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胃癌:先抽血再内镜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死亡35万例,新发及死亡病例均约占世界的40%。按病死率统计,胃癌排所有癌症的第三位。胃癌的主要高发地区为辽宁、山东、甘肃、江苏及福建,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女性的2倍,以40-60岁多见。胃癌的预后与诊断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中晚期胃癌即便经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仅为27.4%。我国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0%,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及机制。
  早期胃癌病灶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不论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多无症状,或者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腹部不适、贫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黑便等。由此可知,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须依赖于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但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方法进行全体人群的胃癌筛查,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危人群:制订个体化筛查策略
  研究发现,胃癌高危因素包括: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有胃癌家族史,来自胃癌高发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胃癌前疾病,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等胃癌前病变史,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对于这部分高危人群,专家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癌筛查,而对于非高危人群则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检查。
  中年男性,40岁开始筛查统计证实,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相对较低。目前,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起始临界年龄,根据我国肿瘤发病率报告,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40岁为我国胃癌筛查起始年龄。
  有胃癌家族史者,35岁开始筛查约10%的胃癌表现为家族聚集性,胃癌患者亲属胃癌发病率较无胃癌家族史者高约4倍。因此,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注重胃癌筛查,建议35岁为筛查起始年龄。
  胃部疾病者,遵医嘱定期筛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可先行HP根治治疗,如无效,则考虑行内镜检查;胃溃疡患者,若正规治疗两个月无效,甚至发现溃疡扩大,则需警惕胃癌,立即行内镜活检检查。此外,因胃溃疡、胃癌等原因行胃大部切除术10年以上的患者,需每年检查胃镜,警惕残胃癌发生。
  方法:循环血+内镜“精查”
  目前,早期胃癌的确诊依靠内镜活检检查,但是此方法用于胃癌大规模筛查却不合适,因为它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由于是创伤性检查,对于很多无症状、低胃癌发病风险的患者来说难以接受,即使日本等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发达国家也无法对全体人群进行消化道内镜胃癌普查,故而内镜活检不考虑作为胃癌大规模筛查手段。
  目前较为认可并且在部分医院实行的胃癌筛查项目为循环血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检查,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是否进行精查(影像学或内镜检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 根据血清PG检测和HP抗体检测结果,可以有效对患者的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若血清PG水平在短时间内较为稳定,非高危人群可每5年左右重复进行检测。
  2.胃泌素17(G-17) 血清G-17检测可以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在临床上,多联合检测血清G-17、PG及HP抗体,以增加评估胃黏膜萎缩或胃癌的范围及程度的准确性。
  若循环血指标筛选出为胃癌高风险人群,可进一步做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和内镜下活检。目前,内镜检查已基本取代X线钡餐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尤其是对平坦型和非溃疡性胃癌的检出率高于钡餐等影像学方法。然而,内镜检查依赖设备和操作者的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痛苦,相对于循环血检查来说,患者接受程度较差。
  总之,早期胃癌的筛查对于提高胃癌的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胃癌尚无普遍认可的有效简便的筛查方法,但对高危人群进行循环血指标(PG、G-17)检测结合HP检查初步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再进行内镜精检的策略是较为可行的。
  长期上腹部不适,需及时就医
