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角度的青态动词语义构件认知新解

来源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42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认知角度对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进行新的解构,通过提炼“内力”“外力”“主观”“客观”“可能性”“必然性”六个语义构件对汉语各情态动词的语义进行认知差别对比分析,以语义构件的不同排列组合显示不同情态动词相似义项之间的内在认知差异,旨在通过中外共通的认知性思维帮助外国留学生习得复杂的汉语情态动词语义,从二语习得角度促进汉语学习者对情态动词多义性的理解和使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峒话”是存在于湖南省新宁县瑶族乡的一种少数民族汉语方言,本文主要介绍其声韵调系统及语音特点。  关键词:新宁 瑶族 峒话 音系 语音特点  一、引言  新宁县麻林瑶族乡和黄金瑶族乡地处湖南省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方圆约两百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多米。“峒话”是新宁县麻林、黄金两个瑶族乡境内瑶族人民使用的一种方言。当地瑶民自称为“人话”[n?13ua22]或“峒话”,称
笔者在考察了“无兄弟不篮球、无朋友不游戏、无跟帖不新闻、无运动不人生、无代表不纳税、无设计不装修、无幻想不音乐、无信仰不足球”等词语后,概括出“无+N/V不+N”的词语模
摘 要:《儿女英雄传》是写于19世纪中叶的一部清代社会小说,它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中叶满洲旗人家庭的语言特色,展现了现代北京话形成过程中,在旗人家庭里,汉语对满语的逐步取代。本文简要分析了《儿女英雄传》中出现的已经被汉化了的满语词,并将之与满语词区别,称之为旗人语。  关键词:《儿女英雄传》 北京话 旗人语  《儿女英雄传》是写于19世纪中叶的一部清代社会小说,它模仿说书人的口吻,以纯熟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