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国家对于乡村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对乡村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本求源,也寻找适合乡村发展的模式。随之出台诸多政策,让各乡镇部门疲于应对。而以中国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对目前乡村的各种政策的理解度与参与度普遍较低,他们认为这就是政府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可是在农业方面,农业有其特殊性制约,农产品的养殖与种植一旦开始便是不可控制的,不像工业产品的生产是可控的,且关于制定的农业相关政策有工业化倾向。
关键词:乡村问题;农业;农业成本;原则
无论是新农村建设、亦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都是为了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但是乡村的问题并不仅仅只存在于表象,应发掘表象下的乡村问题的根本症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问题,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1 农产品的特殊性
1.1生产方式
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相比有其特殊属性。工业产品更依赖于科学技术和资源材料的进步,工业产品的资源多依赖于不可再生资源。农产品则依赖于自然界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工业产品的迭代换季非常频繁,经常是否定是换代,下一代可以完全的替代上一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产品的迭代周期会越来越频繁,行业的更迭也会随之频繁。农产品却不想工业产品一样的更迭,农产品的产品本身不会产生多大变化,唯一变化的是他们的种植和养殖方式,以及相关深加工周边产品的开发,是其附加值的改变。所以说农产品不会像工业产品一样迭代式的发展,那么就不能像考虑工业产品一样的思路来考虑农产品。农业政策的制定不能按工业的思路,可是我们现在制定农业政策有工业化的倾向。
1.2消费群体
工业产品的原材料不变,产品在迅速变化。作为农产品本身而言,农产品的本身不变,变化的是他们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消费习惯。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业产品。他们面对的都是人们的消费,农产品是用来满足人民生命的需要,吃的生存需要,工业产品则更多是为了满足住宿、出行、娱乐的等附加功能的需要,拓展人民的舒适度与人们的认知空间。农业是国家稳定,民族稳定的一切基础,工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1.3农业成本
工业产品和农产品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工业产品的成本决定了工业产品的价格,而农产品的价格却与成本无关,完全受市场的控制,工业产品的品质控制容易量化、规范化、标准化。农产品由于它的动态效果与特征,对其品控比工业产品要难得多。由于农产品的地域属性、自然属性、季节属性非常复杂,所以说也难以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谓的“绿色品牌”自然更难的被人相信和接受,不能像工业产品一样有数据与相关标准来限制,这也变相的导致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农产品利润不易提高。
1.4保质期
农产品还有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它的储存与生产周期,农产品不能像工业产品一样可以随时叫停,也可以很方便的储存运输,因为其没有农产品的保质期。农产品有农产品的自然规律,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农产品一旦开始种植养殖,就会被动的跟着走,不能随意调整和变化。这也是农产品的一个隐形风险,农产品最大的挑战就是它的仓储与运输。农业的难点在于:由于它的季节性的上市,批量的上市对瞬间市场的容量要求非常大,这恰恰是农业的痛点。
2 农业发展现状
鲁西地区的农业种植种类单一,种植业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小麦玉米大豆这一类属于粮食作物,水果蔬菜等属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价格相对稳定,但是都不高。粮食作物价格低,農民收入少,农民每一亩地一年的收入1000元钱左右,而进城打工一个月可以赚3000元钱,他们没有留在土地上的理由。种植养殖成本与价格倒挂,成本与价格无关。种植业的成本太高,因为农民的基数太大,农民种植什么作物,此类产品就会过剩,供过于求,进入死循环。在如今“互联网+”“农业4.0”的时代,如何有效的做好农业大数据使我们的农产品走向良性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农村的种植业由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机械化程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加,随之机械化程度的变化,也随之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并且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流动到了城市,成为了城乡互动的一个典型,没有城市生产的这些机械,农村的生产效率也不会提高,随之伴随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其实是良性的互动。种植业的价格比较敏感,因为种植业的价格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食的稳定。目前种植业的情况并不乐观,农民依靠土地只能生存,不能致富。年轻一代对土地所能产生的利润不感兴趣,而且已经有极大一部分人放弃了土地收入,转入城市发展其他行业,被放弃的土地转租给他人,接收人依然种植经济类作物,这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改变。而且农民的信息平台不健全,盲目的跟风种植,导致生产过剩,费时费力还得不到应有的收入。由于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的命运,所以粮食的价格也在国家的控制范围之内。如何改变粮食的种植模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才是乡村问题中农业政策制定所应遵循的原则。
农业问题是乡村问题的根本问题,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单是发展乡村的基本,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政策的核心应该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大环境下,把以前农业从实现食品的自供给安全转变为改善农民的生计状况。现有的技术条件是农业产出增长的有力保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同时,把保护和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的农业制度保护下,利用新技术,大数据分析与调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可行的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乡村问题;农业;农业成本;原则