  大部分胃癌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但如果病人出现持续上腹部不适,需提高警惕:①上腹部饱胀。这是一种模糊的闷胀感,没有明确诱因。劳作时感觉不明显,平静时可感知,这种感觉往往较长时间存在。②上腹部疼痛。通常是一种隐隐的疼痛,疼痛程度很轻,可以忍受,但不容易缓解或缓解后短时间内又可出现。此外,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通常找不到明确诱因,食欲差,继而对原来喜爱的食物也无兴趣,更换食谱后无明显改善,或略有改善后又出现食欲不振,也应引起注意。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患癌症的朋友常常后悔平时不重视健康,没有早发现。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癌症定义为可控的慢性疾病,为确立癌症可防可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展示了癌症控制的美好前景。研究亦证实,通过防癌筛查,癌症是可以早期发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均需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包括癌症筛查。如此,才能将癌前病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或及时治愈,而不致进展成可怕的甚至威胁生命的晚期癌症。  主动出击,早
期刊
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肝细胞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每年,全世界新发肝癌的一半以上都在中国。在癌症死亡率排行榜上,肝癌名列男性第二、女性第六。在老百姓眼中,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的恶名, 远的如国父孙中山、近的如演员傅彪等都因肝癌而离世。如何才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当然是早发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每年治疗近万例肝癌病人,其中,早期小肝癌病人术后平均生存期更长,有近千人
期刊
“晚上吃点啥?”“不知道,随便。”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陷入“饭前选择障碍”。以下,我教大家一道下饭菜,保证让你不再为吃什么而犯愁。  取长茄子2根,咸鱼1块,猪肉馅30克,姜1块,葱1节,蒜8瓣,老抽10克,盐3克,糖5克,香油少许,生粉5克。把茄子洗净去皮,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状,然后泡在盐水中,以防氧化变黑。葱切圈,蒜切成末,姜切成细茸,咸鱼切成1厘米见方的粒,生粉加少量水调成水淀粉。  
期刊
碰上想吃的东西,很多人都想多“囤”点。不过,“美国MSN网健康栏目”盘点了一些不适宜一次大批量购买的食物。  1.坚果和植物种子。这两种食物都含有大量油脂,缺点是容易快速腐败、变质,不宜大量囤积。建议把坚果和植物种子放在密封的容器里,然后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如果把它们放在密闭的容器后,再放入冰箱冷冻室,保存期可延长到1年。  2.面粉。面粉与空气接触时间越长,越容易吸走大量水分,导致潮湿、变质。可
期刊
近几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占癌症死亡总数的第四位。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肠癌发病人数必将会进一步增长,这不仅将危害更多人的生命,而且将对我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资源带来更大的负担。  那么,如何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大肠癌筛查,到80年代后期,美国大肠癌发
期刊
我从事临床肿瘤学工作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我常常说,一个老医生最大的体会是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对癌症这样严重威胁大家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尤其如此。就像汽车每年必须年检和各种机器都需要维修一样,我们每个人均需要有效地进行健康检查(包括防癌筛查)。研究证实,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俗称“三早”)癌症,可以使多数病人获得治愈,如果等到癌症发生后再治疗,不但费钱、费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得不到好的结局。  “
期刊
很多人觉得看病人送水果既有营养,又美观大方,是最保险的礼物。但有些水果并不适合某些疾病的患者食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给不同的病人送水果。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比较适合:山楂、杏、石榴、桂圆、黄皮等钾含量高的水果。  不太适合:西瓜、椰子等水分大的水果。  心脏泵血、肢体运动都离不开钾。钾低时,心肌细胞活动受损,心脏因缺钾而泵血无力,加上肌肉收缩无力,人会觉得虚弱疲劳。夏天人觉得疲乏甚至
期刊
德国  生吃营养不流失  初到德国时笔者就发现,德国人特别喜欢吃洋葱,几乎能在所有菜品中发现它的身影。统计显示,德国平均每人每年吃下近10公斤洋葱。  生吃洋葱是德国人的最爱,做成蔬菜沙拉,甚至吃饭时也会就着生嚼几片。德国人还喜欢把它当作香料,在肉汤快炖好时,把切好的洋葱放到锅里滚一下,即可享用。即使吃面包,也会在香肠或肉糜上加几片洋葱,更别提吃汉堡、披萨时,把洋葱当作必不可少的主料了。更让人想不
期刊
进入秋季,虽然一早一晚已经能感到丝丝凉意,但灼热的阳光让人感觉热得难受、精神不振。其实,在饮食上花点心思就能帮你精神头十足。  对策一:用粥汤茶替代甜饮料。  低糖饮料能解渴,而雪糕等冷饮因糖分高,解渴效果很差。所以建议除了多吃果蔬,可以喝些解热饮料,如绿豆汤、红小豆汤、大麦茶、荞麦茶等,还可以在家煲些营养丰富的粥汤,如糙米粥汤、小米粥汤、燕麦粥汤等,这些豆类和全谷类的汤水对补充钾、镁等矿物质和B
期刊
鱼丸很普通,涮火锅、做汤、熘炒都可以。但是在外面吃到的鱼丸未必是用新鲜、卫生的鱼肉做的,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另外,市面上常见的鱼丸多为白色、黄色,而自己动手用纯天然材料做彩色鱼丸,调动食欲,吃着也踏实。  食材:  龙利鱼、哈密瓜、火龙果、菠菜、草菇、鸡蛋。  调料:  葱、姜、盐、鸡精、胡椒粉、生粉、油。  做法:  1. 葱、姜拍碎,用温水做成葱姜水。菠菜洗净榨汁,加开水放锅中加热。哈密瓜、火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