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传承着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东方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将国画带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但是,当前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难以实现提升学生素养、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本文对此展开研究,探索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欣赏;教学改革
一、小学国画欣赏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学生基本素质养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知识学习不存在课业压力,也不要求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而知识内容的广泛性则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国画欣赏课程引入小学教育,为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当前,丰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元素充斥着社会生活,其中不乏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物,将国画欣赏课程引入小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接触优秀艺术作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从而有效抵御不良文化元素的侵害。二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国画欣赏课程不单是对绘画作品的赏析,其中还包含对自然、宗教、社会、人文的认知与探索,使学生在鉴赏山水、人物、花鸟绘画艺术的同时了解书画作品背后更丰富的知识内容,进一步拓展学习的知识面。三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国画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博大精深,学生在欣赏国画曲柔刚直线条所蕴含的美感和意境时充分汲取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形成民族荣誉感、自豪感,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二、当前国画欣赏课程教學现状
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国画欣赏课程已基本纳入小学美术教学,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教学模式呆板。大部分学校的国画欣赏课程采取的是欣赏加临摹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老师先对国画作品的绘画技法进行讲述,之后由学生动笔临摹,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仅是简单的模仿绘画,作品中落笔的精妙和寓意的丰富性学生较少能够体会。二是授课内容深奥。许多老师在上国画欣赏课时常常没有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向学生讲述一些笔法、章法等美术专业知识,内容晦涩难懂,这既不能够帮助学生品鉴优秀国画作品还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对国画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三是语言表述欠缺。国画欣赏课程在于领会画作中的意境和神韵,是一种较为抽象的东西,老师如何通过言语表达将这些意境之美传达给学生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仅会禁锢住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实现国画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欣赏兴趣
小学生大都具备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利用兴趣来调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单调枯燥的理论讲述更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老师应当尽量避免大篇幅的对创作手法、艺术水准的理论阐述,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听讲的兴趣。老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猎奇天性来引导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围绕授课主题选择多幅气势磅礴的国画作品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此时再展开后续内容讲述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艺术性的言语表述
国画欣赏课程虽然是让学生“看”国画作品,体会画作中的意境和美感,但这其中也不能缺少老师的引导。因此老师在授课时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要既能够易于学生们理解讲述内容,还要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们的目光吸引到国画作品中来。一方面老师们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教学修养,通过教学能力的提升使美术欣赏课程更加精彩,另一方面老师还要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课程教学更好的开展。
(三)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书本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但是当前教科书更新慢、内容陈旧,这与现代教学需求是不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美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老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科学的选择合适的欣赏内容。例如可以把国画作品与学生喜爱的动画相结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的呈现,使学生对国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国画作品相关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画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容易感受国画中的意境之美,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通过不通类别国画作品的比对让学生体会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给予学生临摹作品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创新授课形式
传统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的呆板授课方式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束缚,这与国画欣赏这类艺术课程教学是不相适宜的。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老师可以通过创新授课形式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是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素材收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领会新知识。二是增进课堂交流。通过分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加强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思维碰撞获得更多灵感。三是拓展授课空间。坐在教室里学习,学生能接触到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外书画展览馆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接受更多的艺术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品味,爱上中国画。
参考文献:
[1]李佳.关于初中国画欣赏课程教学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
[2]吳桂红,尹少淳.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6).
[3]赵莉,罗国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美术大观,2015(3).
[4]彭亮根.美术的比较欣赏及其教学[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欣赏;教学改革
一、小学国画欣赏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学生基本素质养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知识学习不存在课业压力,也不要求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而知识内容的广泛性则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国画欣赏课程引入小学教育,为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当前,丰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元素充斥着社会生活,其中不乏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物,将国画欣赏课程引入小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接触优秀艺术作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从而有效抵御不良文化元素的侵害。二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国画欣赏课程不单是对绘画作品的赏析,其中还包含对自然、宗教、社会、人文的认知与探索,使学生在鉴赏山水、人物、花鸟绘画艺术的同时了解书画作品背后更丰富的知识内容,进一步拓展学习的知识面。三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国画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博大精深,学生在欣赏国画曲柔刚直线条所蕴含的美感和意境时充分汲取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形成民族荣誉感、自豪感,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二、当前国画欣赏课程教學现状
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国画欣赏课程已基本纳入小学美术教学,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教学模式呆板。大部分学校的国画欣赏课程采取的是欣赏加临摹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老师先对国画作品的绘画技法进行讲述,之后由学生动笔临摹,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仅是简单的模仿绘画,作品中落笔的精妙和寓意的丰富性学生较少能够体会。二是授课内容深奥。许多老师在上国画欣赏课时常常没有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向学生讲述一些笔法、章法等美术专业知识,内容晦涩难懂,这既不能够帮助学生品鉴优秀国画作品还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对国画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三是语言表述欠缺。国画欣赏课程在于领会画作中的意境和神韵,是一种较为抽象的东西,老师如何通过言语表达将这些意境之美传达给学生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仅会禁锢住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实现国画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欣赏兴趣
小学生大都具备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利用兴趣来调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单调枯燥的理论讲述更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老师应当尽量避免大篇幅的对创作手法、艺术水准的理论阐述,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听讲的兴趣。老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猎奇天性来引导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围绕授课主题选择多幅气势磅礴的国画作品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此时再展开后续内容讲述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艺术性的言语表述
国画欣赏课程虽然是让学生“看”国画作品,体会画作中的意境和美感,但这其中也不能缺少老师的引导。因此老师在授课时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要既能够易于学生们理解讲述内容,还要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们的目光吸引到国画作品中来。一方面老师们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教学修养,通过教学能力的提升使美术欣赏课程更加精彩,另一方面老师还要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课程教学更好的开展。
(三)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书本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但是当前教科书更新慢、内容陈旧,这与现代教学需求是不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美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老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科学的选择合适的欣赏内容。例如可以把国画作品与学生喜爱的动画相结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的呈现,使学生对国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国画作品相关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画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容易感受国画中的意境之美,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通过不通类别国画作品的比对让学生体会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给予学生临摹作品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创新授课形式
传统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的呆板授课方式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束缚,这与国画欣赏这类艺术课程教学是不相适宜的。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老师可以通过创新授课形式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是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素材收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领会新知识。二是增进课堂交流。通过分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加强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思维碰撞获得更多灵感。三是拓展授课空间。坐在教室里学习,学生能接触到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外书画展览馆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接受更多的艺术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品味,爱上中国画。
参考文献:
[1]李佳.关于初中国画欣赏课程教学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
[2]吳桂红,尹少淳.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6).
[3]赵莉,罗国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美术大观,2015(3).
[4]彭亮根.美术的比较欣赏及其教学[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