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达成目标,学生储备不同而采取的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此在课前准备时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置相关的问题,哪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自主操作,哪些需要小组合作,哪些环节可以有教师的渗透,学习过程如何监控与评测等有效的准备为课堂的预设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二)有效的学生准备
旧知的回顾,已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情绪的调整,对合作伙伴的选择等。
二、课中的有效策略
1.心中始终有目标。
2.教学语言组织准确、简练。
3.时间组织恰到好处。
4.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5.目标的达成面向全体学生。
6.及时的过程性评价。
7.课堂中阶段性的总结。
8.学习环节之间的合理过渡,通过巧妙的语言,设置悬机,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前行中思考前后知识前的联系,方法间的举一反三,能力上的触类旁通。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探究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困惑和改进
我只谈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的:
困惑之一: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日异更新,作为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被淘汰。因此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保证不被课堂所淘汰。
困惑之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使得很多通过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受到制约。因此,学校社团活动及课时的增加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比较好的办法。
困惑之三: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而网络的诱惑能力又太强,使得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的需要小于娱乐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任重而道远。
困惑之四:课堂评价的不连贯性及评价的最终指向还不能驱使学生向可见的目标发展,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时断时续,因此,建立科学、反馈及时、学生可得到学习支撑的,得到家长认同的评价还需我们信息技术老师立足实践,不断探究。
积淀下来的是课堂文化,不断改进的是课堂文化,正在困惑中的也是课堂文化。那么什么是课堂文化呢?所谓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其人格的形成。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通过我的消化、理解,课堂文化就是围绕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成的,发展的,期待发生的有形载体和无形思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