无论是新农村建设、亦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都是为了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但是乡村的问题并不仅仅只存在于表象,应发掘表象下的乡村问题的根本症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问题,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1 农产品的特殊性
1.1生产方式
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相比有其特殊属性。工业产品更依赖于科学技术和资源材料的进步,工业产品的资源多依赖于不可再生资源。农产品则依赖于自然界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工业产品的迭代换季非常频繁,经常是否定是换代,下一代可以完全的替代上一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产品的迭代周期会越来越频繁,行业的更迭也会随之频繁。农产品却不想工业产品一样的更迭,农产品的产品本身不会产生多大变化,唯一变化的是他们的种植和养殖方式,以及相关深加工周边产品的开发,是其附加值的改变。所以说农产品不会像工业产品一样迭代式的发展,那么就不能像考虑工业产品一样的思路来考虑农产品。农业政策的制定不能按工业的思路,可是我们现在制定农业政策有工业化的倾向。
1.2消费群体
工业产品的原材料不变,产品在迅速变化。作为农产品本身而言,农产品的本身不变,变化的是他们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消费习惯。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业产品。他们面对的都是人们的消费,农产品是用来满足人民生命的需要,吃的生存需要,工业产品则更多是为了满足住宿、出行、娱乐的等附加功能的需要,拓展人民的舒适度与人们的认知空间。农业是国家稳定,民族稳定的一切基础,工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1.3农业成本
工业产品和农产品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工业产品的成本决定了工业产品的价格,而农产品的价格却与成本无关,完全受市场的控制,工业产品的品质控制容易量化、规范化、标准化。农产品由于它的动态效果与特征,对其品控比工业产品要难得多。由于农产品的地域属性、自然属性、季节属性非常复杂,所以说也难以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谓的“绿色品牌”自然更难的被人相信和接受,不能像工业产品一样有数据与相关标准来限制,这也变相的导致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农产品利润不易提高。
1.4保质期
农产品还有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它的储存与生产周期,农产品不能像工业产品一样可以随时叫停,也可以很方便的储存运输,因为其没有农产品的保质期。农产品有农产品的自然规律,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农产品一旦开始种植养殖,就会被动的跟着走,不能随意调整和变化。这也是农产品的一个隐形风险,农产品最大的挑战就是它的仓储与运输。农业的难点在于:由于它的季节性的上市,批量的上市对瞬间市场的容量要求非常大,这恰恰是农业的痛点。
2 农业发展现状
鲁西地区的农业种植种类单一,种植业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小麦玉米大豆这一类属于粮食作物,水果蔬菜等属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价格相对稳定,但是都不高。粮食作物价格低,農民收入少,农民每一亩地一年的收入1000元钱左右,而进城打工一个月可以赚3000元钱,他们没有留在土地上的理由。种植养殖成本与价格倒挂,成本与价格无关。种植业的成本太高,因为农民的基数太大,农民种植什么作物,此类产品就会过剩,供过于求,进入死循环。在如今“互联网+”“农业4.0”的时代,如何有效的做好农业大数据使我们的农产品走向良性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农村的种植业由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机械化程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加,随之机械化程度的变化,也随之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并且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流动到了城市,成为了城乡互动的一个典型,没有城市生产的这些机械,农村的生产效率也不会提高,随之伴随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其实是良性的互动。种植业的价格比较敏感,因为种植业的价格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食的稳定。目前种植业的情况并不乐观,农民依靠土地只能生存,不能致富。年轻一代对土地所能产生的利润不感兴趣,而且已经有极大一部分人放弃了土地收入,转入城市发展其他行业,被放弃的土地转租给他人,接收人依然种植经济类作物,这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改变。而且农民的信息平台不健全,盲目的跟风种植,导致生产过剩,费时费力还得不到应有的收入。由于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的命运,所以粮食的价格也在国家的控制范围之内。如何改变粮食的种植模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才是乡村问题中农业政策制定所应遵循的原则。
农业问题是乡村问题的根本问题,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单是发展乡村的基本,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政策的核心应该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大环境下,把以前农业从实现食品的自供给安全转变为改善农民的生计状况。现有的技术条件是农业产出增长的有力保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同时,把保护和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的农业制度保护下,利用新技术,大数据分析与调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可行的增加农民收入。